新京报专访《破冰行动》导演、《无证之罪》总制片人、《重案六组》主演兼编剧王茜,剖析作品评分普遍降低原因 40年405部涉案剧,类型越多好剧越少? 涉案剧(犯罪题材剧集)汇集了悬疑、烧脑、猎奇、冲突、反转等多重元素,将人物置身于罪案环境探寻真相、甚至面对生死抉择,用相对极致的戏剧性表达,令观众体验观感和精神上的双重刺激,还原最原始的人性善恶的同时探讨更深入的社会议题。一直以来,涉案剧都是备受观众喜爱的类型,像《重案六组》《征服》《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都曾引发广泛的社会讨论。 新京报统计了中国近40年的405部涉案剧,发现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涉案剧口碑普遍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网站的兴起,涉案剧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创作难度也越来越大……涉案剧与现实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未来涉案剧会走向何方?新京报为此专访了《破冰行动》导演傅东育,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重案六组》主演兼编剧王茜、剧评人等影视从业者,解读涉案剧三大规律形成原因。 规律1 两个产量高峰,单集片长越来越短 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视频网站改编涉案剧生态 纳入本次统计的涉案剧共405部,网上有评分的197部。鉴于评分网站要求打分的有效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才会开分,因此有网络评分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剧集的关注度。根据新京报统计显示,197部涉案剧在时间轴上的分布呈现出两次增长趋势——第一次在2000-2005年区间,涉案剧集密集出现,之后数量有所减少,2015-2019年区间再次密集出现。涉案剧数量的增长和减少跟相关文件息息相关。 涉案剧第一个“繁荣”阶段,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以血腥暴力为噱头吸引观众的剧,对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2004年4月广电总局向各卫视下发的《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电视台把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安排在每晚23点以后播放,同时要求各省级电视台对涉案影视剧加强把关,控制数量。 此前的2000年到2003年期间,《中国刑侦1号案》《命案十三宗》《插翅难逃》《征服》《重案六组》等高品质剧集的接踵播出,带动了观众对涉案题材电视剧的热情。公开资料显示,该《通知》下发以后,当年送审的相关剧目在批准、立项环节被压缩了40%,涉案剧进入了长达十余年的蛰伏期。直到2015年,《刑警队长》登陆江苏卫视、重庆卫视,才宣告涉案剧时隔10年重回卫视黄金档。这一时间节点与统计数据里涉案剧在2015-2019年区间再次密集出现正好吻合。 405部分析样本中,397部有集数数据,单部涉案题材电视剧的集数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11年至今,剧集集数变化范围明显增大,集数多和集数少的剧集数量都有明显增加;405部分析样本中,274部有单集时长数据。整体单集时长呈下降趋势,尤其2011年开始出现了大批单集时长较短的涉案剧集。剧评人“太阳以西”分析认为,这一变化和2010年11月广电总局下发《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的通知》有关。这项《通知》意味着网络视频行业全面进入比拼正版内容的阶段,视频网站随之崛起,成为堪与电视台匹敌的剧集购买和播放平台。视频网站不像电视台那样对剧集播出时间和长度有严格的限制,而是希望给用户提供自由多元的选择。因此,互联网“分众”的特质反作用到了创作上,使得这一时期的剧集,不止是涉案剧,在单集片长和总集数上都变得更有弹性,以满足视频平台用户多元化的观剧需求。 规律2 类型越来越多元化 适应观众更高的要求,吸引更多人“入局” 早期的涉案剧,多数聚焦刑事案件和警察职责与个人家庭生活的冲突。互联网视频平台成为主流播出平台之后出现的这波涉案剧热潮,则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题材上走融合路线,悬疑探案与其他类型片元素结合,出现了不少“悬疑+”类型片,比如悬疑+爱情的《他来了,请闭眼》;“探案者”的职业更加细化,传统的刑警之外还加入了其他技术型警种,比如以法医为主角切入的《法医秦明》,以犯罪心理学者的视角切入案件的《心理罪》等;不再拘泥于主角的完美人设,更愿意塑造有缺点的主角,使得人物更接地气。比如《暗黑者》的罗飞是有分裂人格的,而《余罪》的男主虽然心怀热血和正义,但经常行走在灰色地带;精神层面寻求共鸣的点也更加多元,例如《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不再是仅仅通过一系列案件的侦破展现人性的冲突或者是塑造警察的形象,更多的是深挖人物的心理,并以此折射相关的社会问题…… 涉案剧的多元化演变,一方面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入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观众对涉案剧越来越高的要求。戴莹向新京报分析指出,涉案剧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观剧门槛,它的受众相对垂直且固定,以前很多女性用户对这一类型是不感兴趣的。对内容制造者和平台来说,总是希望用创新的内容吸引更多用户入局。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观察,决定以“悬疑+”的模式来破局,满足更多观众层对涉案剧的需求,也令整个涉案剧的类型更加丰富饱满。包括《原生之罪》的双男主设定,也是为了吸引女性观众的关注。 而在国产涉案剧缺席卫视黄金档的十多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让中国观众得以看到很多国外优秀剧集,他们对类型剧的审美要求也水涨船高。傅东育导演就感慨说,现在涉案剧拍摄在技术手段上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观众对涉案剧的要求也变高了,他们更希望看到偏美剧节奏的涉案剧。“现在观众的信息量和阅片量比以前大得多,如果还用粗犷的方式讲故事,是绝对不行的。大家对涉案剧心理预期的观剧节奏感,和以前不同了。为什么我们现在除了语言上的障碍,看美剧或者韩剧,不会用倍速,而一到中国电视剧,大家就开始用倍速看?因为节奏慢呀,这就还是手艺的问题,是创作者本身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 傅东育说,不止是节奏,观众对类型剧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是分众时代了,观众打开电脑点击选中一个类型剧,看了二十分钟发现说这不是警匪戏啊。他作出了选择,你没有拿出专业性给他,那他肯定不能满意。观众对影视剧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一种进步。对于专业创作人员来讲,要拿出更强的专业性,这也是必须的。这一点我们确实要向美剧、韩剧、日剧认真学习。” 事实上,直到现在仍被观众津津乐道的《重案六组》,当年采取的就是美剧的编剧模式。王茜透露,当年还有编剧专门到《重案六组》取经,想知道这个剧组七八个编剧怎么就一起把编剧工作完成了。实际上,《重案六组》完全按照好莱坞的剧本制作模式,集体合作分工作战,每个人编一集,有人专门负责统筹,绝不是简单模仿就能复制的。戴莹认为,《重案六组》经过十几年依然被拿来作为涉案剧的标准,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对内容质量的把控:“说明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不是数量而是质量,好内容永远是市场最需要的,也是最终会被留下的东西。” 规律3 作品总体评分呈下降趋势 创作者“手艺”不行,类型化不够专业 本次纳入统计的197部有豆瓣评分的涉案剧,作品得分关系与作品首播年份关系呈现“喇叭形”分布,随着年份的变化总体评分呈现出下降趋势。这说明近年的涉案剧水平更加良莠不齐,这固然与数量增长带来的泥沙俱下有关,也与创作难度增加有关。类型剧的特点就是越往后越难突破,原创难度越大,而外部环境同样也是涉案剧绕不开的话题。2016年,相关部门对网络视听内容提出了“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的要求,《暗黑者2》等多部涉案题材网剧被要求下架。 戴莹接受新京报专访时表示,“什么时候能做,做到哪一步,做到什么样,风向非常重要。但我认为就当下涉案剧的开发而言,不是尺度限制了我们,而是本身的创作能力限制了我们。像《破冰行动》《无证之罪》这样的剧,核心价值和灵魂人物都是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因此我觉得涉案剧创作难度的核心是剧本创作。”戴莹说,人性的善与恶是影视剧永远需要探讨的话题,但创作者应当肩负起把价值观引导向人性温暖一面的责任。 在傅东育看来,涉案剧的创作,现阶段最大的难点是创作者本身的“手艺问题”。“一部剧,在故事的编造上、在人物的塑造上、在片子的节奏掌控上、在影调的运用上……所有这些方面,我们是不是做得足够类型化,能不能让大家在看剧的时候被吸引进去,会不会让观众看剧时觉得真实度是符合预期的?在这些创作的专业性方面,目前我们跟美剧、韩剧比,还是比较弱的,需要做很多功课的。如果大家把很多创作上手艺不够好的问题都归咎于外因,我觉得是跑偏了。”傅东育从2004年拍摄《生死卧底》,到2010年拍《国门英雄》,一直到今年的《破冰行动》,几部涉案剧的创作都没有在规则方面遇到过障碍。当然,有一些大家对公安侦破案件手法的展现程度,以及对某些镜头血腥暴力是否适度的探讨,他愿意接受。“涉案剧面对的是所有观众,包括老人、孩子、年轻人,这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那些血腥和暴力就一定代表收视率吗?不见得,还是要看你的故事说得好不好,而不是靠这些来寻求刺激。其实《破冰行动》在拍摄的时候,有一部分更惨烈,更血腥的镜头,最后并没有在剧集里呈现,现在看起来没有损失什么。‘黄赌毒’这种事情,大多数普通百姓是不大接触的,涉案剧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展现,是善意还是恶意,是批判的还是寻找刺激的?美国的影视剧是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的,但核心思想大多是主旋律的,代表着美国的价值观。重要的是看创作者是审美还是审丑,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所以每每谈到这些问题就归咎为尺度,我觉得太简单粗暴了。尺度问题不是我的困惑,我的困惑是面对涉案剧这个类型,如何在专业性、类型化上面做得更好。”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张赫 本版数据统计/新京报记者 张赫 汤子帅 新京报制图 许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