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训练也可以网络直播?是的,你没看错。 12月7日以来,中国军网携手腾讯网首次全程全景直播武警猎鹰突击队 “魔鬼周”极限训练,向网友独家呈现国家级反恐部队的“炼成手册”。直播7天,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超过650万,“@军报记者”微博话题“直击猎鹰魔鬼周”阅读量近2000万次。许多网友像追剧一样,每天守候在电脑或手机前等待直播。一位网友赞叹:“直播没有剧本,随时可能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信息网络时代,部队敢于直播大强度、高风险的特战训练,背后是一种底气和自信。” 猎鹰突击队被誉为“反恐利剑”,是一支由习主席亲自授旗的国家级反恐拳头部队。“魔鬼周”顾名思义,以训练强度大、难度高、持续时间长而得名。在连续7昼夜的训练中,猎鹰突击队队员完成了负重攀岩、耐寒训练、穿越火线等一系列极限课目。此次直播向网友近距离展示猎鹰突击队特战装备和训练情况,课目设置亮点多,惊险刺激场面多,还采用了VR、航拍等新技术为网友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备受网友关注。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网络直播不同于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形式,内容更加真实,互动性和沉浸感更强,因此越来越受到年轻网友的喜爱。直播时代来了,中国军队怎样应考?在遵守保密纪律的前提下,部队和军事媒体主动尝试直播“魔鬼周”,无疑是军事新闻宣传的一次突破,值得点赞。 部队有其特殊性。一直以来,由于保密需要,军人在普通人心中始终有一定的神秘感。和平年代,军人不再像战争时期那样耀眼,公众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度也有所减弱。近年来,网络上针对军人的抹黑、造谣、污蔑等恶意攻讦不时出现,一些网络“大V”呲必军人、涉军必黑,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维护军人形象、增进网友对部队和军人的了解和认可,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真实的宣传最动人。通过直播让人们更多地走近国防,真实地感受军人的付出,是创新全民国防教育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中国军网先后在“我们的长征在路上”网络名人进军营、航天发射、珠海航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进行过网络直播,网友反响热烈,但直播“魔鬼周”尚属首次。当中国军网记者在直播中赤膊上阵与特战队员一同参与耐寒训练,当年轻的女主持人徒步翻过多座积雪覆盖的高山后在镜头前感慨“真是太不容易了”,那一刻,网友对于特战队员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体会。这样的直播,无疑能拉近军人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这种视觉冲击和直观体验,是其他宣传方式难以替代的。 其实,自信也是一种力量。不怕网友挑刺,不怕训练过程中有意外,既是对特战队员能力素质的信任,也是对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的自信。如果平时训练没有底,全世界任何一支部队恐怕都不会贸然尝试直播。伴随着我军实力逐步增强,部队正以更加自信和开放的姿态面向公众、面向世界。珠海航展歼-20惊鸿一瞥、“中华神盾”“东风”导弹等一大批尖端武器陆续披露、邀请美军参观“辽宁舰”、邀请网友进军营走西沙……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和网友在感叹中国军事力量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部队越来越开放的姿态也是好评如潮。有时,自信本身就是威慑,既能让公众感到放心安心,也能震慑那些企图铤而走险之徒。 可以预见,直播“魔鬼周”还只是个开始,更多的“军事盛宴”或许已经“在路上”。对于直播镜头下的中国军人,军迷和网友们可以点赞,也可以直言不讳地提意见,但更应该多一份包容。毕竟,直播还是个新生事物,直播中出现一些小纰漏、小瑕疵也属情理之中。网友们还应该明白:直播的不过是短暂一刻,在直播之外的漫长时光里,更多的中国军人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守卫着岁月静好。有些人,或许终其军旅生涯也不会出镜一次,这正是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网友留言集萃 网友“踢足球的小杨医生”:战士们脚底一整块皮都掉了,看着就心疼! 网友“V”:你看不到黑暗,是因为有人将黑暗挡在了身后。向中国军人致敬! 网友“街头卖回忆”:猎鹰突击队,中国最牛的武警反恐特战部队之一,都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敬礼! 网友“雄峙天东”:战场杀敌本领练得越强,决战决胜的把握就越大。为猎鹰突击队点赞! 网友“谢谢你的爱”:致敬默默为祖国奉献热血、青春甚至生命的人!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我知道你们为了谁!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你们默默为我们负重前行!愿你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网友“大明boy”:天寒地冻何所惧,正是砥砺血性时。 网友“我叫阿铭记住我”:心疼我正在参加“魔鬼周”训练的男朋友。 网友“Arden June”:一名军人成为钢铁战士的过程,犹如一位画家在完成一幅作品,他用汗水和热血填充底色,用军事素质和政治觉悟勾勒线条,最终呈现出作品伟岸刚毅的神韵。 网友“前进线”:真实的场景,真正的军人,有血性有温度! 网友“飞飞”:厉害!羡慕!我当年就想当特种兵,结果没当上。 网友“芥么少”:今天在野外待了一天,确实冻死了。这样的训练若是我全程跟下来,估计这会儿已经不行了。 网友“小苹果”:军网记者也是蛮拼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孙磊 夏孟阳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