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姐每到周末,都会带5岁的儿子去超市购物。但是,每次去超市之前,慧姐都会跟儿子有一个约定:到了超市不可以随便乱动货架上的东西,想要什么告诉妈妈,如果可以妈妈会给你买,如果不可以,你也不许闹。 慧姐跟儿子的这个约定,还真是管用,大部分情况下,儿子都不会在超市哭闹。
上周末,慧姐像往常一样,跟儿子约定好以后,俩人一起去了超市。期间,儿子一直表现得很乖,只是在想买糖果的时候,妈妈拒绝了。理由是,前段时间儿子牙疼,刚去医院做过牙齿根管治疗,医生叮嘱少吃甜食,尤其是比较黏的糖果。 儿子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是并没有哭闹,儿子说想在糖果区多看看,但是不买,妈妈表示允许。慧姐还挺满意的,觉得儿子越来越懂事了,不像以前那样闹了。 儿子在糖果区转了两圈后,就离开了那里,跟着妈妈一起去买其它的商品。买完东西,回到家后,儿子没有在客厅里玩耍,而是跑去了卧室。慧姐把刚买回来的水果洗干净,叫儿子出来吃,但是叫了几遍,儿子一直不出来。
慧姐进卧室后,发现情况不对,儿子嘴里在吃着什么东西。经过一番询问,原来是儿子在超市“偷”了两颗糖,嘴里吃的已经是第二颗了。 虽然慧姐对儿子的这种“偷窃”行为非常生气,但是并没有打骂儿子,而是跟儿子讲了一番道理。她告诉儿子,这种偷拿的行为是错误的,不仅代表了你没有素质、没有教养,很容易养成坏习惯。如果这种习惯改不掉,长大后再次偷拿东西,就会触犯法律,警察会对你进行处罚。 儿子听完妈妈说的这番话后,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妈妈说,小孩子第一次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承担后果,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跟人家道歉,并且把钱重新付给人家,儿子表示同意。
慧姐带着儿子,来到了刚才的超市,并且跟超市的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让儿子真诚地道了歉,并且拿出5元钱,要把这两颗糖的钱补给商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也非常通情达理,表示已经原谅了孩子,谢绝了妈妈补偿,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再这么做。 做完这些,妈妈又带着儿子进入超市,给儿子买了10颗一模一样的糖。并且对儿子说,既然你这么想吃,而且敢于为自己做过的错事承担责任,这个糖果就算做给你的奖励。但是,回家后不可以一次性吃完,一天最多吃两颗,并且吃完要马上刷牙漱口。儿子听到后,非常开心地笑了起来。 超市的工作人员看到慧姐的做法后,夸赞道:您真是教育有方! 为什么孩子会有“偷”东西的行为? 1、没有天生爱偷东西的孩子 孩子很小的时候,如果有“偷”东西的行为,一定是偶然事件,比如好奇、无知、被冤枉等。家长要信任孩子,把情况了解清楚,尽量使问题简单化。如果你对孩子不信任,甚至用鄙视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容易再次犯错。
2、孩子偷东西,多因匮乏感引起 偷窃其实是匮乏感引起的变态行为,比如物质匮乏和心理匮乏,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也会有偷的行为。只要你能给孩子足够的爱,满足孩子的正常物质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限制,其实是对自己的疼爱,而不是控制,那么孩子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 3、“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其实并不成立 孩子长大以后是否会养成偷窃的习惯,关键在于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些家长习惯打骂解决问题,孩子有需求根本不敢说;还有的家长本身爱占便宜,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如果你是一个教育有方的家长,根本不用担心孩子长大后会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4、父母要重视孩子第一次“偷”的行为 孩子很小的时候,对金钱的定义、道德的定义并不清晰,他们不知道偷东西意味着什么,或者能带来什么后果。此时,父母的做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父母能告诉孩子,偷东西是一种错误行为,并且要承担严重后果时,孩子以后也就不敢再偷了。 5、大给些的孩子,适当给些零花钱 现在的社会不必过去,孩子们很小就会花钱买东西了。虽然我们明知道孩子会乱买,但是也应该顺应这种潮流。比如四五个孩子在一起玩,人家都有零花钱,都去买东西了,只有自己没零花钱,那肯定会很自卑。自卑的同时,孩子就有可能会想起“偷”,因为没有哪个孩子能看着别人吃零食,自己无动于衷的。
6、告诉孩子,拿东西要提前说 有些孩子,其实真不是在偷,就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后,顺手就拿走了。因为在家里的时候,不管吃什么东西、玩什么东西,都不需要跟父母说,他们以为到了外面也是这样,不懂什么是规则。此时,父母就需要告诉孩子,不管在哪里,只要拿陌生人的东西,就必须跟爸爸妈妈说,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面对小孩子“偷”东西,家长千万不要乱扣帽子,更不要在众人面前贬低、辱骂他,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反而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