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实战 李玉峰:千锤百炼成尖兵

2019-7-30 19:39|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

摘要:   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实战  李玉峰:千锤百炼成尖兵  “砰!”经过短暂瞄准后,趴在地上的狙击手屏住呼吸,果断击发。百米开外,一个直径4厘米的乒乓球应声爆裂。  扣动扳机的是武警黑龙江总队某支队特战大 ...

  把每一次训练都当作实战

  李玉峰:千锤百炼成尖兵

  “砰!”经过短暂瞄准后,趴在地上的狙击手屏住呼吸,果断击发。百米开外,一个直径4厘米的乒乓球应声爆裂。

  扣动扳机的是武警黑龙江总队某支队特战大队大队长李玉峰。在同样的距离,他还击穿过直径1.5厘米的硬币。

  皮肤黝黑,中等身材,35岁的李玉峰自嘲“放在兵堆儿里找不着”,但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支队官兵都知道,他就是那位全能型的反恐尖兵。

  入伍17年,从新兵到尖兵,他的成长故事堪称励志。2002年12月,刚刚入伍不到一个星期的李玉峰就在训练中拉伤了韧带。为了在体能上不被落下,别人跑一圈,他就做20个俯卧撑。中队长注意到这个带伤训练的兵,特意让他在众人面前做示范,并告诉新兵,俯卧撑就要做到这样的标准。

  军营17年的漫长历练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时李玉峰并不是最快最出色的那个,但他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跑下去。在训练场上,这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兵信奉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做到最好,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

  倒功训练,他在雪地里一次次跃起,一次次摔向地面,手臂把冰冷的地面砸出了两道雪坑。器械训练,手掌几次磨掉皮,手心磨出血泡,但他没有停下,而是缠上纱布继续训练。凭借这种顽强的意志,他的表现越来越亮眼,不仅从普通中队调到特勤中队,还多次荣立三等功,入党提干。

  进入特勤中队后,为了能成为优秀的狙击手,李玉峰坚持每天据枪5小时,晚上在微光下练穿针眼、分挑五色豆、针穿大米。在据枪训练中,为了避免影响射击感觉,他坚持不戴护肘,肘部反复磨破,结出了两块死皮,像手茧一样硬。

  “这是我的专属狙击枪支架。”他自豪地对战友们说。

  喜欢钻研是李玉峰的另一个特质。2004年冬天,他被推荐担任特勤中队器材室保管员,管理维护中队千余件装备。仅用了一个多月,他就记住了这些装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

  “从装备数量到配发年限,我都不用拿本看。”他自信地说,“我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都在琢磨,晚上忙到11点,第二天训练还很有精神。”

  在这里,李玉峰改进了装备器材的摆放方法和位置,使之更适合执勤处突任务,既解决任务中错取装备的问题,又提高取用效率。同时,他还自己试验改装,把器材室的防盗门开合角度从90度调整为180度,解决了防盗门把走廊挡住造成紧急出动时冲撞拥堵、发生磕碰的问题,极大地缩短了部队快速反应时间。

  作为狙击手,李玉峰发现某型狙击步枪没有配发专门的脚架,影响射击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反复实践、模仿制造、改装升级,用几个月时间做出了一具可伸缩的脚架。

  经过几次试验和微调,这款脚架正式运用于训练中,隐蔽性更好,折叠收缩自如,射击机动性、稳定性大大提高,兄弟单位得知后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很快,这件“神器”在全总队走红。

  此外,他还制作出精度更高的手枪校枪器、更便于携行的侦察软管窥镜,大大提高了武器装备使用保养和侦察行动的效率。

  在特勤中队,李玉峰还曾多次参加重大任务。2006年12月,总队接到指令,配合黑龙江省公安厅抓捕“陆氏四兄弟”黑社会团伙中的头号嫌犯,李玉峰跟随突击队闻令而动。

  “目标杀过人,穷凶极恶且异常狡猾,是公安机关的要犯。”突击队最终判明,嫌犯携带杀伤性武器藏匿在一家设施简陋的旅馆。实施封控后,李玉峰主动请缨,伪装抵近嫌犯所在房间实施侦察。

  几番敲门后,狡猾的嫌犯已有警觉。李玉峰和战友果断采取第二套方案——破门而入。伴随“咣”地一声巨响,他迅速冲入房间将嫌犯制伏,仅用几秒钟就结束战斗。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他刚刚担任特勤中队副中队长那一年。当年8月,李玉峰所在支队接到上级抽调全要素特战排赴西部驻训的命令。在驻训地,他经历了从军以来最惊心动魄的一次战斗。

  一天,李玉峰正带领战士们巡逻,忽然接到警情:驻地发生暴力事件!他立即命令巡逻车掉头,仅用40秒就赶到现场。

  此时的街道已是浓烟四起,爆炸声此起彼伏,热浪扑面,飞溅的玻璃碎片像冰雹一样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盾牌上,火焰瞬间窜起。

  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李玉峰带领队员们向右侧迂回。突然,一名原本倒地的暴徒瞬间跃起,拿着燃烧瓶要引爆身边的液化气罐。千钧一发之际,李玉峰迅速反应,据枪、瞄准、击发,随着“砰”地一声枪响,暴徒瞬时毙命。

  李玉峰说,自己在危急时刻能够果断击发,准确命中,靠的是平时千锤百炼形成的肌肉记忆。“我的训练理念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他解释说,“可能有些人不理解,但训练场上慈不掌兵,不流血流汗是不可能做到肌肉记忆的。”

  在西部驻训的200余天中,李玉峰让战士们反复练习快速更换弹匣,很多队员刚开始时并不理解。“当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让我们练这么冷门的课目。”担任组长的刘庆涛回忆。

  直到一次处置任务中,刘庆涛才明白李玉峰的良苦用心。在那次任务中,他的子弹打光了,一名犯罪分子正举着砍刀向他扑来。关键时刻,他转身向后迂回,同时快速更换弹匣,子弹上膛。回身的瞬间,他迅速扣动扳机,犯罪分子应声倒地,手里的砍刀正好砸落在他脚下。

  “当时如果再晚1秒,后果不堪设想。”刘庆涛说,“副中队长是对的,快速更换弹匣赢得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

  驻训期间,李玉峰要求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从实战出发。他命令队员们外出执勤时务必穿戴头盔和钢制防弹衣,任何人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减轻装具重量。一天晚上,特战队员们执勤结束乘车返回时被酒驾车辆撞翻,车内队员因为装具齐全,除了擦伤并没有大碍。

  驻训时,李玉峰养成了许多贴近实战的特殊习惯,比如只要下了巡逻车,立即进入背靠背的警戒状态,行进时保持两路并行,时刻观察周围情况。驻训结束回到哈尔滨,这种实战意识仍然贯穿在他的训练和生活中。

  遇上雨雪等恶劣天气,他照常组织训练,锤炼特战队员全天候作战能力。狙击训练,他将玻璃对弹道的影响也考虑进去,反复试验,得出25种不同玻璃条件下狙击的弹道偏离分析和调整参数。反劫持综合演练,他特意在不起眼的位置设置“诡雷”,考验队员们的处置能力。

  即使平时走在街上、走进地铁站,他也会思考如果发生恐怖袭击,行动小组从哪里突入,狙击手占据哪个位置,直到脑海中形成整套处置方案。对这位经历过生死淬炼的反恐尖兵来说,实战意识已经渗透到平常的点滴生活中。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