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一部非典型历史剧的大唐气象 上元节前夕,表面弥漫着欢乐祥和气息的长安城,混入了一群动机可疑的恐怖分子“狼卫”。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强强联手,在一天十二时辰内解除危机。 《长安十二时辰》目前已播放到16集,剧中的长安城还没天黑,剧外观众已经讨论得热火朝天,一部现象级的爆款网剧已然诞生。在观众眼中,《长安十二时辰》既是一部情节紧凑的东方英雄大片,又是一部充满知识点的“唐朝文化纪录片”。 有网友调侃,如今的影视剧分两种:一种是“这部剧居然能拍到25集”,另一种是“这部剧居然只有25集”。当“剧情注水”成了国产网剧的普遍问题,观众也亮出鲜明态度,拒绝为此埋单,拒绝纵容一线演员靠拍烂剧吸金的行为。
《长安十二时辰》的成功,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诚意,内容“脱水”,节奏“硬核”,人物关系设定错综复杂。目前播出的十几集剧情,观众评价信息量爆炸,舍不得“开几倍速”快进。 前几年,影视公司习惯以看似“无可奈何”的成本问题,为劣质网剧辩解,不愿加大投入好好制作,结果粗制滥造的成片令观众厌弃,造成了网剧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近年来,“良心网剧”的出现,粉碎了那些狡辩的言辞。唯有创作者以诚意对待观众,尽心尽力负责每一帧画面,才能得到丰厚的市场回馈。 美剧、韩剧长期霸占年轻观众的大小屏幕,国产影视剧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在叙事“套路”中突出重围,打出自己的招牌。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架构,与反恐题材美剧《24小时》相近,亦是以人物在时间轴上的活动来推动剧情。但是,《长安十二时辰》没有掉入“套路”,而是演绎出了独特的气质。 剧中不停闪现类似日晷的装置,其刻度投影指示当时的时辰。随着长安上空的天光流转,焦灼的情绪和复杂的人性逐渐展现。同样只有一天24小时,这部剧的时间似乎走得更“慢”——每个时辰,都蕴含了更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 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许多人物在历史上可以对上号。人是真的,故事是假的,半真半假相互交错,勾起观众的兴趣。很多观众难免产生“补课”冲动,搜一搜人物资料,去查阅唐朝真实风俗人情的记载。唐代长安城的坊门日出时开启,日落时关闭,城里有宵禁,坊外主街夜晚严禁闲逛,唯有上元节全城解禁联欢——这为整个故事情节奠定了最关键的合理性。 恢弘的盛唐气象,让人们不再满足于隔着屏幕观看一段虚虚实实的故事,而是愿意亲自去一趟西安,在昔日的唐都想象当年的长安一百零八坊。 近年来,《长安十二时辰》《妖猫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较为成功的作品,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正剧,却因为引人入胜的情节,激发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求知欲”。优质影视剧,不应只是一盘速食的快餐,单纯满足眼球快感的“大爽剧”,而要像一幅余韵悠长的国画,一笔一画,激发观众的思考,探索文化层面的美感。 依托于成熟的电影工业流水线,漫威、迪士尼等西方影视公司,构建了一系列英雄体系。“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托钵效贫儿”对于中国文化内涵的宝藏,影视工作者如何深挖都不为过。我们也可以打造自己的“东方英雄宇宙”——生长在中国文化的空气里,一样拥有打动全世界观众的力量。 林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