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分饰22角?听王耀庆“说”《培尔·金特》 你或许看过易卜生名剧《培尔·金特》,你或许听过格里格应邀为其谱写的组曲,但你一定没有体验过在交响乐演奏中听1个人用声音分饰22个角色,演绎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培尔·金特”的奇妙历险。 昨晚,由焦元溥改编剧本、王耀庆读剧,张洁敏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带来的交响乐剧《培尔·金特》在“馄饨皮”上演。这部融合了交响、讲述、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极具画面感地用声音为观众呈现了“培尔·金特”的一生。 没点“人格分裂”真无法驾驭 从磁性深沉的独白,到痴头怪脑的演绎;从荒诞不经的“培尔·金特”,到含羞带笑的“索尔维格”……如果你闭上眼睛,恐怕很难想象,这截然不同的声音出自一个人;很难相信,如此环环相扣的对话居然是场独角戏。然而,没错,这所有的一切都由王耀庆“自说自话”完成。 此前,在被问及准备剧本时,这样没完没了的自说自话可会吓坏家人,他笑说:“被你们说得好像一个‘蛇精病’,可事实上,演员多多少少都有点‘人格分裂’,没有这本领,你很难在不同的角色间跳脱,更别说1人分饰22个角色。” 昨晚的演出,大部分时候都需要王耀庆和整个交响乐团配合,不是简单的插入,而是严丝合缝地“对话”,所幸王耀庆的表现相当给力,全篇并未因“人丁单薄”而影响故事的讲述,在三名女高音以及复旦大学Echo合唱团的助力下,观众在这用声音编织起的画面里重温了“培尔·金特”的历险。 图说:王耀庆与交响乐团表演《培尔·金特》 陈盈文 摄 最具共鸣的部分当属“培尔·金特”追着绿衣妖女走进妖国,被留下当“毛脚女婿”的片段。为了此次上海演出,故事中妖国国王被设置成说上海话的“丈人老头”,“侬晓得我了还刚撒伐?”“伊到现在还拎不清”“小赤佬,捉牢伊”等方言台词,让现场“笑果”频频。 改编让你听到格里格完整配乐 戏剧《培尔·金特》 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最常被演绎。 图说:王耀庆与交响乐团表演《培尔·金特》 特约摄影陈盈文摄 之所以要改编这部易卜生的作品,焦元溥是为了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整体呈现格里格的配乐全本,包括除了常见两部组曲外并不常被演奏的部分,“我希望通过改编,能让人们记起这部组曲实则是为故事服务的配乐,所以它是有画面感的。最好你听完,就像看了一场电影一样。” 对焦元溥而言,最难的部分是“押韵”,他说:“易卜生原著中的台词几乎都是押韵的,这和他的作品之所以读起来诙谐幽默息息相关。所以为了尽可能保留这种幽默特质,我要求自己的改编也必须是押韵的,既要配合音乐节奏,又要读起来琅琅上口。” 当然,焦元溥也承认,王耀庆的出演也是该剧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必须等到1个人,他要有‘培尔·金特’的特质,有点帅又有点坏,还要有足够戏剧功底可以撑起这22个角色。所以我是在确定了他的档期后,才开始着手改剧本。”(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