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州长与该州首府市长在海峡两岸的生意浮现矛盾时,会发生什么事?答案是男州长爆粗口辱骂女市长。
这事发生在五月底的怀俄明州。州长戈登(Mark Gordon)与夏阳市长欧尔(Marian Orr)在针对蔡英文7月“路过”怀俄明州一事上爆发口角冲突。在台湾只有一家台媒用很小的篇幅报导了这件事,大部分台湾民众恐怕没注意到。 戈登与欧尔都是共和党人,怀俄明州也是共和党铁票州,何以他们在台湾地区领导人来访的问题上激烈口角?因为市长欧尔想要出口本土牛肉到台湾,州长则想要卖煤到大陆。戈登在会议中直言,蔡英文太敏感。 戈登因为爆粗口,事后向欧尔道歉。约四周后(6月27日),根据美联社报导,戈登办公室表示蔡英文造访怀州仍然“可能”成行,即便州长与市长曾为此发生龃龉。 戈登办公室为此事联络了科罗拉多州州长波利斯(Jared Polis)与美国务院,询问后勤安排(其实就是迎接规格)。戈登则在记者会上表示,台湾代表团将“取道”科罗拉多州访问怀州,他说。 戈登这番表示,似乎刻意显露莫可奈何的态度,仿佛在说“人家很急切希望造访,那好啦,既然路过,欢迎一下也是礼貌”。 从这一则故事里可窥,蔡英文七月“过境”美国,其实是由州层级上报,联邦国务院批审,并判断是否合宜。根据媒体公布的地点,去程(可能)“过境”纽约,回程过境中西区的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以及怀俄明州的夏阳市。纽约暂且不论,其余两州皆共和党铁票仓。 去年,美国有五个州长、总督访台,除了怀俄明州州长,尚有新墨西哥州州长、犹他州州长、爱达荷州州长与关岛总督。其中,怀俄明州还在台湾设立了州商务办事处。任内来台最频繁的是爱达荷州州长与关岛总督,任内四度来台,怀俄明州州长则访台三次。目前在台设州办事处有八,除了怀俄明州外,还有夏威夷州、佛罗里达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爱达荷州、宾夕凡尼亚州与华盛顿州。 没有例外,频繁来台的州长,都是来卖土产的,他们不是要“货出去”,就是要“钱进来”。 台湾官方对怀俄明州州长来台卖的土产为何,避而不谈,因为他们要卖的是台湾民众拒买的美牛。虽然州长捧着一份“怀州经济多元发展方案”来台,看似有许多层面的合作,但今年州长与市长这一吵,外界才知道原来怀州要卖美国牛肉到台湾。 那么台湾声称自己能卖给怀州的是什么呢? 去年蔡当局驻西亚图办事处官员访怀州夏阳市,声称台湾的经济计划“5+2产业”与“怀州经济多元发展方案”在若干领域可以合作,并在州议会呼吁通过预算在台湾成立商务代表,拓展两地的商业合作,台湾还可作为怀州拓展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市场的跳板。 换言之,蔡当局“抗中”归“抗中”,能利用大陆市场当诱饵吸引美资,就彻底利用。美国州层级民代恐怕是不具备“两岸关系正处于冰点”的知识,不难骗。 在高雄自由经济贸易特区问题闹得满城风雨时,亲绿人士威胁民众,若成立自经区,会让大陆借由台湾洗产地销货至美国,台湾会引起美方报复。那么,蔡当局在美国声称可以将台湾视为大陆生意的跳板,又是不是为美国洗产地? 怀俄明州是全美人口最少的一州,约58万人,首府夏阳市人口约5万。一整州的人口比台湾农业县云林还少,与之“合作”,货出去,发大财的当然是怀州,而非台湾。 至于科罗拉多州,人口多一点,505万人,丹佛都会区就囊括了一半250万人。一整个州的人口还少于大台北都会区。此州与台湾并无商务往来,唯一让蔡英文能访丹佛的因素,应是该州友台的联邦参议员贾德纳(Cory Gardner)。 纽约、丹佛、夏阳三个城市的行程若经美方确认,均是蔡英文任内第一次“路过”的城市。尽管绿营吹捧上天,其实造访这三个城市均无所谓“突破”可言。陈水扁与马英九任内都去过纽约,而且都还算高规格礼遇,蔡英文这次若去得成,美方接待规格上能否有所突破,现在蔡英文话也不敢说太满,因为目前是中美关系十分敏感的时刻。至于其他两个城市,都不是什么可称为亮点的地方。 蔡英文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是华盛顿。 五个月前,贾德纳与另外四位联邦参议员联名致信给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敦促她邀请蔡英文至华府与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AIT前主席卜睿哲立刻公开指出此举的三项缺失。当时的讯息似乎显示,蔡英文在为走访华府的工作鸭子滑水,而熟稔台美红线的卜睿哲出来踩煞车。最终,佩洛西也没理会。 此事经过五个月的发展,蔡英文希望见到的“川普暴冲”并没有出现,因为中美间的过招太重要,川普并不敢轻易动用“台湾牌”。也由此可见,美国毫无可能为台湾冒任何风险,他们能做的,只有怂恿“台独”政党站在第一线冲刺,为美国创造与中国大陆谈判的筹码。 截至目前为止,蔡当局尚未公布“过境”行程,显示美方尚未拍板定案。怀州州长戈登怕的就是这个,若中方不满,联邦政府将责任推给怀州,哪怕是只有一点不识相的罪名,都会使戈登卖煤的计划横生枝节。 因此他说“是蔡英文急着来”,言下之意,“不是我喜欢邀”。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