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事件仍在发酵。 据伊朗媒体6月28日报道,伊朗已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控告美国无人机侵犯其领空。这两天,伊朗渔民也开始捞到一些被伊朗防空导弹击落的美军“全球鹰”无人机残骸。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指挥官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22日表示,如果华盛顿继续对德黑兰发动侵略,伊朗将扩大“美国的无人机收藏”。在阿米尔·阿里·哈吉扎德发表言论前一天,伊朗公开展示了打捞到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部分残骸。 美国媒体称,虽然美国无人机被击落后只剩下残骸,但无人机的一些电子元件并没受损,这可以在伊朗军方提供的照片中确定。俄罗斯通过对相关设备进行研究,可以制定出对抗美军无人机的对策,以便进行有效干扰或控制美国无人机。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24日报道称,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俄罗斯向伊朗提出请求,希望伊朗将击落的美军无人机残骸转交给俄罗斯。 这是伊朗第五种美国无人机(包括残骸),从2011年12月“俘获”RQ-170“哨兵”隐身无人机开始,伊朗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收割者”、“捕食者”、“扫描鹰”和“全球鹰”等无人机,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军无人机最大“收藏家”。
伊朗已经成为美国军用无人机的最大“收藏家”。这张图片展示了伊朗“俘获”的美军无人机和仿制型号。右边两架是“俘获”的美国RQ-170“哨兵”和RQ-1“捕食者”,右边是伊朗“闪电”、“见证者”-171和“见证者”-129察打一体无人机。美国无人机为伊朗无人机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哨兵”无人机:被伊朗几乎无损“俘虏” 2011年12月8日,伊朗国家电视台播放了一段美国RQ-170“哨兵”隐身无人机被“俘获”的视频,视频一出立刻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坡。之后美国军方证实RQ-170“哨兵”在阿富汗执行中情局秘密任务时候在伊朗“坠毁”。外界最关注的是,这架几乎没什么损伤的“哨兵”无人机会泄露多少美国无人机敏感技术,包括隐身技术、侦察设备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等。从伊朗公布的照片来看,“哨兵”无人机只有机翼有部分受损,其他部分几乎没有损伤,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俘获”行动。 “哨兵”无人机是美国洛·马公司为中情局研制的隐身无人侦察机,由美国空军操作使用。由于具备较强的隐身能力,可以进入高危环境下执行侦察任务,侦察设备包括光电、雷达和被动监听等设备,能够搜集不同类型的情报。 为了提高隐身能力,“哨兵”无人机气动布局选择了具有良好气动和隐身性能的飞翼式布局。自从B-2轰炸机诞生之后,大众对这种气动布局已不陌生。飞翼式布局整个机体都是一个升力面,减少了垂尾、平尾等突出的部件,不仅有助于减少阻力,增加航程,而且还能提升隐身性能。此外,加上背负式进气道,也能进一步提升隐身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尾喷口没有遮蔽设计,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红外隐身能力。分析认为,“哨兵”被“捕获”会造成美国无人机技术的重大损失,伊朗、俄罗斯等国都会借机尽量多获取美军一些机密。但也有不同观点,美国《航空周刊》曾刊文称,“哨兵”并不是美国无人侦察机中的“高档货”,而是一种可消耗的隐身无人机。至于技术损失有多大,只有美国和接触该无人机的国家知道。
不可否认的是,“哨兵”无人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伊朗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其“依葫芦画瓢”研发的“见证者”-171隐身无人侦察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无人机外形与“哨兵”几乎一样,可执行侦察任务。除了“见证者”-171,伊朗还研制了“闪电”隐身无人攻击机,该机同样采用飞翼式布局,尺寸比较小,机身下方可携带小型精确制导弹药,但由于没有采用内置弹舱,隐身能力稍差。 至于伊朗如何“俘获”“哨兵”无人机,伊朗工程师曾透露,其通过地面干扰设备对无人机进行强力干扰,切断无人机与地面的联系,被迫选择进入自动驾驶状态并执行返航操纵,之后伪造GPS信号和错误高度数据,从而让“哨兵”无人机降落在错误地点。
伊朗批量生产“闪电”无人机,外形与“哨兵”相似 “扫描鹰”无人机:伊朗仿制后大批量生产 同样在2016年,伊朗还“俘获”了美军一架“扫描鹰”小型无人侦察机。根据当时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声明,当时这架无人机从军舰上起飞执行情报搜集任务,一进入伊朗领空就被“俘获”。 与神秘的“哨兵”无人机相比,“扫描鹰”算是一款美军“抵档次”的小型无人机,其不但广泛装备美国军队,还出口多个国家,此外还赠送多架给菲律宾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扫描鹰”翼展3.11米,机长1.37米,空重约13千克,最大起飞重量约20千克。巡航时速90公里,机头配备了光电探头,有全景、倾角和放大功能,能准确跟踪和拍摄目标。最大续航时间为24小时。其导航、航路规划由GPS+惯导组成,机上还装有通信距离超过100公里的数据链。地面控制遥控站设有两个操纵员控制台,可实时掌握拍摄的图像。由于“扫描鹰”体积较小,并且装备了静音型发动机,即使在低空飞行也很难被发现。
伊朗版“扫描鹰”无人机 “扫描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运输和发射都比较简便,机翼折叠后的“扫描鹰”被放置于运输包装箱内,起飞不需要起降跑道,导轨上直接弹射起飞,并且利用一个特殊的空中捕捉装置进行回收。因此,该无人机广泛装备美国海军,上至上万吨的巡洋舰,下至几十吨的快艇都可以放飞无人机,提升舰艇的侦察能力。 2013年9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小型无人机,外形与“扫描鹰”非常相似。伊斯兰革命卫队称,伊朗已经建立该无人机生产线,开始大规模生产。
美军装备的“扫描鹰”无人机 “捕食者”系列无人机:多次较量疑似被伊朗劫持 去年11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指挥官宣称,其成功“俘获”了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但伊朗没有展示“俘获”的无人机也没有公开图片。在今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还公布了一段视频,并宣称成功控制MQ-9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视频显示,一架MQ-9无人机在离美国中东军事基地10公里处硬着陆,而另一架MQ-9无人机在上空飞行并发射导弹将硬着陆的无人机摧毁,防止泄密。革命卫队称,这段视频是MQ-9无人机拍摄的,伊朗控制了这架无人机,并截获了情报。 对于伊朗控制美国无人机,美国官方称“没什么可回应的。” 这并不是伊朗武装力量与MQ-9无人机的首次“斗法”,两者的“较量”可以说是经常上演。就在此次伊朗击落“全球鹰”无人机期间,伊朗称,还有一架MQ-9无人机进入伊朗领空,但没有进行攻击。 本月16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发布声明称,伊朗革命卫队发射一枚便携式防空导弹,攻击了正在监视“前线牵牛星”号和“国华勇气”号油轮的MQ-9无人机,以阻止美军继续监视伊朗海军。
伊朗展示“俘获”的MQ-1“捕食者”无人机 MQ-9无人机是美国原子公司MQ-1“捕食者”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升级版,于2007年服役,尺寸放大,使用了功率更大的涡桨发动机,可以携带更多的侦察设备和武器。武器挂点从MQ-1的两个增加至四个,可携带AGM-114“海尔法”空地导弹、GBU-12激光制导炸弹和“毒刺”空空导弹,对地攻击能力大幅提升。该机服役后,广泛部署于中东、阿富汗等地区,成为美国空军侦察主力。 除了MQ-9无人机,伊朗也“俘获”了MQ-1“捕食者”无人机。在2016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举办的一次无人机展览会上,一架外形与“捕食者”相同的无人机与RQ-170“哨兵”无人机一同展出。一同展出的还有“闪电”无人机(仿制RQ-170)、“见证者”-129察打一体无人机。从外形和设计思路来看,“见证者”-129与“捕食者”无人机有一定的技术联系。
从外形和设计思路来看,“见证者”-129与“捕食者”无人机有一定的技术联系 “全球鹰”无人机:技术损失在所难免 由于这次行动是硬摧毁“全球鹰”无人机,因此只能获得一些无人机残骸,无法像干扰RQ-170那样获得几乎完整的无人机。22日,伊朗展示了一些“全球鹰”无人机的残骸,包括飞机蒙皮、外壳等,没有发动机、侦察设备等关键部位。 由于此次被击落的“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国密级程度很高的战略级别无人侦察机,不仅配备了光电、雷达和被动等多种侦察设备,还有数据链、敌我识别器和卫星通信等敏感设备,为了避免刺激美国,加剧局势紧张,即使伊朗获得了这些设备,伊朗也不会对外展示,展示一些蒙皮、外壳等重要性不高的残骸即可完成目的。 综合多方信息,可以确认此次被伊朗击落的无人机是“全球鹰”家族中的RQ-4A BAMS-D型,是美国海军MQ-4C“海神”无人机的验证机,由RQ-4A Block10机体改装而来,而MQ-4C则是以RQ-4B Block20/30发展而来,两者存在一定的区别。该BAMS-D型共生产了5架,1架坠毁,1架被击落,造价超过2亿美元,MQ-4C在2017年年底装备部队,目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
由于这次行动是硬摧毁“全球鹰”无人机,因此只能获得一些无人机残骸。 对于伊朗来说,RQ-4A BAMS-D型这种高端无人机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即使目前获得的一些蒙皮、外壳等,也可以对长航时高空无人侦察机有更多的了解,如果能获得无人机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光电侦察设备、数据链、发动机、卫星通信等一些信息,那就是更好的事情。以无人机上装备的合成孔径雷达为例,RQ-4A BAMS-D型配备了由ASARS-2(装备于U-2S)的改进而来的HISAR雷达,该雷达工作在X波段,可对100公里内的地面小型固定或移动目标进行成像,并且分辨率非常高。 伊朗对长航时无人机的需求是有的,未来伊朗一旦在中程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了反舰弹道导弹,其对美国航母的威慑能力就大幅提升,其对具备长航时监视能力的无人机需求也就更加迫切。在卫星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情况下,无人机成为能够支援反舰弹道导弹作战的重要平台。目前,伊朗的研制的“泥石”、“流星”-3B等导弹射程已经超过2000公里。 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希望接触无人机的相关残骸,但俄罗斯官方没有公布相关信息。考虑到俄罗斯的军工实力和俄伊关系,俄罗斯接触这些残骸也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不管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民间和官方捞到的残骸正在增多,美国技术损失在所难免,只是损失大还是小的问题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