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中建岛,他们守在这里……

2019-6-14 14:00|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1| 评论: 0|来自: 中国军网

摘要:      注目。 陈卓 摄   中建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新兵欧逸超在上岛前也曾问过老班长这样一个问题。班长说,中建岛是一个美丽,艰苦,也神秘的地方。   旭日澄空,碧海深阔,水天一色。在一望无 ...

  

  注目。 陈卓 摄

  中建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新兵欧逸超在上岛前也曾问过老班长这样一个问题。班长说,中建岛是一个美丽,艰苦,也神秘的地方。

  旭日澄空,碧海深阔,水天一色。在一望无际、一尘不染、明亮澄澈的深蓝某处、西沙群岛最南端,有一抹亮白——那便是中建岛。

  

  蓝天、碧海、沙滩。 陈卓 摄

  中建岛是西沙群岛的西南门和中国领海基点,是往来东南亚海上空中必经之地。这个由珊瑚沙和贝壳残骸堆积而成的茫茫荒滩,有着著名的“四高两缺”——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淡水、缺泥土,在夏季,午间地面温度更是达到了60℃以上。“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艰苦卓绝的条件,淬炼了人钢铁般的意志。

  

  领海基点。 陈卓 摄

  守岛训练、专业训练、体能、综合防御作战、抓捕、射击、战术、特情处置……一线部队每天都进行着严格、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烈日灼心,官兵的作训服往往十几分钟就湿透又干、干了又湿,脸和脖子则被晒成了古铜色。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中建岛守备营官兵每年都会参加由水警区组织的“精武哨兵”军事比武竞赛,并凭借其出色的单兵能力、体能素质和军事技能,多次斩获第一名佳绩。“‘精武哨兵’军事比武模式紧贴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还综合了岛礁实际,所以课目要比陆战队更多。”守备队雷达班班长张孝伟介绍。

  

  沙场练兵。 陈卓 摄

  “上岛就是上前线,守岛就是守阵地”。中建岛守备营官兵对自己和战友都“特别自信、特别放心”。对于战备状态和训练水平,张孝伟班长信誓旦旦:“我们有全军顶级的训练装备和军事素质过硬的战士,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守在前沿的人,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守卫这片海。如果战友不合格,我根本不敢把他放在战位上面去。”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老 兵

  “万里白沙铸,瀚海忠魂疆”,中建岛,是一个荣誉之地。

  

  中建岛官兵和荣誉锦旗。 陈卓 摄

  1982年8月,中建岛守备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国爱岛天涯哨兵”荣誉称号,成为人民海军历史上首个被中央军委授称的基层单位。随后,中建岛守备队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35次被全军、海军、舰队和基地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7次被基地以上单位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2人荣立二等功,160余人荣立三等功……

  这里的老兵,是荣誉的象征,是中建精神的传承,也是新同志的旗帜和榜样。坚毅的目光、沙哑的声音、红褐色皮肤、笔直的身躯……他们历经坎坷与沧桑,已百炼成钢。

  邱华

  “祖国我爱你!”“西沙我爱你!”“珊瑚岛我爱你!”

  “祖国我爱你!”“西沙我爱你!”“珊瑚岛我爱你!”

  ……

  老班长刘正深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带着沙哑,在邱华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遍又一遍回响。曾梦想当水兵、驰骋大海的年轻的邱华,因阴差阳错成了一名守岛兵而失落不已,而此时,他站在队列中,凝望着老班长离行的船,内心感到无比震惊——是什么,让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哭成了泪人?又是什么,让这位老兵对珊瑚岛如此不舍……

  西沙,这里一定有老班长深爱、难以割舍的东西!

  带着报国理想和求索的心,邱华辗转来到了中建岛,一呆,就是14年。14年中,这位西沙“岛龄”最长的老兵,曾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荣立三等功,2007年被水警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被水警区评为十佳天涯哨兵,2009年、2018年先后两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西沙精神。 陈卓 摄

  “我为西沙奉献了20年的青春和汗水,亲身经历了西沙的各种变化,这里是我的家!”如今的邱华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这片沙地,难以脱下军装,难以离开身边的战友。

  

  美丽西沙。 陈卓 摄

  他永远也忘不了守岛初期,和战友经历的艰难坎坷。

  吃什么——

  从前补给少,没有冷藏库的时候,蔬菜边吃边烂,到最后几周就无菜可吃了。官兵们就用“21金维他”来补充维生素,但是,口腔溃疡依然是全队“通病”。寒潮台风时条件更为艰苦,官兵们只剩下日复一日的干菜、冻品和酱油拌饭。

  喝什么——

  蓄水池里的水是死水,时间一长就会“藏污纳垢”、细菌增生。曾经,结石病在岛上也“风靡一时”。

  穿什么——

  因为淡水贵如油,官兵用水极其仔细,洗澡、洗衣服只在最后一遍才肯过淡水。白天,衣服上结了白花花的盐渍块,晚上,盐块受潮融化,粘在身上相当难受。因为湿气潮重、盐渍粘身等问题,很多人还患上了关节炎、皮肤病。

  

  中建石刻。 陈卓 摄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浪漫的话对于守岛官兵,却是漫长的感情煎熬。这里交通通讯不便,曾经一封信要等一两个月,一次通话只有三分钟,上岛一次要一个多星期。

  而邱华本人,更是经历了接二连三、刻骨铭心的家庭灾难:妹妹残忍被杀、父亲悲痛离世、母亲不幸患癌……

  而越是苦,越是深刻。大海深沉,也难装的下磅礴而细腻的情感。在一个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邱华拿起笔,写给过去、给未来、给海浪、给月夜、给故乡、给爱人、给友人……

  

  沙上珊瑚石。 陈卓 摄

  写给过去:

  十八九岁上中建

  十八九岁上中建

  日晒脱皮当美健

  风吹浪打视沐浴

  戍守天涯苦中甜

  血性军人守中建

  荷枪实弹玩命练

  摸爬滚打武艺精

  虎豹豺狼定全歼

  精忠儿郎在中建

  为国情怀洒海天

  守岛建岛扎根深

  报效祖国显忠诚

  真情男儿爱中建

  戍守海疆孝难尽

  妻子女儿极少见

  人生路上皆奉献

  写给未来:

  假如

  假如离开中建岛,

  我高兴,我喜欢,

  因为我可以认识外面的世界,

  从而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

  假如回到中建岛,

  我欢欣,我快乐,

  因为我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

  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

  假如我离开中建岛,

  我渴望,我盼望,

  因为我可以和爱人花前月下,

  和亲人共享天伦之乐。

  假如回到中建岛,

  我激动,我兴奋,

  因为我可以把人生的支点,

  继续建立在祖国的最前线。

  假如永远离开中建岛,

  我不会悲伤,我不会流泪,

  但我灵魂的那一根弦已被轻轻地拨动,

  即使在天南地北,

  那一根弦会永远地和中建岛共振。

  假如还能回到中建岛,

  这个假如只有在梦中。

  “为什么要在岛上守这么长时间?”

  听到这个问题,邱华低头笑了,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想了片刻他说:我没有理由不守好它。

  “对于脚下的这片沙、眼前的这片海、身上的这身军装、以及身边的战友,我都产生了非常非常深厚的感情。”邱华的眼睛里闪烁着感激,“我始终非常感激我的党、组织和战友,在我家庭发生灾难、人生最困难的时候,24小时陪在身边,用各种方式给予我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还能始终像礁石一样在这里屹立不倒……”

  

  中建白沙滩。 陈卓 摄

  “假如还能回到中建岛,这个假如只有在梦中……”

  离开,就是告别自己的红色青春,告别蓝色理想,告别热血沸腾的岁月,告别深爱并曾为之负任蒙劳的沙地。可是老兵,你的青春镌刻着奉献,血液流淌着赤诚;你站在这片白沙上不肯走,离不开战位,脱不下军装,舍不得战友!

  张孝伟

  中建岛守备营士官长张孝伟同邱华一样,在中建岛历经了14年的风风雨雨。他的故事,叫传承。

  他明白了什么是首长:

  十几年前,补给少、不稳定,前一周官兵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后四周根本没有蔬菜可吃。为保证战士们的身体健康,西沙老政委就用自己的工资每月为每名守岛官兵买一瓶维生素,并要求队长指导员守着战士们一定要在吃饭前把药吃掉。那时候,老政委的工资不多,维生素却昂贵。

  首长的良苦用心,让张孝伟一辈子也忘不了。“有这样时时刻刻关心我们的首长,我们不会觉得寂寞,不会觉得苦,因为有很多人在想着我们!”

  

  目光。 陈卓 摄

  他明白了什么是指导员:

  曾经的中建岛,一毛不拔,寸草不生。为改善小岛的生态环境,2006年的一天深夜,张孝伟和他的王指导员在琛航岛的泻湖中汗流浃背,奋战数小时将采摘完的16袋海马草放上码头,希望将之带上交通船,带上中建岛。可第二天,台风来了,船走了,人心也凉了。张孝伟看着王指导员站在码头,望着眼前这片不宁的汪洋,久久不肯离去。

  

  中建海马草。 陈卓 摄

  那时还是新兵的张孝伟,内心并没有像指导员一样“波涛汹涌”。“直到现在我才明白,他当时那种失落是何般滋味。”

  这种感情,是源于对中建岛深沉的爱,还有一种感情也令张孝伟终生难忘——对战友深沉的关爱。中建岛的夜晚,又潮又湿,时热时冷。盖上被子,热得睡不着,不盖被子,两点就冻得发抖。然而,累了一天、睡意沉重的战士怎么冷也不愿动弹——“那其实是最不愿睁开眼睛的时候”,张孝伟笑道。这时候,高永山指导员就会“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给战友一一盖好被子。“指导员……”有小战士醒了。“快睡快睡,好好睡觉。”指导员向他挥着手。

  深更半夜,在所有人最不愿意醒的时候,他醒了,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这一“盖”,盖住了温暖,盖住了感激,盖住了人心,也让张孝伟明白,什么是战友情、兄弟情,他也将指导员的习惯变成了自己的习惯。“可能新兵现在体会不到,只是感觉班长对我挺好的,但是,当他到了我这个年纪,就会真真正正地有所体会。”

  

  夕照。 陈卓 摄

  他明白了什么是班长:

  张孝伟新兵连的老班长在琛航岛养了五只鸡,可平均每周一共只下两到三个蛋。每当张孝伟去琛航岛,老班长就把他叫到房间,把五只鸡仅有的几个蛋煮给他——鸡蛋虽小,但装下了老班长的沉甸甸的关心,张孝伟明白了班长身上的责任和担当。在新兵班会上,张孝伟这样对战友说:“班长就是像我对你们一样,甘愿把我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你们!我希望你们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对待新同志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老班长的精神需要我们延续!”

  十四年里,家人的牺牲和支持,也让他明白了一路坚守的艰难和不易。

  他的哥哥,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积蓄帮他照看孩子、赡养父母,替他扛起了整个家,只是为了能让他安安心心守岛,不要对家有担心挂念。

  他的妻子,怀孕期间一人在家中不慎滑倒,数小时后才被背到医院,孩子没了,自己还险些丢了生命。而那时,为了让张孝伟专注比赛,她坚决要求“不要回来”。

  伤疤无数,每次痛,都是刻骨铭心。无言的大海藏着无尽的泪,只是,这一切张孝伟都深深埋在了心底。当爱与恨交织,他更深刻地明白了肩上的职责和使命,更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更深沉地爱着这个岛和岛上的战友。“上岛,就好像回到了家。”这位四级军士长一字一顿地说。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新 兵

  “只要班长你不吃饭,我就不吃饭,吃饭你就算输了!”新兵口气似乎不小。你也许不会想到,这是汪通和张孝伟班长在打赌呢。

  许多新兵刚上岛的时候就像汪通一样,“是个小胖子”,体能训练跟不上,无奈又着急。怎么办?张孝伟出了主意:“从今天开始,我陪你两个月不吃饭!”汪通听后一惊,说“好!”两个人还相互发了誓。

  

  沙场练兵。 陈卓 摄

  不仅“不吃饭”,还要“多加练”。无论天气酷热、风吹日晒,每天张班长都会拉上汪通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抗晕耐热、单杠、沙滩五公里……可是每项训练,都让人“痛不欲生,难受到极点”:头顶大火球热到头晕目眩,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喉咙干得要着火,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身心煎熬。

  张孝伟反映说:“更有的小同志,不堪如此艰苦的训练,找我说班长,我太难受了,怎样才能走,是不是我把腿打断了就可以走了?”

  面对这种情况,张孝伟从不指责批评,也从未对年轻的小战士丧失信心。他反复进行着心理疏导和安慰,把老前辈的艰苦事迹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振作起来,同时,每天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陪新兵加练,晚上备好美味夜宵。“一味地批评没有效果,反倒可能成为导火索,让他们放弃呆在岛上的想法。”张孝伟介绍自己的带兵方法时说。

  

  沙场练兵。 陈卓 摄

  经过浴火重生,汪通的体能和军事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他很感激班长为之做的一切。“是班长让我尽早适应了岛上的环境条件。班长陪我不吃饭,一起跟我锻炼,以身作则,是让我变更好,让我成为一个更合格的兵,我觉得这也是老中建班长的精神传承。”

  除了面临着身体不适应,新兵上岛,还有心理的不适应。

  

  堤路。 陈卓 摄

  “我才明白,孤寂不是一个人这么简单,它是一种错综复杂、难以排遣的心理上的感觉。”1999年出生的欧逸超说,这里有的是茫茫大海和繁星,就算想交心聊天,有的时候也只能埋在心里。

  孤寂是夜晚无声的繁星,是浪拍沙滩的声音,是落日余晖下的水波,是草木摇曳的影子。“这里,始终都存在着孤寂”,邱华班长曾这样说。孤寂的时候,欧逸超就会想到一系列的问题——我来中建是图什么?我在中建能干什么?我能为中建留下什么?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答案。

  在一次看似平常的日常值班中,欧逸超发现,在中建岛西南方向30海里左右一艘船的航速“突然变慢”,并缓缓向小岛漂来。仔细一看,此油船正显示“失事状态”……

  “当时我就冒冷汗了,那么多石油一旦泄露到我们海洋那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欧逸超马上用中文呼叫该船,但并无反应。怎么办?

  欧逸超突然想到,这艘船也有可能是外籍船。于是,他试着用英文再次询问,几秒过后,他竟然得到了回应!原来,那是一艘伊朗籍油船,发动机出现了故障,并不是起火或翻船。

  虽然此事有惊无险,但却使欧逸超的态度和认知发生了质的改变。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我才发现我的英语在这个地方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之前我对我的工作的认识就是一个信使,外面有什么需要传达的我就传达。但是当我放下话筒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发出的声音不仅仅是中建岛的声音,是中国海军的声音,更是中国的声音。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人,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炮火枪弹和硝烟,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守护。”

  新兵的成长和成熟,是克服身体不适,是逐渐融入集体,是慢慢习惯孤寂,是深化对自己站位的认知。老班长的鼎力陪伴和支持,战友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和真诚相待,使得新兵能够抛下顾虑,一心向前。

  “我身边,有一群这样的好兄弟,他们给我一种相互依靠的感觉,若是自己一个人在岛上的话是难以承受的。”新兵汪通感动地说,并继续谈到了自己的使命:“祖国需要我们在这里驻守,祖国赋予我们这个使命,我们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该承担的责任、未来青年应有的责任感。那我既然来了,在这里,就要把岛守好。”

  

  沙场练兵。 陈卓 摄

  自 建

  “上了这个岛,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里的人,跟自己的亲人是一模一样的。”老兵张孝伟说。

  “各位领导和老班长们就像家里的父母亲兄弟一样关怀你,我就真的觉得像一个家。”新兵郭哲裕说。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在中建岛,他们一起经历冰与火的考验,一起完成特殊任务,一起燃烧理想和信念,一起锤炼决心和勇气。这里,有他们爱戴的领导,亲切的老班长,过命的兄弟,有不尽的感动和温暖,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深沉饱满的家国情怀。中建岛,是官兵的家。

  家,就要有家的样子,自己的家,就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但是,在盐分高、养分少的珊瑚沙上种活一棵植物非常不易,“中建椰宝”就是用了四年的时间才活了下来,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结出中建的第一颗椰果。

  

  中建椰宝。 陈卓 摄

  从开始的寸草不生、一毛不拔岛到如今的郁郁葱葱,从早期“背土上岛”到种树种草,一代代辛勤好学的中建人用双手和汗水共同建设了一个军中乐园、岛上花园。目前,他们在中建岛已开辟菜地370平方米,种活59种植物、六千多棵树。这个成绩,着实不易。

  

  中建第一树。 陈卓 摄

  

  中建岛植物。陈卓 摄

  

  中建岛植物。陈卓 摄

  直通营区的路叫石刻路。石刻路旁有四块石刻,也就是中建岛训:忠诚、善战、乐戍、铸疆。忠诚,即忠于祖国,忠于党中央,这是中建的第一块名片;善战,即中建人不仅有爱国爱岛的赤子情怀,还有英勇顽强,敢打敢拼的血性胆气;乐戍,即中建人40年如一日坚守在祖国海防甘于牺牲奉献,以苦为荣,苦中作乐,苦中有为;铸疆,即中建人经受恶浪洗礼和白沙磨砺,立起了一块又一块丰碑,铸就起了海疆长城。

  四块石刻岛训寓意深刻,激励着一代代中建人扎根守岛。你或许没有想到,这些石刻是由守备营教导员刘长文总结、发掘新人下士庄绍滨和严雨超共同雕刻的。营区内,还有之前老班长黄敏雕刻的“家”“强”“魂”“战”,“我们黄班长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拿着简陋的工具在石头上一磨就是一中午。”

  

  中建石刻。陈卓 摄

  

  中建石刻。陈卓 摄

  

  中建石刻。陈卓 摄

  

  中建石刻。陈卓 摄

  岛上生活条件有限,出了问题都得靠自己。路被海水冲垮塌陷了,官兵们就把路面打碎,搬出石块,挖出路基,再填石沙、铺水泥,花一个月的时间把路修好。为改善生活条件和训练条件,官兵们不辞辛苦,一有时间就跑去修路,前前后后建设若干条。

  

  哨兵路。 陈卓 摄

  小小的岛竟藏书14000册?没错,这里是一个清凉安静的图书室。走进门来,右手侧便是一个精致的小吧台——这是小战士们用木材板修修补补搭建而成的,吧台内设有咖啡机,果汁机,饮水机,供读书休息的人享用。由于图书室藏书量大不易查找,有才的小战士便自学钻研,成功搞出了一套“图书管理系统”!——输入、回车,一下子方便了许多。

  在“自建”中,最惹眼的还要数白沙滩上两面“党辉永耀”“祖国万岁”的党旗、国旗了。这两面长66M、宽44M、占地5000平方的旗帜,是官兵们利用两个月的训练间隙用海马草一点一点“种”出来的。

  

  官兵用海马草种出党旗、国旗。 陈卓 摄

  不等不靠,是中建人的精神。守备营某连指导员陈子民介绍院角自建的卧推器械时说:“需要什么我们可以自己先动手,自己学自己做,工具简陋无所谓,只要能做出来就行。”

  “我们不分老同志新同志,大家一起冲在前面干,我们平场地,领导扛沙子。当时,连长带队,种到凌晨四点才回去。”陈子民介绍道。他抬起眉毛,张大眼睛,摊开双手,浑身都是肯定自豪。

  

  中建岛官兵。 陈卓 摄

  以岛为家,自家自建。从入营种下第一棵 “扎根树”,到平坦的道路、连片的绿茵、清凉的图书室、精致的院角、“矿泉水瓶”滴灌技术……中建官兵将爱国爱岛、勤俭持家的精神融入到了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自己亲手种下的,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自己建设的家。”汪通虽上岛不久,但已对岛上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感情。

  

  营区内国旗飘扬。 陈卓 摄

  纯洁的白沙闪耀辉煌,红色的旗帜诉说忠诚,深沉的大海涌动情怀。如果说老兵是赤诚的歌,那么新兵就是歌颂者,一代又一代中建人在厉风与烈日之中抛洒青春,铸立精神,守卫国土,续写荣耀。“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他们将承诺与故事用海马草种在白沙之上,同时,也将党、祖国和人民种在了心上。

  

  官兵用海马草种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陈卓 摄

  万里白沙铸,瀚海忠魂疆。看日出日落,斗转星移,中建官兵依然在这里坚守。他们,在干灼的白沙滩中抛洒汗水,对深沉的大海诉说蓝色孤寂,他们经受着最厉烈的艰苦,淬炼着最炽热的情感,传递着最诚真的温暖。也许你会忘记他们的名字,或许你不必知道他们的名字——只须知道,他们一直都守在这里,岁月流转,生生不息!

  爱比海深,情比天阔,红色血脉,蓝色情怀。篝火晚会上,中建官兵们肩搭着肩,站在高凳上,嘹亮高亢的歌声响起——

  在带着咸味的空气中自由地呼吸

  耳畔又传来汽笛声和水手的笑语

  永远在内心的最深处听见水手说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夕暮戍。 陈卓 摄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9 2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