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节首场白玉兰论坛开启,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及制作方“掌门人”一起探讨——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张祯希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全民谈资、网络热搜,在议题设置、舆论引导、树立文化自信中起到重要作用。如何抒写时代,讴歌人民,是当下电视人必须着重思考的议题。 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今年上海电视节首场白玉兰论坛将主题确立为“光影七十年·荧屏新时代”。在昨天的论坛现场,“讴歌时代”成为业内人士口中的高频词。文艺作品如何讴歌时代,体现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倒是业内人士口中一批鲜活的作品,成了极有意义的行业参考案例。 主旋律题材的选题广度正在拓展 展现历史进程与百姓中国梦的主旋律题材,被业内人士视为近年国产影视行业的大势。大国崛起的时代背景,民族复兴的历史视角,再加上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的接踵而至,给予了主旋律题材丰沛的故事土壤。 好作品有哪些共性?“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的特质异常突出。正在播出的《我的真朋友》以房产中介的角度,观察社会百态;高口碑网剧《独家记忆》用一段“学霸”之间的爱情,展现大学校园的悸动与奋斗;《爱情的边疆》以一段中苏跨国恋,展现父辈的青春史诗;《那些年,我们正年轻》以充满私人温度的成长叙事,打开中国的航天发展史;改编自广东“雷霆扫毒”行动的《破冰行动》,则为观众带来真实的震撼以及对英雄的敬意;在从重流量到重质量、重爽感到重现实的行业“调焦”中,主旋律作品的题材宽度与表达深度都在延展。 细腻的视角与品质的呈现,拓宽了主旋律题材的选题范围,也让这一类型更具“受众亲和力”,进一步成为市场刚需。“新的时代,给予我们新的机遇与使命,电视人如果不抓住时代的大主题,就会被市场淘汰。”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赵依芳说。为了把握市场的大趋势,华策甚至专门于一年前成立了“大剧研发中心”,专注于孵化主旋律题材作品。而这位经验丰富的电视人在论坛现场提前“剧透”的新作品中,主旋律题材的选题范围还在进一步拓宽。中国首部展现公益救援题材的剧集《追光者》;描绘小康生活新画卷的《八零九零》;以古田会议为背景的 《绝境铸剑》;全景式反映新中国外交战线英雄事迹的《外交风云》等作品,都出现在了华策的“计划片单”上。 在创新中回归文化、文艺品质 “没有流量明星、没有现成IP,却长期保持同时段收视第一的成绩,并且代表中国节目走上戛纳电视节的主舞台。”在论坛现场,业内人士口中的一档电视节目,颠覆了市场对“爆款”的通常认知,引发关注。今年初登上东方卫视的《闪亮的名字》跳出传统英雄模范人物题材的创作模式,将实地寻访与场景式演绎相结合,用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再现英雄事迹。综艺、纪实、微电影等表现形式,被熔于一炉,服务于英雄故事的真实、生动表达。随着节目收视率的节节攀升,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种子猎人”钟扬等时代英雄的名字、故事与精神,进入千家万户,带给观众真挚的感动。 令人动容的英雄故事之外,被创意带到传播浪尖的还有传统文化与文创产业。去年底在网络平台、卫视频道皆取得好成绩的《上新了·故宫》,便是电视人口中的经典案例。节目不但带观众前往故宫的神秘区域探宝,揭秘一出出发生在故宫的温情故事,还联手设计师,每期展示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创衍生品。节目以新颖的理念,让故宫中承载的传统文化“活”起来,真正进入观众的生活。令人欣喜的是,这股文化浪潮还将继续,平台方透露,《上新了·故宫》今年将推出第二季,与之相携而来的,还有《我在颐和园等你》《遇见天坛》《长城》等一系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品质节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用创新的方式,讲好无愧于时代的生动故事,其背后恰恰展现出创作者对创作初心,对文化、文艺品质的回归。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