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来自人的内心,是一种思维状态。一切财富的根源都来自人的思维,心态则决定了人穷与人富。
1、节俭:富人花的比赚的少 有些人判别贫富,只看人家是如何选择食物、饮料、服装、手表和汽车等等。在他们看来,有钱人选择消费品的品味也高。但是,购买奢侈品要比获得财富容易得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摆阔上,往往只能得到较差的经济成就。 想勾画出富人的侧身像,三个词就可以概括。是哪三个词呢? 其实也非常的简单,就是“节俭、节俭、再节俭。” 父母的生活,配偶的生活,加上自己的生活,就决定了是否能成为富人的基础。如果跟爱浪费的人结婚,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变为富翁,几乎没有人能够一边挥金如土,一边构筑起财富大厦。 当然,只是节俭是不会让你变有钱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创造财富。 2、合理运用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创造财富 效率是财富积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富裕,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拿出必需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实现目标。 根据调查,富人每月用于计划其投资活动的时间比贫困者多一倍——富人平均每月花8.4小时打理自己的资产和投资,普通人每月只花4.6小时。你呢? 那么你会花很多之间为未来的经济状况做计划吗?有足够的时间来管理自己的投资吗?当你分配时间做事的时候,管理资产总是优于其它活动吗?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了。 富人们很少花时间担心自己的生活福利,反而贫困者为生活问题发愁的时间多,但在采取行动改变现状方面所花的时间却很少。 许多富人会选择把至少15%的收入用来投资。他们花钱的时候,更注重消费给他们带来的附加价值。他们知道他们的钱花在哪里,并且会做记录。 另一方面,调査中95%的百万富翁都持有股票,大多数持有相当于其财富20%多的公开交易的股票。但是,他们大都不追随股票市场天天变化的涨落,大都不对金融传媒的每日大标题作出反应而去进行股票交易。 这与巴菲特的理念不谋而合,买股票不炒短线,而是做为长期投资。 3、比起富有的表象,更注重金钱上的自立 在还未富裕的人当中,有很大比例认为富翁拥有名贵的服装、手表和其他代表社会地位的产品,但实际情祝并非如此。 大部分富人赚到钱的时候,他们不会把钱拿去花在奢侈品上,而是再投资,积累更多的财富。 许多人从来没有获得过金钱上的充分自立,高收入也不等于金钱上充分自立,这需要有计划工作和自我牺牲。 很多普通人靠工作来支持自己的消费习惯,这人可能拥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们把这些钱用来维持自己富有的表象——他们买奢侈品,买豪车,戴名表,住高级公寓。我们生活周遭,总是不乏这种看来“富有”的人? 那么,你是想真正有钱,还是表面看起来有钱呢?
表面看来有钱,只会增加自己的生活负担。 4、不向父母要求经济资助 并不是每个富翁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实际情况是,80%的富人都是富一代,也就是,说他们的第一个一百万,通常都是靠自己赚来的。 当然我们可以指望天上掉馅饼,来赚一百万,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赚一百万。对一般人来说,通常会希望前者;但对富人来说,他们更希望第二种。因为能靠自己努力致富,才能更珍惜劳动成果,并且经历创造财富的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去赚第二个一百万、第三个一百万…… 成为富翁的人,大多对自己的才能有信心。他们从来不费神考虑父母是否富裕,也不认为一定要生在富贵人家。相反,如果一个普通人认为,只有富二代中才会出现富翁,那他就注定富不起来。 这样的情况不是今天才有,一百多年前就已是这样。斯坦利·莱伯戈特曾在1892年,对美国4047个富翁进行一次研究评论,结果也发表在《美国经济》杂志上。他提到: 这些富翁,有84%是暴发户,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借助于财产继承,就靠自己爬上了顶层。 5、富翁的小孩,在成年后也经济独立 人们总以为富人的小孩从小就被宠坏,其实不一定都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孩子,在他13岁的时候,父母就给他买了公寓,每天给他50美元的零用钱,还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可惜他最后因为打架、偷窃而被学校开除了。 这个孩子的父母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富人,只是徒具富有的表象。真正的富人会培养他们的孩子成为经济独立的人,他们不会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会从小教育孩子节俭。 6、能够精确瞄准市场机会 为什么你不富裕?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到市场中存在的机会。 富人总是在不停的寻找机会——做生意的机会,投资的机会等等。他们投资的时候会花时间与经历来研究,从而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持续的增长自己的财富。 7、选择合适的职业 大多数人都想了解富翁从事什么职业,但事实上,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人的职业,来判断一个人将来能否成为富翁。他前进的方向,也未必就是通向富裕的正确方向。 但是这样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因此他们会在过程中越来越了解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这非常重要,当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成功便指日可待。而这与每个只想领固定薪水的人,心态上的差距就显现在其中。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