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走出营门寻找空防作战“磨刀石”—— 渤海之滨,剑拔弩张。5月中旬,记者来到第82集团军某旅野外训练场,恰逢一场实战化防空演练激战正酣。 “东南方向发现两架‘敌机’,正向我超低空突袭。”突然,电台中响起“空情”警报。可没等某连官兵反应过来,“敌机”便呼啸而过,连队随即被判“阵亡过半”……连长刘旭飞懊恼不已:“他们又变了战法!” “他们”是谁?近年来,该旅主动走出营门寻找训练对手,将驻训地搬到数百公里外的空军某机场附近,同空军部队互为攻防、切磋较量。刚才演练中的“敌机”,正是空军某部战机。 该旅侦察科科长田蛟告诉记者,以往在营区内组织目标搜索等课目训练,只能利用靶机模拟实施。然而由于靶机难以模拟复杂空情,导致官兵能力提升较慢,同时也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和自满情绪,阻碍战斗力提升。 几年前,某型导弹车刚刚列装连队。经过训练,官兵一次次刷新射击准备、装填筒弹等课目纪录,每个人对驾驭新装备充满信心。然而,在随后上级组织的实战化考核中,由于“蓝军”电子对抗分队的突然加入,导致车载雷达无法有效捕捉目标,考核以失败告终。 “我们忽略了复杂电磁环境对空防作战的影响,这次输得不冤”“平时训练更像是左手打右手,面对实战难免吃亏”……复盘检讨会上,官兵展开激烈讨论。旅领导更是越听越心急,越听越有危机感——训练没有过硬的“磨刀石”,敌情设置简单、训练课目单一,如何锻造“防空利剑”? 观念的变化,带动训练模式转变。说话间,“敌情”又至,记者赶忙跟随刘旭飞进入指挥车。由于“敌人”的电磁干扰,来袭目标突然在荧屏上消失。见状,雷达操作手李会杰迅速改变搜索模式,再次将目标锁定……整个对抗期间,地面防空火力与空中战机针锋相对。 “来到这里硬碰硬对抗,让我找到了身临战场的感觉。”训练间隙,李会杰擦去头上的汗水说。 演练结束后,参演官兵来到空军某部营区,与对手一起进行复盘总结、交流探讨战法。听完一名飞行员分享的“如何规避雷达侦测,实施低空突袭”经验后,刘旭飞攥了攥拳头。他对记者说:“在明天的对抗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一击制胜……” 上图:该旅与空军战机开展对抗训练。王广信摄 周 远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