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于德斌:不会拍纪录片的厨师不是好演员

2019-5-5 12:23|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2| 评论: 0|来自: 新民晚报

摘要:   ◆ 李婕   人物名片   于德斌   匈中电影艺术文化协会会长   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匈牙利分会会长   在今年春节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春”系列活动中,不少人注意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带 ...

  ◆ 李婕

  人物名片

  于德斌

  匈中电影艺术文化协会会长

  中国国际文化促进会匈牙利分会会长

  在今年春节的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春”系列活动中,不少人注意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带着匈牙利摄制组以“中国春”活动为契机,拍摄中匈建交70周年纪录片的于德斌。此次“中国春”系列活动是匈牙利华人有史以来最大的展示中国文化的系列活动,而纪录片正是以此次活动拉开拍摄序幕。

  在于德斌人生中有三个“第一”值得铭记:第一次担纲电影主角;第一次站到舞台演话剧;第一次作为发起人和监制拍摄纪录片。在电影行业,有一句名言:“制作电影亦是一次烹饪过程。一个优秀导演必定是一个好厨子。”而在匈牙利奋斗超过30年的于德斌,已经从生活的“厨房”走向了艺术的“厨房”。于德斌也被誉为“匈牙利演艺界第一华人”。

  1 匈牙利影剧中的“中国面孔”

  1987年,于德斌作为青年工人被公派出国。刚到匈牙利,他只打算赚点外汇、买些免税大件就回中国找对象结婚。后来,于德斌决定留在匈牙利发展。但举目无亲、毫无根基的他想在匈牙利立足,困难可想而知。从练摊开始,到厨师,到餐馆老板,于德斌尝试过各种不同的工作,慢慢站稳脚跟。

  2009年,于德斌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抱着好玩的心态去电影《绿龙之子》试镜,结果被导演一眼相中,担纲男主角。

  从外形上看,于德斌天生具有“喜剧面孔”,小眼睛,眉毛下弯,也可以说是外国人眼中典型的“中国面孔”。从接到剧本到排练再到拍摄,于德斌付出了两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于德斌完全放下了餐馆的生意。

  通过这部电影,于德斌接触了表演,爱上了电影,并逐步融入匈牙利电影圈。于德斌认为,尽管拍摄付出与报酬不成正比,但是他发现了演戏是其兴趣所在。此后,于德斌又接受了匈牙利导演兰杰尔的话剧《厨房》的邀约,开始从生活的“厨房”走到艺术的“厨房”。话剧不像电影可以开机停机,这对于德斌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在这期间,因为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于德斌想过放弃,但因为导演兰杰尔的一句话“我相信你,于德斌”,他坚持了下来。

  《厨房》中与于德斌合作的都是匈牙利大腕演员,于德斌是在演出后才知晓。于德斌说,这样也好,如果提前知道,他会更紧张。《厨房》在匈牙利上演后,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几乎场场爆满。

  2 搭建匈中戏剧交流平台

  误打误撞进入演艺圈,于德斌与匈牙利戏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于德斌经常受到匈牙利话剧及电影导演的邀请,鉴赏他们的话剧和电影首场演出及播映。于德斌还与匈牙利剧院负责人协商,将优质话剧和轻歌剧对白翻译成中文字幕,以方便旅匈华人了解匈牙利话剧、轻歌剧艺术和当地生活。

  匈牙利电影在世界电影版图中属于电影小国,但绝不属于“弱国”,在奥斯卡、戛纳、柏林等电影评奖平台,匈牙利电影均屡有斩获。于德斌看到了匈牙利电影的优势,于是与匈牙利电影人协商成立了匈中电影艺术文化协会。于德斌说,大部分匈牙利人不了解中国,对中国人印象仍停留在旧时代穿中山装的印象,但匈牙利人是想要了解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今天的生活的,成立电影协会便是想要推广当下的中国形象。从2018年至今,于德斌已经促成《美丽乡村》和《指尖上的传承》两部纪录片共20集在匈牙利落地,即在匈牙利国家电视台播出,是自两国建交以来首次大剧集播出。

  于德斌还不断在为两国电影人互动做努力。2017年,于德斌推荐5位匈牙利青年导演携作品赴上海参加电影文化活动,其中以中国二胡制作与传承为主题的影片《两代琴》获得了组委会二等奖。2018年9月,于德斌举荐匈牙利导演所罗门以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为主题的短片Tell Your Children参加中国首届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获得“最佳海外影片”。同年10月,于德斌又推荐《停车场》等4部匈牙利电影参加西安“丝路国际电影节”,并和《停车场》的导演一起走上红毯。

  3 遭遇资金瓶颈,纪录片也要拍下去

  拍摄中匈建交70周年纪录片,缘于一本中匈友好协会牵头编著的《日月桥》。《日月桥》收集了早期来匈牙利华人的故事,给了于德斌很大的启发。

  在于德斌看来,如果要列举两个词语形容第一代华人移民,首先是“流浪”。第一代移民通常并非来自富庶之家,要留在海外,首先需要考虑住所、生存的问题,当时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感觉”。其次是“奋斗”,生存之后,便要“开疆拓土”,打开自己乃至移民群体的一片天。匈牙利的华人移民历史不过30年,在整个华人移民史中是很短的一节,但之于匈牙利华人移民,几乎是全部。30年的社会变迁,岁月流逝,值得被讲述。

  构想很伟大,资金来源成了最大的问题。于德斌举步维艰,在“妥协”和“不妥协”中完成了首次拍摄。首先,因为资金短缺,对纪录片有着高要求的于德斌,只好放弃租用斯坦尼康进行分镜拍摄以及航拍。于德斌说,如果有足够的资金,纪录片将会呈现更好的质量。

  其次,“妥协”还在于德斌及摄制组与家庭的妥协。匈方摄制组及于德斌放弃周末休息进行拍摄,也就是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2018年圣诞节后,于德斌妻子因病痛住院治疗,直至今日仍在ICU抢救。因为需要同时照顾妻子及年幼的孩子,于德斌事业受到一定影响,更不能全身心投入剧组中。庆幸的是,妻子非常支持于德斌的事业。今年春节,于德斌甚至得以腾出3天时间拍摄“匈牙利中国春”系列活动。

  于德斌请来专业摄制团队采用4K设备拍摄,之后需要剪辑成总长约90分钟的系列片。拍摄这部纪录片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于德斌挪用有限的家庭存款支付剧组摄影师和剪辑师的费用。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外国人看中国人的视角,于德斌还找来匈牙利资深导演Halász Glória和摄影总监Hatvani Balázs 合作。

  4 期待做华人自己的电影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眼下还面临很多挫折,目前纪录片出品人和制片人冠名仍旧空缺,等待合作者的加入。但于德斌对此满怀希望,原因有三:一是目前没有人从事匈牙利华人纪录片的拍摄,他们是首开先河者;二是纪录片拍摄有专业团队支持;三是2019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会有各种大型活动成为纪录片的素材。

  于德斌说,匈牙利是最早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并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之一,借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中匈建交70周年之际拍摄此纪录片将有重要意义。

  中国驻匈牙利大使段洁龙接受摄制组采访时,赞赏此次拍摄是匈牙利华人有史以来首次拍摄自己的纪录片,具有开拓性意义。段洁龙大使鼓励海外华人多宣传中国文化,为增进中匈两国友谊多做贡献。

  除了全身心投入纪录片拍摄,于德斌目前还在积极促成一个剧本的拍摄,故事涉及中匈两国留学生的婚姻爱情问题。

  于德斌想告诉中国的影视业者,匈牙利政府针对国外影视拍摄投资有许多利好政策,但是还没有被大多数人知道,譬如,在匈牙利,外国影视拍摄投资可退税30%左右。于德斌希望未来有华人自己的影视公司,借匈牙利现成的资源和机会,做华人自己的电影。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8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