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专访王小帅:要保持最初的愤怒

2019-3-23 12:12|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周刊

摘要:   我们都走散了      《地久天长》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王小帅专访   时代的纹理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底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电影上映前的最后时刻,导演王小帅开始变得异常忙碌,3 ...

  我们都走散了

  

  《地久天长》剧照。图/受访者提供

  王小帅专访

  时代的纹理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底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电影上映前的最后时刻,导演王小帅开始变得异常忙碌,3月中旬,首映礼的第二天,王小帅在自己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房间里摆满了奖杯和文艺类书籍。他斜靠在椅背上,将两只脚搭上对面的桌子。这是这段时间里不多的闲暇时刻。

  当角色进入生活状态的时候

  你需要放手,让它发生

  中国新闻周刊:一些评论者提到,在你的很多作品中,知识分子的理性意识一直在场,影响着你对于历史和时代的呈现。但与此同时,你也经常强调直觉和冲动的作用,甚至是愤怒和动物性。这种看起来冲突的两种特质如何共存?

  王小帅:作为一个创作者,必须跟现实生活尽量去紧密相关。这样的话,才能对周遭发生的事情有感觉,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长久以来,我们的创作者总是把眼光远离这个现实,好像很多事情都事不关己,我觉得这样没有营养。

  具体到创作方法,无论是摄影机的摆放处理,或是演员的调度走动,还有环境的制造和布景,其实都是理性的,关键是一定要想好你想要什么,呈现的效果可以是现实主义的,也可能是魔幻或者悬疑的效果。很多东西都不是能设计的,当角色进入生活状态的时候,你需要放手,让它发生,这样你才能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要好于你的设计。直觉的东西迸发出来的时候,你要抓住它。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为他们赢得了两座银熊的荣誉,他们在接受采访时也经常提到,表演的时候常常处于自然的生活状态。当演员的表演如此沉浸的时候,是否意味着导演的作者表达需要适度退场?

  王小帅:这次拍摄《地久天长》,时代背景的切片很多,要把每一个切片都做到让人相信,还是需要依靠演员来演绎。你必须把演员和这个时代放在一块。有的时候,是人物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另一些时候,他们的命运被时代改变。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或是政策方向的改变,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虽然呈现得很生活化,甚至让人家不知不觉地忘掉了摄影机的存在,演员也忘记了自己,好像真的投入在生活里面,但实际上这一切还是都是理性控制出来的,有一丝一毫的闪失,观众就会出戏。

  要保持最初的愤怒

  中国新闻周刊:《地久天长》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无独有偶,贾樟柯近年来的作品,同样出现了很大的时空调度,《江湖儿女》还颇有些总结的意味。文学上有“中年气质”的概念,生命经验的增长与热情的不断变化可能会重塑一个创作者的风格。对于你来说,如何保持这种创作的活力和勇气?

  王小帅:创作的变化在每个阶段都可能发生。我不能说到这个年龄必然就更加成熟,只是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角度会更多,时间轴会拓宽。但也有人担心说,因为有了这些方方面面的东西,就失去了一些锋芒,以及初入世界的闯劲儿。

  的确,年轻的时候有更多的创作热情,但毕竟那时候生命还比较短暂,常常是在表达自己的荷尔蒙,对外界的看法还比较单一,这都是情有可原的。当你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的认知更加全面的时候,如果在创作上还能保持一些新鲜的感觉,这样的状态就会比较理想。要保持最初的愤怒,年轻时的那种敏感不能丢。对于我们来说,越到这个阶段,其实越是好的时候。

  中国新闻周刊:年龄的增长,给你在创作上带来了什么?

  王小帅:走过了这么多年,对于生活的体会,特别是这种时间感,都会发生改变。此前的创作,有些故事可能发生在一天之内,或是一段时间之内。但是如果你从一个更远的角度去看的话,其实生活要丰富很多。给生活一个时间,可能每个阶段发生的事情都是常规的剧本思考所意想不到的。

  这种感受也让《地久天长》有了更长的跨度。可能某个事件成了人生的转折点,影响了一段时间,但如果让它继续往前走的话,可能又会出现新的变化,其实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也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答案。

  那些不同的经历和轨迹

  都会变成各自的精神密码

  中国新闻周刊:你前面提到,创作者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你平时喜欢摄影,近期还制作了一部名为《我的镜头》的记录实验作品。对于你个人来说,是如何保持这种对周遭环境的敏感与触觉的?

  王小帅:我看过一些老照片,都是外国人拍的,三四十年代,或者六七十年代,镜头里的人埋头忙着吃喝拉撒,对这些不重视。现在条件好了,肯定会有很多很多的记录,我觉得这些东西特别有价值。

  不拍摄的时候,我就离开办公室,走街串巷。走得更远一些,你会发现,很多的老人聚在街头巷尾,一起下棋,或是聊天,也可能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待在墙根晒太阳。这就特别中国,不像在欧洲,大家更习惯坐在咖啡馆。我也挺羡慕这种邻里之间的生活细节,唠唠家常,聊聊天,这是我们的情感方式。

  现在我们大家都走散了。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小区里,还能走动走动,算是对生活的一种抚慰。到了饭点儿,就被各自的老伴或者孩子叫回去吃饭。那些历史的褶皱,时代的纹理,都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底下。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许多作品里的故事都有着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比如“三线建设”,这次《地久天长》则涉及计划生育政策、工人下岗潮等等。在你看来,对于过往时代和地域的叙述是如何与此时此地的现实发生关系的?

  王小帅:《地久天长》讲的就是这样,不管出了什么事,生活还要继续走下去。有的人选择将过去的隐藏在心里边,有的人则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可能遇到事情之后,并没有去应对,或是调和。事情过去之后,大家用新的生活形态去覆盖它,但是有些东西是挥之不去的。那些不同的经历和轨迹,都会变成各自的精神密码。

  国家也是如此。我希望对于国家的这种形态来说,可以对走过的路进行反思。因为国家的里面,就是老百姓。

  一个人经历的所有那些

  都不会白经历的

  中国新闻周刊:你从北电毕业之后分配到了福建,待了两年之后选择离开那里,回到北京,开始了独立制作的路。《地久天长》的故事里,这对夫妇经历了丧子的伤痛,离开内蒙古,来到福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这次去福建拍摄,算是重回故地,你的感受如何?

  王小帅:对于福建,其实并不是不喜欢。年轻的时候,为了拍电影,去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种暗合的体验还是有的,去了以后,从语言到生活方式,都完全不一样,好像是到了另外一个国度。

  这种陌生感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产生了一种恐慌和焦虑,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未来,就是觉得,怎么自己很习惯的那种生活突然就断裂了。但是,人经历过的所有那些,都不会白经历的。

  中国新闻周刊:像你这样从独立制作阶段一路走过来的电影创作者,其实一直在跟外在的大环境进行互动。你在近期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这次创作《地久天长》,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在你看来,现在的创作是自由的状态吗?

  王小帅:还是不太自由。创作的根本在于打开想象,给它自由的空间。对于想象的束缚可能来自方方面面。拿教育来说吧,学校和老师有规定的标准答案,必须往这上面靠,才能拿高分。除此之外,还有文艺政策和商业市场的变化,都会对创作产生影响。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10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30 08: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