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美国的麻疹疫情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根据其卫生部门统计,截至2月14日,今年已在10个州确诊127例麻疹病例。 由于疫苗的普及,美国本土的麻疹病毒曾于2000年左右基本灭绝。但由于部分家长抵制接种,加上各州提供基于宗教、价值观等理由的豁免,疫情一直出现反复。 据观察者网此前报道,近年来麻疹病例在全球范围出现增长,仅欧洲地区3年突增8倍。去年全美共确诊372起麻疹病例,为过去十年第二高。
Vox标题:麻疹正在美国卷土重来,因为州政府使逃避接种疫苗过于轻松 因宗教、安全理由,不少美国父母反对子女接种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统计,自去年秋季爆发大规模疫情以来,全美已有超过270人确诊患上麻疹,其中绝大多数为儿童。 截至今年1月8日,纽约布鲁克林与罗克兰郡共有超过160人确诊,且数字还在增加。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犹太社区,尤其是父母拒绝接种疫苗的小孩身上。
纽约正统派犹太教社区面临麻疹爆发,全因都怪抵制疫苗者 图源:Vox标题 美国媒体Vox介绍,布鲁克林一个名为“子女健康父母教授与倡议”(PEACH)的组织一直散发关于疫苗安全的消息,并引用犹太拉比为权威。 当地一名犹太教正统派拉比声称,“那些试图安抚‘疫苗之神’的父母,是在‘献祭’自己的孩子。” 在华盛顿州的克拉克郡,许多家长也出于对卫生官员与制药公司的不信任,拒绝为子女接种麻疹疫苗。根据该州卫生部门统计,2017-18学年,每4名幼儿园儿童就有1名未接种。 自今年1月起,克拉克郡爆发大规模麻疹传染,目前已确诊53例,其中绝大部分为儿童。 美国各州法律不同,允许非医学理由豁免接种 为什么说麻疹在美国“卷土重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各州就制定了要求强制接种麻疹疫苗的法律。2000年左右,美国本土的麻疹病毒几乎被全部消灭。 通过接种疫苗,97%的人可以对病毒免疫。根据医学上的群体免疫理论,只要绝大部分人接种疫苗后获得免疫力,病毒的传播途径将会阻断,没有免疫力的个体也能够确保安全。 制定强制接种的法律,也是为了保护剩下免疫系统较弱、对疫苗成分过敏的人,包括新生儿。 可过去近20年来,麻疹疫情在美国依然有发生。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病毒传染性强,可依靠空气与直接接触传播。一名患者可以轻易地将其传染给12至18名缺乏免疫的他人。 2014年美国曾出现麻疹疫情大规模爆发(667起),其中超过一半(383起)集中在俄亥俄州的阿米什人社区中。他们由于拒绝过现代生活而没有接种疫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统计麻疹确诊数量,截至今年2月14日 图自:CDC官网 另一个原因则是,在要求强制接种的同时,美国不同州的法律也基于医学、价值观与宗教等理由,为拒绝接种提供豁免。 几乎每个州都允许因宗教理由反对注射疫苗。此外,18个州也允许基于“个人与道德观念原因”拒绝接种疫苗,只需要填写一份申请即可。 近年来,基于这两种理由(即非医学理由)的豁免占比正在上升。根据疾控预防中心去年数据,美国2017-18年度这一比例为2.2%,2009-10年度为1.1%。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负责人赛斯·伯克利(Seth Berkley)近日警告称,“一旦麻疹疫苗接种率降低到95%以下,将不可避免爆发大规模传染。” 豁免政策与接种率相关 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统计发现,在为注射疫苗提供更多豁免的州,家长更加不愿意让孩子接种。 去年6月发表在《传染病公开论坛》(Open Forum for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论文表明,上述18个州的整体与非医学原因豁免率分别上升了1.5%。与此同时,麻腮风三联疫苗(MMR)接种率降低了2.3%。 其他州的数据也为两者之间的关联提供了证据。 2015年,加州州政府签署法令,禁止非医学理由的豁免。根据卫生部门统计,2017-18学年其幼儿园儿童接种疫苗数量达到了95.1%,相比2014-2015学年增长了4.7%。 在另外两个禁止宗教与价值观等理由豁免的州——密西西比与西弗吉尼亚,其幼儿园儿童2014-15学年的麻腮风三联疫苗与百白破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8%,大大高出美国平均水平(85%与92%)。 但这一情况仅限于少部分州。何况,对于抵触疫苗的家长,也有绕开州政府强制接种要求的方法。 美媒去年7月报道,一名南加州儿科医生(电视剧)因故意帮助家长伪造医学原因的豁免证明,而被吊销执照3年。
加州圣克莱门特市一儿科医生鲍勃·希尔斯(左)曾帮家长伪造医学理由的疫苗豁免 图自:Newscom 在全美50个州当中,仅有9个州会要求每年对这类豁免证明进行审核。这为希望避免子女接种疫苗的家长提供了捷径。一旦在小孩上幼儿园时提交豁免,有效期将持续到他/她上大学。 “免疫行动联盟”(Immunization Action Coalition)副主任黛安·彼得森(Diane Peterson)表示,“对于疫苗接种的豁免,加强一定程度的行政管理十分重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