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4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尘’字就是在远方看到很多鹿奔跑,一片尘土飞扬”,中文字形蕴藏意义,学生每天执笔写字却未必明了。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副教授洪强花5年时间,设计了一套教学框架及互动软件平台,家长及子女在工作坊合作重新“创作”中文字,将文字化为动态图像,反思中文字的笔画及构造。近日,洪强表示,盼未来办更多工作坊,在电子年代将中文字的文化传承下去。 参加者在工作坊以图画呈现中文字,有6岁小朋友画了屋檐下的猪(计算机荧幕),代表他心目中的“家”。图片来源:香港《明报》/黄志东 摄 洪强说,学校教中文以实用为主,但其实象形文字呈现的形式多变有趣,“一块田的‘田’字,其实是‘航拍’,从高空俯视”。他说,约逾3成中文字是从象形文字演变过来的,“中国人造字很多时候是‘多点透视’,例如‘自己’的‘自’其实是一个面具图案,当人感受到自己的心时,成了心灵上的休‘息’”。 本身是新媒体艺术家的洪强,盼结合新科技与传统文字,“不是教学生写中文,而是从另外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中文字”。 他构思的一套教学方案,有象形字教材、互动软件平台。洪强早前与香港视觉艺术中心和艺术馆合作办工作坊,参加者在宣纸上写下中文字,将其数码化并制成动画,亦设实时互动装置。 他说,家长、学生看到自己写的字在荧幕上“动来动去”,大感兴奋;其中有环节要求家人一起研究写一个字,洪强说参加者很有创意,有6岁小朋友画了一间屋,里面有一只猪,呈现他心中“家”的意思。 洪强的作品早前于第70届iENA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获银奖,3日于香港教育大学举办的“获奖创新项目巡礼”中展出。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