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戈壁那片绿 ■杨 军 陈金财 张 强 1 “1号大棚的南瓜已经成熟,这两天就得赶紧采摘;2号棚的油麦菜种下才三天,需要每天观察温度、湿度,确保能如期破土发芽……”班长任军章在临探家前,对副班长李康伟再三嘱咐,直到把18个大棚全部交待完毕,才一步三回头地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 地处新藏线219国道旁边的南疆军区三十里营房生产生活保障中心,海拔3700米,有18座高原温棚,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满足着边防哨卡官兵在漫长冬季对于绿色的渴望。 临下山前,中心主任柏鹏半开玩笑地拍拍任军章的肩膀:“探家期间,如果找不到女朋友就别回来了。”玩笑归玩笑,这个在保障中心种了12年菜的老兵付出得太多了,柏鹏真心希望他能找到个好归宿。 4年前,经人介绍的女朋友谈了快两年,眼看着就要谈婚论嫁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赶上任军章选晋上士,女朋友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复员结婚,要么就此分手。”年近六旬的父母为了儿子的婚姻大事可谓操碎了心,多少次老两口翻山越岭托人说亲。这次,母亲更是急红了脸,在电话里哭着说:“章儿,在咱这穷乡僻壤找个对象可真不容易,婚姻大事千万耽误不得啊,再说我和你爸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你自己要考虑清楚……”一边是父母语重心长的劝说和女朋友毫无商量余地的摊牌,一边是自己难以割舍的军营和战友。在几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任军章还是选择了留在高原继续种菜。 2014年12月,第二个女朋友提出了元旦回家订婚的要求,时值育菜苗的关键时期,这可是事关大棚一年收成的工作,作为技术骨干的任军章实在放心不下,硬是坚持把8个大棚的菜苗育完,直到翌年2月份才回到老家,结果,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却提出了分手。 任军章认准的事情,哪怕九头牛也甭想拉回来。从青海农村入伍的他,祖辈上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原本他就对土地有一种特殊感情,来到这里一切都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尤其是当他听说自己种出的蔬菜供应给边防一线连队,能有效呵护高原官兵身体健康时,工作热情更高了,信心更足了。然而,在寸草不生的高原戈壁上种大棚蔬菜,谈何容易?看似简单的大棚菜,其实工序多达近20项,很多时候都靠的是技术活。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对于种植技术一窍不通,但从选种、翻土、施肥、育苗、打杈……任军章一步一步从“零”开始学,甚至休假时都专门抽出时间自费到北京、上海等蔬菜种植基地参观见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成功探索出的“穴盘育苗”“棚中棚保温”“银灰色棚膜种植”等种植管理经验得到部队广泛推广,已经为军区部队培养出180余名种植员,被表彰为“全军优秀种植能手”。 “在高原12年,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乌鲁木齐一家种子公司看重任军章一身精湛的种植技能,开出年薪20万元的高薪聘请他当技术员,任军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婉言谢绝。面对父母的不解,任军章在信中这样写道:“在高原,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能为高原守防官兵的健康做出一点贡献,哪怕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会义无反顾地坚守高原,除非组织需要我离开……” 2 “茄子人工授粉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花心上喷花,一种是在花柄上蘸花……”在温室大棚里,一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中校正在给3名战士讲解如何给茄子人工授粉。他便是这个保障中心的主任柏鹏,看起来像个50岁的小老头,其实刚满40岁,在雪域高原上奉献的21个春秋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脸上。 在战士们的眼中,柏主任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虽然年龄比他们大、军龄比他们长,但干起活来就连20来岁的年轻小伙子都自叹不如。切垄(菜地打埂子)既是一项体力活,还考验技术。通常情况下,战士们2人分为一组,一人负责拉线、修垄,一人负责切垄。每次干这种重体力活,柏鹏不仅带头干,而且他一人能干两人的活,标准高、速度快。 连续10多天高强度的体力活,加上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一天,柏鹏终于坚持不住,累倒在大棚里。战友们心疼地劝他下山治疗休养,他却说:“这都是老毛病,扛扛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我想干也干不了多久了。”作为一名初级专业技术干部,他的年龄也已经“到杠”,意味着即将脱下这身军装。 “真期待可以全家团聚的那一天啊,你的身体也可以好好休养一下了。”妻子期待的语言犹在耳边,这不令人高兴吗?可柏鹏心里更多是不舍。躺在床上休息的那几天,往事历历在目。前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喀喇昆仑高原狂风大作,温室大棚上的棉被瞬间被大风刮得到处乱跑。为了保住温室里的蔬菜,柏鹏带着战士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顶着七八级大风,把棉被一条条捡回,重新铺上压实。那一夜,他带领战士们在18座大棚之间来回忙了整整一个通宵。从那以后,他的腰腿痛更严重了,一到冬天便浑身酸痛。 至于自己亏欠家庭的地方就更多了。担任保障中心主任后,繁重的生产保障工作几乎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先后有两位亲人去世,因通讯和交通不便,柏鹏都没能及时回家料理后事,是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回家替他为亲人尽孝送终的。得到家人去世的消息时,已经过去了好多天。柏鹏只能面朝家乡的方向,跪下来,磕三个响头,再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算是为亲人送别。之后,他总会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人也要瘦上一大圈。 更多动人的画面涌上心头,自己带领战士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蔬菜种植工作中,经过历时三年多的艰辛研究探索,成功地在“永冻层”的风雪高原种出了20余种蔬菜瓜果。如今18座高原温棚是自己心中美丽的大花园,每年平均生产40余吨蔬菜供应部队,让守防官兵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想起那些官兵们开心的笑脸,他的脸上也不由地浮现出暖暖的微笑。 那几天,痛得实在不行了,他就吃点止痛药,用热毛巾敷敷。稍微能起床了,他又一头扎进了大棚里。其实,了解他的人心里清楚得跟明镜似的,柏鹏早已把对高原的眷恋融入了自己的血脉,从内心来说,他真是舍不得离开倾注他全部心血和汗水的那些温室大棚,他就是想在临离开部队前多尽一份力! 3 “菜来啦、菜来啦……”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只见全连官兵放下手中的活,还没有等连队值班员吹哨集合,早已有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营院准备接菜。 那年七月,通往昆仑山的219国道多处路段被大水冲毁,山下蔬菜无法上送。当倪龙波和战友把大棚自产的1.5吨新鲜蔬菜送到神仙湾、天文点等边防连队时,看到官兵比过年还开心的笑脸,还有边防战友因长年守防变紫的脸庞时,倪龙波悄悄擦掉了眼角的热泪。 原本怀揣着当一名侦察兵梦想入伍的倪龙波,新兵下连时被分到高原当了一名种菜兵。他觉得入伍参军就得习武报国才有意义,可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一蹶不振。也就是那一次上边防送菜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 “一听说给连队送蔬菜的车要来,有的人前一天晚上就激动得睡不着觉。”“最困难的时候,官兵们从以前扔掉的菜根、残叶中再回收一些,熬成菜汤,就着下饭,戏称作‘翡翠白玉汤’……”“前些年,大雪封山季,有的官兵因长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经常掉头发,回家相亲时,女方嫌长相老气不愿意交往……”听了边防连队战友讲的这些故事,倪龙波的思想有了360度的转变,他被打动了,觉得自己应该为守防的战友们做点什么。 从失落到安心,从热爱到坚守,倪龙波经历了破茧化蝶般的蜕变。10年前,倪龙波对种菜一窍不通,他先后三次回老家探亲时,专程到兰州军区寺尔坪农场参观见学,学习温棚种植、田间管理,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回了高原。在高原种了10年菜的倪龙波,如今已经是保障中心公认的种菜高手。他只要到温室里转一圈,不用看仪器,就能准确说出温度、湿度的数据来。对什么菜苗该施什么肥,什么品种啥时候浇多少水,在他的脑子里有一本明白账。 高原种菜难,有苦也有乐。倪龙波自豪地说,特别是丰收之时,是大家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每当大家把一筐筐的新鲜蔬菜装上汽车,送到高原、边防,想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即将成为一线哨卡官兵的盘中餐,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夜深了,高原沉寂,山风呼啸。从大棚巡视回来的倪龙波,此刻没有一丝睡意,热爱文学的他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的诗行:风雪高原,曾经让多少勇士化作了一座座山脉,他们把生命和灵魂埋藏在这里,却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风雪高原,曾经让多少人望而却步,为了征服你,他们不懈努力,为了战胜你,他们全力以赴;风雪高原,我有一个神圣的梦想,我甘愿为你坚守;风雪高原,注定你是我此生的驿站,生命的意义在这里尽情绽放,人生的价值在这里升华。此刻,雄伟的你是我深深的依恋……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