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家刘再复忆金庸:偏多热血偏多骨 不悔深情不悔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10月31日电 题:刘再复“天崩地裂”忆金庸: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深情不悔痴 作者 阮晓 李雨齐 著名作家金庸30日在港去世,享年94岁。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金庸生前挚友刘再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金庸”二字,已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无论身处何方,谈起金庸就有说不完的话。 身在美国的刘再复从女儿那里得知金庸去世的消息,他表示,心情只能用“天崩地裂”四个字来形容,并作出挽联来哀悼好友,“天崩地裂,万古云霄变易书剑齐落;江翻湖泣,一代江山飘摇神人同悲。” 2007年6月18日,金庸先生来到北大演讲,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谈及亡友,刘再复表示,虽然他们是忘年之交,但小女儿刘莲才是金庸真正的知音。她自幼熟读金庸作品,被金庸称赞“像极黄蓉”。 刘再复忆述,最后一次见到金庸,是两年前携妻子陈菲亚、大女儿刘剑梅、小女儿刘莲一起去他的家里看望他。“那时候他的记忆已经不是很好,跟他说这是菲亚,这是剑梅,他都不记得了,只有刘莲,他还记得。”刘再复说。 深得金庸喜欢的刘莲,不但被金庸收为唯一“寄名弟子”,更写下对联送给她,“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深情不悔痴”。被问及这副对联的意义,刘再复跟记者感叹:“热血沸腾,很有骨气,人家说他痴情,这一点他也不悔恨!这写的,正是金庸自己。” 回忆与金庸的初次相识,刘再复表示,一切缘起于1980年代自己在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时,曾想举行一场“金庸研讨会”。 2007年6月28日,金庸先生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表示,十余年间金庸出版15册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发行量达一亿册以上,他的成就早已不仅局限于武侠领域,而是当代文学严肃小说中重要的一脉。 刘再复认为,用极富韵味的白话文构建武侠世界的金庸,早已经成为华人世界的共同语言,“无论我们是在欧洲的西班牙、奥地利、英国,还是在亚洲的日本、越南、柬埔寨,只要说起了金庸,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 1991年,刘再复在前往日本的途中到香港作短暂停留,金庸主动前来找他。谈文学,聊时事,高山流水,志趣相投,二人至此成为一辈子的“忘年之交”。刘再复说,“我的书房‘读海居’就是他起的名字,他很喜欢我写的《读沧海》。” 2003年7月24日晚,金庸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就在杭州创办《金庸茶馆》杂志答记者问。梁臻 摄 图片来源:东方IC 版权作品 请勿转载 与金庸早年间相聚的场景也仿若历历在目,刘再复说,曾与台湾诗人哑弦相聚时,哑弦表示,台湾文人相聚有“酒党”,香港也应该成立一个。金庸太太好酒,他出口成章,吟出一首“酒歌”,“人生苦短,婚姻苦长,何以解忧?快乐酒党。”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刘再复认为,金庸是一代天才,“万古云霄一羽毛”,前人有杜甫,称赞诸葛亮,万古的云霄,不过在诸葛孔明轻摇羽扇之间。现有金庸,创造了一个想象力无比丰富的江湖世界和一系列的英雄形象,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学所缺少的鲜活的女性英雄形象。(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