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8月16日电 (记者 曾平)多位在港两院院士1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湾区院士联盟有利于促进大湾区内科学家沟通、交流与合作,也使香港向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更迈近一步。 内地与香港科研合作今年接连迎来佳讯,自5月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向香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放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使科研资金可以“过河”在港使用之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日前公布,中央同意按香港建议在港成立大湾区院士联盟。 被誉为“亚洲电动车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陈清泉相信,大湾区院士联盟可以发挥院士集体作用,让院士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广泛的人际网络,为政府提供战略咨询、政策咨询,并为两地研究项目的可能合作进一步搭建平台。 “以前香港的院士发挥不了这种作用,现在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制。”陈清泉说,此举令香港向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又迈近了一步,香港在大湾区内独特的作用与优势就是国际化的理念、经验和联系,区内各城市应规划对应机制,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来与香港的优势加强互补和对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港大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勇形容,大湾区院士联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香港的基础研究及学术文献贡献多,但科研成果产业化是香港弱项,以医学领域来说,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帮到病人、助益社会的“一点都不多”,如果能够与广东省以及全国的院士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定能帮助香港科学家吸取经验。他认为大湾区内可以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之后还可以进而举办共同的工作坊,尝试双方各有优势与互补的项目,类似的交流合作短期内可以分专业领域进行以便容易开头,长期则可以尝试跨领域开展。 袁国勇认为,香港在朝着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目标努力时,必须增加合作,包括国际合作与大湾区合作,后者相对有距离和交通优势,比如香港科学家可以一小时内去到广州与钟南山院士交流,而面对面交流与网络视频交流的效果显然不同。对于中国科学院下辖的广州生物医药及健康研究院落户香港科学园,袁国勇表示欢迎,相信这既能有利合作也能形成良性竞争。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唐本忠表示,以往港深院士也会在深圳有聚会,不过比较随意。大湾区院士联盟在促进两地院士加强沟通交流的同时,也可以为两地政府在制订科学、技术决策时提供专家意见。他并希望推动成立大湾区内跨领域、跨学科的产学研高等研究院,以弥补尖端基础研究与产业之间的空缺。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荣休化学讲座教授及研究教授、港科院创院院士黄乃正希望,大湾区院士联盟能够吸纳所有在港院士,也希望联盟成员可以合力帮助提升珠三角的高等教育水平及科技水平,具体方式包括院士到区内大学任教、指导研究生,以及香港的大学到湾区城市设立分校等。(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