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谷雨数据丨名校农村学生不到30% 关键问题不在高考这一关

2018-8-7 02:18|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0|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

摘要: 近日,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引发广泛讨论。文章的作者王心仪,出生于河北衡水枣强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今年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 “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而“寒门难出贵子 ...

近日,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引发广泛讨论。文章的作者王心仪,出生于河北衡水枣强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今年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中文系。

“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而“寒门难出贵子”的话题再次击中无数人的靶心。

“寒门难出贵子”是真命题吗?

按重点院校农村户籍新生的比例来看,确实是这样的。下图是谷雨数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三所名校的农村户籍新生占比情况:

北大、清华和复旦,普遍被认为是中国最高学府的代表。在这三所高校中,农村新生占比30%是一条很难跨过的高线。

被报道引用最多的北大,数据显示农村生源的比例比较低,并且呈现下调的趋势。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群顶着名校桂冠的北大骄子,有超过3成是出身农村。这也是引发人们讨论“寒门难出贵子”问题的原因。

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公平,对于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的向上流动意义深远。鉴于重点院校农村生源比例较低的现状,国家于2012年出台了面向贫困地区招生的专项计划,以提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比例。此后,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确实有所上扬。

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的整理,教育部每年对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人数均做出了最低要求。其中,地方专项计划要求招生人数不少于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高校专项计划则要求招生人数不少于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2017年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专项三个计划共计录取10万人次符合录取条件的农村考生。

农村生源占比下降 城市化进程不可忽视

农村生源占比下降,有个重要的现实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近20年来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数据显示,1997年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别是3.9亿和8.4亿人,而到了2016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分别是7.9亿和5.9亿人。

城市化促使中国转变成一个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社会。农村人口的减少,部分解释了生源占比的下降。

但是,农村学生在“知识改变命运”这条道路上走得很不容易。2016年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比有43%,再考虑到农村和城市的生育率以及人口结构等差异,在重点高校中不到30%的农村生源比例确实偏低。

鲤鱼跳龙门,农村学生的龙门在哪里?

谷雨数据通过查询中国近20年城市和农村各级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发现,农村学生想要进入重点大学的关卡并不仅在高考这一关,而是在高中甚至更早的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农村适龄儿童参与率非常高,仅从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可以观察到城市和农村的小学在校生人数比率与中国城乡人口比率相当。

以数据最完整的2013年数据为例,城市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2773万,农村普通小学在校生人数3217万,比例为1:1.16;中国同年城市农村人口比率为1.16:1。考虑到农村和城市家庭生育情况差异,农村家庭平均每户的孩子更多,这样的数据基本可以验证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阶段是很少被剥夺的。

但如果观察城市和农村高中在校生人数,情况就发生了突变。以2013年数据为例,小学阶段农村的在校生人数更多,而到了高中阶段,城市在校生人数却是农村的14倍。

虽然不少农村户籍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会到县镇高中甚至城市高中就读,使得这一数据不能直接指向农村学生高中阶段辍学情况严重的结论,但这一现象一直都真实存在。

2017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罗斯高在“一席”上主题为《农村儿童的发展怎样影响未来中国》的演讲就曾因触及到农村儿童教育问题而引起广泛传播。完整演讲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样一个数据,“63%的农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没上过”。因为数据过于骇人该演讲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随后有不少文章都对这一数据做了进一步的详解和反驳。国内媒体根据国家统计相关数据测算认为,2010年全国15到18岁年龄段的人口中有82.5%在读高中,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55%的0-17岁未成年人生活在农村,就算城市学生100%读高中,农村孩子读高中的比例也不会低于60%。

事实上,63%的辍学率并非没有依据。刊发在2016年第2期《中国改革》上的一篇调查报告称,这一数据是根据研究团队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1月间从山西、陕西、河北和浙江四省的262所农村初中,46所普通高中和107所中职收集的24931名学生的信息得来的。

可以说,农村学生在高中教育阶段被剥夺或自动放弃学业的情况异常显著。很多农村学生没有机会进入名校读书,在这一阶段就已确定。

农村家庭教育支出显著低于城市

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父母认可教育是家庭最优的长远投资,读好书才可能走出山村,实现阶层跨越。

但在如今补习班、家教,甚至是各种国内国际游学夏令营遍布的炙热的教育市场里,农村家庭在教育投入这一竞赛中落后得很远。

根据国家统计局可查的最新数据,2012年农村最低收入家庭当年人均文教娱乐现金支出仅有230元。

如果将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按家庭收入的高低同样划分为五个阶层,数据显示,即使是农村最高收入家庭的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也就刚刚超过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在这一块的平均支出水平。

同属某一阶层的城市和农村家庭在文教娱乐的支出差异在3-6倍左右。

总体来说,国家陆续有保障农村贫苦学子升学到重点院校的专项计划出台,政策也带来了农村生源比例的上涨,但距离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路途还很遥远。

与义务教育不同,择优录取的高校招生靠招生政策的强制资源倾斜,也很难实现质的突破。更应该保障的是农村学子尤其是贫困学子持续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他们顺利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业。有机会参加高考,他们才拥有同一根起跑线。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5-4-10 04: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