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P2P爆雷,炸倒邻家便利店

2018-8-2 01:52|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 评论: 0|来自: 腾讯网

摘要: 摄影:张弘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谢芸子 编辑 |徐昙 8月1日,位于北京广渠门、车公庄等多地的邻家便利店突然大面积关门。《中国企业家》试图联系邻家便利店及相关人士无果。 ...

摄影:张弘

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谢芸子

编辑 |徐昙

8月1日,位于北京广渠门、车公庄等多地的邻家便利店突然大面积关门。《中国企业家》试图联系邻家便利店及相关人士无果。

据天眼查显示,“北京邻里家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与该公司大股东“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公司状态一栏仍为“在业”。而邻家的微信公众号最新更新日期为7月30日。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整个公司已经停摆”。截至目前,邻家便利店CEO王磊向媒体(36kr旗下《零售老板内参》)做出的仅有回应是“一言难尽”,并表示“真的很难受”。

8月1日晚上,社交媒体上流出一份告知函称,邻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展店超过168家,从8月1日起,陆续停止店铺营业。原因是背后唯一出资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调查,导致公司基本账户与一般账户被银行冻结。

有消息告诉《中国企业家》,邻家的最大投资方为“某P2P”公司,而这一消息也在后期得到证实。

4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批捕。而据界面新闻报道,邻家与善林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文中称: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而高通盛融恰恰是善林金融创始人周伯云投资的公司之一。

而在此前,高通盛融高层与善林金融相关人士就曾参与邻家门店的剪彩仪式,自媒体“互金见闻”更是爆料,在善林金融内部,邻家被视为兄弟企业是众所周知的,甚至善林金融的员工拓展客户时,都会以“老板不只做金融,还投资邻家便利店等实体经济”来为平台背景加分。

致命一击

这不是邻家便利店第一次爆出负面消息。

天眼查显示,邻家便利店所属公司为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时间为2015年5月5日。

2015年7月,原北京7-ELEVEn高管王紫带着近30位管理层集体离职,另起炉灶、创立了邻家便利店品牌,并在一年内,迅速将门店开到60家。

走进邻家不难发现,贴心的服务不亚于传统的日系便利店,彼时,邻家曾计划一年内在北京开设门店200余家,并覆盖全国一线城市。可以说,此时的邻家是业内讨论最多的一匹黑马,更有媒体曾报道,邻家的风头足以令在京的便利店翘楚——“7-ELEVEn”心悸。

不过好景不长,2016年10月,王紫带领部分员工再度离开了邻家,并加入由斑马投资创立的便利蜂。也就是在此时,刚成立不久的上海邻家也面临大撤退,5家门店全面关闭,此时邻家方称“要主攻北京市场”,但实际上,北京的便利店市场十余年仍不成气候。

业内普遍认为,王紫当年独立门户的原因,正是导致邻家“崩盘”的主要原因。

此外,作为邻家的最大投资方的P2P公司虽资金流量较大,但资金的短期回报率较高,对于上游投资方来说,长期亏损的便利店生意本就不是一笔好买卖,而P2P市场向来鱼龙混杂,可以说,善林金融的主要管理者被批捕,为苦撑两年的邻家带来了致命一击。

单就便利店业务本身来看,邻家在2018年年初已正式开放了加盟业务,虽仅限于北京地区,但这无疑加快了邻家的开店速度,而在4月份,邻家的门店数量已达160家。也就在此时,媒体更是对邻家自主研发的鲜食产品、以及其加入门店的“娃娃机”、“提供免费雨伞”等衍生服务进行了报道。

“对于区域便利店来说,盈利的平衡点一般在200-300间左右”,某行业从业者告诉《中国企业家》,“这个关口往往是最脆弱的时候,企业后盾出现问题,功亏一窥并不奇怪。”

实力与耐心

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在家乐福、华联超市等大型商超不断传来关店消息的同时,中国的便利店市场需求的确在进一步扩大,更多的资本玩家也开始涌入。

睿信咨询曾给出这样一组数据:美国3.2亿人共有15万家便利店,2133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1.2亿人共有5万家便利店,2400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中国目前13.8亿人,以此推算中国的便利店至少应该有60万家门店。而目前,中国只有10万家便利店,未来会有6倍的增长空间。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组数据或许忽略了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要素——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日本与美国。也就是说,纵使有庞大的人口,中国也不一定拥有足以让便利店健康发展的市场。然而在北、上、广等一线或新一线城市,高昂的房租与人力成本、24小时营业,也很难使得便利店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纵观这些年中国便利店的发展历史,也不难发现,不管是本土品牌、还是传统的日式品牌,都处于喊口号的状态。而随着电商巨头的进入,口号更是飙升到日开千家、日开万家的局面。

但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便利店行业,早就应该泼泼冷水,纵使对于邻家来说,“倒下”更多的原因来自于自身。“邻家便利店的亏损一直也很严重,股东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新的资本进入”。

所有玩家都必须直面这个行业“弯腰捡钢镚儿”的事实,而中国的便利店市场何其复杂。

某知情人士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在他看来,同样的案例很快还会发生。成功的资本,一半是实力、一半是耐心。

“这么多年,我看到的昙花一现的品牌太多了,而这个行业也并没有什么秘诀,要么资本特别有耐心、要么操盘者非常有企业家精神,能够善用资源,平衡好花钱和赚钱的节奏。”

实际上包括邻家在内,所有的便利店从业者都在摸索着中国市场的脉搏、探索适合中国各级市场发展的便利店模式。与此同时,资本和技术的介入,从线下到线上,也的确为传统便利单行业增添了更多可能。而伴随着消费升级,人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场景化与碎片化的消费需求需要被满足,规模效应也会逐渐递减。

值班编辑:张弘

审校:高欢欢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0-14 1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