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是否拿着智能机也不会用支付宝,朋友圈里只有鸡汤养生文? 几位年轻的杭州教师正在用实际行动改变这个现象—— 赵发林在给老人们讲授健康课。
团队成员在浙图合影。 昨天下午两点,上海戏剧学院艺术教育专业老师陈新煌,顶着烈日,从上海赶来杭州的小河社区,赴一场一周一次的“约会”。 等着他的人,是“光戏剧社”的成员,这可能是全杭州社员年龄最大的戏剧社,因为社员全是55~70岁之间的退休老人。 这个由几名80后、90后年轻人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阳光禾你”,近三个月来,已经在浙江图书馆开设了好几场定期讲坛,为退休老人设计各种培训课程,尤其是手机应用方面经过几位年轻人的讲授,老人们的朋友圈内容已经“进化”了好多。 “其实,老人们的学习能力并不弱。”负责教美学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讲师章屹告诉记者。 防骗攻略养生谣言 父母的朋友圈里都是这些内容 公益项目的创始人叫程艳,是个80后,曾是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企划。是什么让她放弃了高薪的工作,投入到退休老人再教育的公益事业中? “因为我的母亲。”程艳说。 程艳的母亲,在退休后一下子空了下来。但她不喜欢跳广场舞,也不想上老年大学,总觉得自己并没有迈入老年人的行列。 “这是个挺普遍的现象。”程艳说。 于是,程艳老是给母亲推荐一些生活类的微信公号,抽时间带母亲去看话剧、音乐会、芭蕾舞。渐渐地,程艳发现了母亲的变化,最直观地体现在母亲的朋友圈里:“以前她发的内容,要么是心灵鸡汤,要么是健康养生。最近,她发的是‘网红洗面奶测评’、‘如何穿衣打扮’、‘洱海边的酒店’等等。” 这一点,程艳的小伙伴们都有共鸣—— 章屹说,自己的母亲总会转发防骗攻略,十分谨慎,处处提防;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系教师赵发林很无奈地表示,自己家长辈的微信群里,弥漫着各种养生谣言,怎么辟谣都没用…… 既然如此,何不开一些公益课程,教长辈们分辨谣言,引导他们更好地经营退休生活? 在浙图的支持下,5月末的一天,由赵发林主讲的“朋友圈的养生谣言鉴别原则”在浙图开讲了。 “我放出来的第一张图,就是我们家长辈微信群的截图。”赵发林说,下面的老人一下子就笑开了。 拿着一台智能手机 会用的功能少得可怜 “许多老人虽然拿着新款的智能手机,但是会用的功能少得可怜。因为子女们总是担心父母上当受骗,但凡与钱有关的手机应用,一律告诫他们不能碰。”程艳说。 团队里唯一的90后张周顺,教的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学电商出身的他,从大二开始,就开网店,搞培训,还做过直销。为了让更多老人听懂自己讲的内容,他还先在家里拿爷爷作培训对象,备起了课,琢磨出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教老年人使用手机的课程。 “第一次上课时,有一个老爷爷,拿出一叠很厚的材料,跟我讲:小伙子,我在别的地方也上过手机课,发了这么厚的资料,你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张周顺说,“我告诉他,我的课就是解决具体的使用问题,上课时你只要拿着手机就好,不用记那么多笔记和资料。” 上过课后,老年人的进步很明显。在一次讲完如何用支付宝的支付码进行线下支付之后,没过多久,一位学员很自豪地告诉他:“小张老师,我会扫码乘地铁啦。” 退休后的他们 依然不会落伍 年轻人的课,很快就收获了学员们的信任。从最开始的“会不会要我们买东西?”、“是不是促销玩的新套路”之类的疑惑,很快变成“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请教你一下……”“听了老师的课,去看了画展,感觉很有乐趣”的热切讨论与交流。 而私底下,老师们也会比一比学员们上交的“作业”,比如教美学的章屹,收到的总是游山玩水的美图和看展看画的随手一拍,让教健康课的赵发林十分羡慕。 而当有一天,一位学员在微信群向赵发林询问,该如何选择锻炼项目,提高心肺功能,让他适应长途旅行的时候,赵老师顿时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大多数人退休后,就把健康当成了生活的目标,这是本末倒置的。”赵发林说,“健康并不是终极目标,只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 “我们国家的美学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现在,50后、60后的父辈们终于有时间可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了,当他们重拾年轻时的理想和爱好,却发现自己无法欣赏经典与美,这是很遗憾的。”章屹说,“课后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 “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焦虑的时代,他们是这个社会最想得开的群体。”陈新煌说。 在这些年轻的大学老师眼中,台下这些与父母年龄相仿的学员们,有着说不尽的可爱之处:他们从不迟到,上课永远专注,情商特别高,宽容而有涵养…… “他们在很多方面,依然可以引领我们。”程艳说,“而我们想做的,就是让他们重新获得提升与自信,告诉他们,你们并不落伍。” 陈淡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