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7月9日电 题:独家探访:香港视障人士的口述影像世界杯 中新社记者 李焯龙 卢哲 午夜时分的香港尖沙咀酒吧街内,与其他面对大屏幕“把酒言球”观战俄罗斯世界杯比赛的人们不同,53岁的彭少青和他的许多同伴们背对屏幕,挂着黑色耳机,围坐在拐角的一间酒吧。他们摸索食物和饮品的动作略微缓慢。有几位戴着墨镜,另外几位则睁着有些失神的眼睛。 围座的一端,一名男子正紧盯屏幕举着小麦克风念念有词地解说比赛:“现在是发动攻势的时候,哎呀,黄色衫做了一个很好的长传,但是被红色衫截住了……现在镜头转向观众,画面里有个金色短发正在笑的小男孩,他可能四五岁,摇头晃脑……” 这是香港口述影像协会近日组织的香港首个“口述影像世界杯”活动,希望由专业人士将电视上的情况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给视障人士听,协助他们理解画面,克服视觉障碍。 英格兰队与哥伦比亚对战后,庆祝胜利。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英格兰对阵哥伦比亚这一夜,香港口述影像协会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足球领队和教练,在培训后为视障人士口述世界杯。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用球衣颜色“红衫、黄衫”代替球队的名字以省时;用耳机让口述更清晰;更注重客观描述球员的肢体动作和位置。 为让视障人士更投入球赛,协会还准备了特制的触感战术板,用凹凸不同的磁铁代表两队球员,协助视障人士通过触摸理解两队的排兵布阵,并由足球教练讲解战术。 视障人士听得津津有味,彭少青背对着屏幕,脸上的墨镜难掩笑容。他说,和其他视障人士手搭肩排队从地铁站走来的时候,“早早就闻到了酒吧的味道,high(兴奋)了起来。” 彭少青是后天因病逐渐失去视力的,直至2004年完全失明。“2002年那届世界杯,我已经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走来走去了。” 观赛过程中,激动的英格兰球迷。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虽然电视转播配有足球评述员,但对视障人士不太合适。“很多影像辅助的东西,我们无法明白。”彭少青说,“口述影像员会把场上的情况详细说出来,比如领队穿的是‘?I襟(双排扣)西装’、球员怎样将球一传一接,有时间的话还会连场边细节讲出来,这些全部进入我脑里,就能完完全全画出来。”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4年发布的一项统计调查,香港约有17.48万视障人士,占总人口的2.4%。 在香港,类似以口述影像为概念的活动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香港盲人辅导会组织了首支“视障人士电影导赏”义工队,为视障人士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 自2011年起,香港口述影像服务正式登场。香港盲人辅导会开办工作坊,培训了香港首批口述影像员。 现在,香港有多家非牟利机构提供口述影像服务。不过,香港的口述影像服务尚属起步阶段,与英国等地相比,暂未有相应的法例,社会对口述影像也认知不足。 香港口述影像协会成立于2015年,在协会创办人、行政总监梁凯程看来,正如香港刚引入“口述电影”时,视障人士和团体的口号是“视障人士也有权利看电影”,社会应认识到视障人士也“可以、有权利”做更多与健全人一样的活动。“视障人士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被接纳,不应该只在家听收音机。现在是世界杯,在酒吧看球是正常,那就一起去酒吧看球吧,凌晨两点场也没关系!” 梁凯程希望,“口述影像世界杯”能从一间酒吧发展到更多的地方,让视障人士能参与更多活动,享受更多“平常人的快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这是我自2002年以来第一次享受世界杯。”随着赛况越来越热烈,彭少青和同伴们兴奋地与酒吧的其他客人一起尖叫欢呼。他说,上一次来酒吧,还是视力正常的时候。当晚大家都很开心,他们“靠口述影像取回了一些失去的、原本可以享受到的东西”。(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