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仗在哪打、跟谁打、怎么打,这些问题不清楚、不研究,若明若暗,练兵备战就是盲目的。这就好比射箭,不看靶子、只顾拉弓,用劲越大,则偏离越远。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句话虽是老生常谈,却是极其管用的备战之方、必须遵循的打赢之道。备战打仗,首先要知战。确保未来战争始终在“视线之内”,练兵才不会偏离实战、失去方向。 某部曾在一线执行任务。那期间,人人都一门心思琢磨如何过招、如何取胜,工作的“水分”拧干了,部队练兵针对性极强,各种想定和战法、官兵所习和所练,都是战场急需急用的。正因此,战备工作紧而又紧、实而又实。官兵们讲:“大家虽然累,但心里明,总感觉有使不完的劲。” 军队是战斗队。演训场上,一枪一炮都是杀敌武器、一令一动都是战前准备。未来的仗在哪打、跟谁打、怎么打,这些问题不清楚、不研究,若明若暗,练兵备战就是盲目的。这就好比射箭,不看靶子、只顾拉弓,用劲越大,则偏离越远。明将戚继光曾批评训战脱节的现象:“奈今所习所学通是一个虚套,其临阵的真法真令真营真艺原无一字相合……如此就操一千年便有何用?临时还是生的。”这番话,时至今日仍振聋发聩。 战争年代,我军在战场上屡胜强敌、屡建奇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打仗研究透了、把兵练明白了。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认真总结作战经验,决定在辽县开办游击训练班。刘伯承针对部队的现实状况、日军作战规律和战术特点,为训练班学员讲解了“以散耗集,以集灭散”的战术原则,剖析了“黄蜂围攻战马”的例子。“在太行山上来一个麻雀满天飞!”受训的游击小组兵撒四方,闹得日军如芒在背、似鲠在喉。 在军事领域,“迷雾”一词常被形容战争未知、难知的东西多。信息时代,装备技术迭代发展,一方面使战场态势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使战争更加变化万端。一支矢志打赢的部队,绝不会因为迷雾多、迷雾厚,就停止擦亮自己的眼睛。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拨开战争迷雾,才能作出更充分的准备。否则,等到战端开启,就免不了会大吃一惊、措手不及。 革命先辈曾谆谆告诫:“打仗的事,可不能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晓呵!”在地图上指定一片区域,假如此处发生战争,敌人是谁?仗怎么打?兵如何用?对此,多数人或许能说个一二三,但真正能说明白、说准确的又有多少?认知上的模糊不清,势必会造成备战发力不准。二战前,法国用天价建造了马奇诺防线,却对德国军队全新的战术与破坏力失去警觉,最终留下血的教训。这种清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少。 这几年,部队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的人多了。但不可否认,仍有少数思想上的懒汉。比如,某部跨区远距离移防后,过去训什么现在还训什么;某摩步旅转变为特战旅,可过去怎么训现在还怎么训。我军奉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并不是说可以不分对手、刻舟求剑,闭着眼睛乱打一气。不管练得对不对、是否顶用,只顾埋头练,这样也是不行的。 恩格斯说过,军队的教育训练应“教给兵士们在打仗时有用的东西,而使他们不在任何传统的旧事物上白白浪费时间”。战争跑得快,我们的步子决不能慢。各级当有置身一线、心在一线的紧迫感和忧患感,真正把目光聚焦未来战场,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透,把己方力量结构、兵力运用掌握好,把对手作战特点和招数搞清楚。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像打仗一样训练”,在未来战场才能实现“像训练一样打仗”。 魏一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