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心中的英雄爷爷:受伤后自己拿镊子清理 那是第一次,我没有控制住自己,在人前落泪。 当时敬老院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轻声问与她同岁的我的爷爷是否安好,一瞬间千愁万绪混杂着苦痛心酸一股脑儿全都涌上心尖,鼻头一阵酸涩,我顿时泪如泉涌。 那天是爷爷离开我的第139天。 爷爷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京沪杭战役、福厦战役等战役中立过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于1951年出席二十八军第四届英模大会并当选模范工作者。 作为一名战地军医,救死扶伤是他的使命,在他眼里,战士的性命高于一切。行军环境艰苦,风餐露宿,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草根树皮都是拿来填饱肚子的食物。在这种情况下,爷爷身患严重的胃溃疡,一度到了胃穿孔的地步,但他依旧忍着剧痛滴水未进在前线奔波抢救。 福厦战役时,战斗情况惨烈,爷爷为救治伤员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身体不堪重负倒在战壕里,后被战士背回后方基地。爷爷昏迷了整整三小时,睁开眼的瞬间,他顾不得身边战友的劝阻,翻起身又立马奔赴前线。 照顾病人不是一件易事,爷爷有着极度的耐心和细心,他总是一边治疗一边开导。有时医疗药品缺乏,战士无法忍受疼痛,他索性撸起衣袖伸出自己的胳膊让伤员咬住。小时候当我看到他胳膊上一个个成圈的疤痕时,他总会笑着跟我说,这叫“革命的勋章”。 爷爷转业回家后成为一名医生,不论盛夏还是严冬,不管深夜还是仲午,一个电话,他就能背上小医药箱骑着自行车立刻赶往。他好像从未真正“离休”过,即使离开岗位,也一直外出为患者诊治。直至花甲之年,体力渐渐不支,爷爷才慢慢停下“外诊”的脚步。 但“话诊”的方式却日复一日从未停歇。每当乡里乡亲打电话询问时,他都仔仔细细地在电话里叮嘱半天,过段日子还不忘给乡亲们打电话嘘寒问暖。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点一滴地在我幼小的心中积聚。 爷爷十六七岁就投身革命,于1948年正式入党。他一生都保持对党的忠诚和信任。在爷爷身患重病之时,单位党组织了解到情况,特地赶过来询问有无困难,想争取帮助解决。意识有些模糊的爷爷知晓后吃力地摆着手表示:“一定按时上交党费,不能给党组织添麻烦!” 爷爷不惧万难,信念坚定。在漫漫行军途中,初入伍的他不幸感染疟疾,高烧至40度,极度疲倦的时候依旧一步一步紧紧跟在队伍中。那时药品缺乏,爷爷高烧迟迟不退,接连几天几夜的行军,年轻的他也已几度接近昏迷。他从不喊苦喊累,不要求休息不要求诊治,他总跟战友们说,“没事,就是有点困想睡觉。”爷爷还叮嘱后面的战友:“如果我不小心‘睡着’了,记得把我喊醒,我继续跟着大家走。” 京沪杭战役中,有一次,敌方的飞机朝着独行的爷爷轰鸣而来并投下一枚炸弹。庆幸的是爆炸点和他中间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石块,爷爷身无大碍,只是身上的皮肉被炸弹的碎片崩得血肉模糊。他自己拿着镊子一点点清理,顾不上包扎,就穿着血迹斑斑的军装赶上大部队继续前进。 儿时,爷爷会抓着我的小手轻轻地抚摸胸膛上留下的疤痕,低声告诉我,“孩子,多少烈士为革命流血牺牲,我这些伤痕就是印记,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还未参军时,爷爷就已熟读方志敏写的《可爱的中国》,他同老革命家方志敏一样,坚信中华民族必将迎来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他最爱看的书,保尔那种刚毅勇敢坚定的钢铁战士是爷爷毕生追求的目标。年老后,当他在给我讲这本书时,依旧时时叮嘱:人生不能虚度,要过得有价值,要将自己的生命与经历放于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即使苦痛,即使艰难,也绝不能轻言放弃。 对爷爷而言,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就是为了祖国,为了党,为了人民奋斗一生。他毫无所求,不计得失,始终淡泊名利。在荣获各项勋章后,上级提出将他调至后方任指挥,爷爷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一名医生,医生就应该时刻战斗在前线救治伤员,调到后方指挥是不可能的!我坚决不同意!”包括他转业回家,县党委邀请他担任卫生局局长和医院院长,他都摆手拒绝,他总是说,“办公室不适合我,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看病医人。” 就是这样一个让我如此尊重如此爱戴如此敬仰的老人,在一天深夜突发脑溢血倒下了,与死神抗争了整整五年后,他静悄悄地闭上了眼再也没有醒来。看着一动不动的爷爷被人愈抬愈远,那种无法再见的绝望与彻心的悲凉让我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是爷爷的各种红色事迹和革命歌谣启蒙教育着我,是他在我幼小的心里种下这颗报效祖国的种子,这位我最亲切的老兵的革命精神成为我坚定不移地踏上从军路的启明灯。 尽管爷爷慈颜已逝,但音容宛在,懿德长存。他那至高无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载一抱素不忘初心的信仰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我将身穿这身从他手中接过的军装坚定地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作者:蔡婉?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