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港人助学内地数十载:李嘉诚、包玉刚等均参与

2018-5-23 20:16|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海外版

摘要:   献爱数十载 真情暖人心   港人助学内地:有温度,有厚度   本报记者 汪灵犀   孩子的成长总是最牵动人的心。在内地的大山深处,有的孩子因为贫穷,不得不离开课堂外出打工;有的学校因为条件落后,无法 ...

  献爱数十载 真情暖人心

  港人助学内地:有温度,有厚度

  本报记者 汪灵犀

  孩子的成长总是最牵动人的心。在内地的大山深处,有的孩子因为贫穷,不得不离开课堂外出打工;有的学校因为条件落后,无法给予有天赋的孩子合适的教育……面对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香港各界日夜牵挂,为他们捐资、捐物、支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广东偏远地区育苗计划”到去年的“大学生在线支教计划”,不少爱心人士通过此类助学项目与山区的孩子结缘。

  而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不仅成就了孩子们的未来,也让港人一同成长。曾经在广东韶关参与支教的冯志健说:“教育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没法像商业活动般评估绩效。要问谁在支教中受益更多,是我们还是孩子?说不清。但我觉得自己收获非常大。”

  小学童的光和热

  每年的三四月间,香港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就会收到一封筹款倡议函,鼓励小朋友们捐出自己的零用钱,用于改善一江之隔的广东偏远地区同龄孩子教学环境,这就是筹办了25年之久的“广东省偏远地区育苗助学计划”。

  自1993年起,有感于内地山区学童的教育资源贫乏,香港政府教育人员职工会、香港资助小学校长会及香港《明报》携手,邀请历任教育署长及教育局常任秘书长出任名誉赞助人,筹款支持山区学校改善条件,推动知识脱贫。25年的默默育苗结出累累硕果,香港小学童们共捐出近2900万港元,帮助广东省55个县区的170多所山区学校重建校园,告别危房教学楼。

  “育苗计划”从2009年起,还专门拨款资助条件薄弱的山区学校设置基本电子教学平台,让贫困学童有机会接触现代化教育,计算机、录音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多功能电教讲台……山里的小同胞由此打开新世界的大门。9年来已经有超过70所学校受惠,无数“大眼睛”借着知识的翅膀飞出山沟,实现人生梦想。

  而那些顽皮的香港小学童,对世界也有了新认知。翻越崎岖山路,亲身踏上山区土地,真切体会到偏远地区同龄人求学的不易,见证了自己的爱心给山区学校带来多么大的改变,“忽然一下长大了”。“我们小小的爱可以实现山区学生的读书梦”“有能力帮助他人是种福气”“我会继续捐利是钱帮助山区小同胞”……稚嫩的话语间,藏不住的是真心和真情。

  青年教师的笑与泪

  虽然与香港遥遥相隔500公里之远,广东韶关的偏远学校里却每年都有香港老师的身影,他们备课本里有趣的“ABC”“哆来咪”“红黄蓝”,告诉大山里的孩子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这些老师,都是“香港青年服务团”的成员。

  从2011年9月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推出“香港青年服务团”计划,资助有志于到内地偏远地区支教的香港青年体验农村、锻炼意志、服务国家。6年来,约120名香港青年先后奔赴广东韶关、梅州等地,任教初中、小学及学前班的各项科目,并协助筹办课外活动。

  香港中文大学美术系毕业生黄嘉瀛是第一期服务团成员,支教时她才21岁,学生们称她“香港小姐”。她和另外3名“香港小姐”包揽了韶关龙归镇龙归小学所有班级的美术、音乐和综合课。抛开课本,她从最初的人体比例开始教学,还带着学生们到田野写生,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

  “他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不少内地学校的校长都表示,孩子们爱上香港老师的课,因为“讲得有意思”。而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一名支教老师生日时,不仅收到一张张贺卡,还收到了煮熟的红鸡蛋。

  在返程时,志愿者们都流下了分别的泪水。“难忘义工岁月”,是所有来内地支教的香港青年教师的共鸣。去年远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扶助贫困儿童的香港青年袁昭杰在笔记本上写道:“那里的学生始终是朝阳,比香港的学生热情和纯朴,登车离开的时候,他们找我给签名和拍照,从他们的脸和崎岖漫长的山路上,我找到了积极、乐观和毅力。”

  慈善家的情和梦

  打开“田家炳基金会”官方网站,简单的首页上,“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标题尤其醒目突出。这8个字,承载着香港慈善家对内地教育事业的牵挂,凝聚着他们聚焦教育、提升国力、振兴中华的梦想。

  早在1981年,香港首富李嘉诚就付出大量精力与财力,资助汕头大学发展;1986年,由“香港船王”包玉刚出资创立的宁波大学正式开学,如今已有多个学科全球排名顶尖;1982年成立的田家炳基金会,至今在内地共资助了大学93所、中学166所、小学44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20所、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所;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仅仅是通过教育部渠道,香港爱国爱港知名企业家就已累计向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超过80亿元人民币……

  港人助学内地,从不遗余力,“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最温暖人心的,是那颗始终与祖国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爱国心。因为他们明白,助学内地,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香港才能延续辉煌。正如在内地建了近200所希望小学的香港爱心人士李丽霞所说:“我们的资助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希望让这滴水也起作用。”

  一所所希望小学托举着希望,一座座逸夫楼记载着青春,一项项奖学金成就着栋梁……几十年人事变迁,然而一直坚守不变的,是这些延续不断的善举,不管何时,重温这些爱的故事,感动依然如初。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5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