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导/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媒体有关中国的新闻报道歪曲了中国的形象。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原因并非如同中国共产党的成员们和中国的爱国主义“网民”们所想像的那样,它只是一个更广泛的国际性问题中的一个特别例子。 大多数对中国稍微有兴趣的西方人多半会看很多有关西藏、1989年天安门广场示威周年纪念日,腐败与民众不满的报道。相比之下,他们却很少看的这些方面的消息:民众如何支持中国政府和制度,优秀学生依然积极争取入党,或者经济和政治改革的状况、尤其是在省和地方一级的正面报道。 但是,存在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反华”的政策或者偏见造成的。虽然,许多中国人可能对此是难以置信的,因为中国自己的媒体一般都反映了他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他们认定西方国家也会如此。但事实是,西方媒体的这种报道失衡的倾向,确实是与政府基本没有什么瓜葛的。究其原因,在于西方的新闻媒体商业化,而如今的媒体业界也正在经历一场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视为资本主义特征的“破坏性创新风暴”(gale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之中。 这是洛杉矶时报近日发表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蒂摩西盖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的一篇评论文章的观点。与许多评论家不同的是,在阿什的这篇题为“缺乏中国的报道与偏见无关”(Lack of news about China has nothing to do with bias)的文章看来,造成“西方媒体中国报道偏见”的原因,不是记者和编辑“戴了有色镜”,而是未能包罗万象地“多多益善”。 文章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观众,西方主流媒体一般会投其所好地紧随着读者和观众们,登他们熟悉和感兴趣的那些内容。媒体并不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要谴责中国,才去报道西藏的,而是因为媒体面对的市场消费者们对西藏问题感兴趣和有迷惑。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