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一族”:开启精彩人生下半场(说香港·香港如何纾缓养老压力①) 本报记者 汪灵犀 港人寿命全球数一数二,女性平均寿命超过86岁、男性超过80岁,高龄人口增长迅速和人口急剧老化是香港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预计到2040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将达250万,占总人口约30%,老龄化给香港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香港特区政府如何应对?社会各界如何共同努力?老年人口如何“乐活”?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讲述香港社会的“安老”之策,以飨读者。 ——编者 香港上了年纪的人,有种不服老的心理,不喜欢被称“老”,因此社会普遍称他们为“长者”或“银发一族”。除了这两个称谓,香港社会还爱用“智龄”“乐龄”“活龄”等指代老年,“智龄”大意是智慧地老去,聪明地适应年龄增长而非一味抵抗;“乐龄”大意是快乐舒心的年龄,因为已卸去大部分家庭负担;“活龄”大意指积极地、活跃地老去,即仍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些称谓,恰好构成了香港老人“积极颐年”的全景画面。 老壮有所为 香港人口老化的程度,在亚洲仅次于日本。按照香港民间智库——团结香港基金的推算,到2064年,香港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51岁,超过1/3人口是65岁以上长者。到2064年,香港劳动参与率将由2014年的59.3%降至48.6%,每千名劳动适龄人口需要赡养567名长者,这对香港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将构成重大挑战。怎么办?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主席麦建华表示,这种情况下,长者重投职场有助于填补劳动力缺口,无论是会计、主题公园亲善大使、交通统计员,都是长者可以胜任的工作,可以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比如曾担任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汇丰银行中国区总裁的港人王?鲜溃?诵莺笾?鞫啾荆?治?又咀?模?降缣ā⒌缡又鞒纸谀浚?⒌H纹笠倒宋驶蚨懒⒍?拢?沟侥诘睾拖愀垩菟担?窒斫鹑诰?椤=衲晁湟?9岁,依然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人口老化不只带来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机遇。”香港卫生福利及食物局前局长杨永强也认为,可以采取新思维和态度看待老龄化问题,只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精力充沛的老龄人口也能继续有所作为。 “我们在2010年举办长者招聘会时,只有11个雇主参加,提供250个职位空缺。到2015年时已扩大至49个雇主、逾5000个职位空缺,岗位也趋向多元化。”麦建华介绍,香港耆康老人福利会还创办了“耆星课程”,教授长者求职技巧,包括选择适合的岗位、建立个人形象、面试技巧、职场“潮语”等,让长者与当下社会接轨。 老弱有所依 香港生活节奏快,普遍有三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高,慢性病缠身。为让老弱有所依,香港特区政府去年宣布,未来10年将预留2000亿港元推动医院发展计划,兴建更多新医院并扩展医疗设施和服务。特区政府实施的强制性公积金制度、职业退休计划等,也已成为雇员退休生活的重要储蓄来源。截至2016年底,强积金制度已经覆盖香港超过270万人,总资产净值超过6400亿港元。 同时,科技的发展让养老更智慧、更舒心。说粤语的机器人、多功能电动轮椅、自动化坐式淋浴机、有定位追踪器的时尚外套、监测老人安全的智能家居……这些“黑科技”在改善长者生活、减轻护老者和护理人员的负担和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香港东华三院柏悦长者优质照顾服务站于2015年自日本引入7只不同颜色的智能海豹电子宠物,情绪低落或患有认知障碍的长者可以通过电子海豹,进行音乐、触觉、语言的互动,纾减焦虑情绪。“我记得有一名患有认知障碍症的长者,在第三次与海豹见面时已会讲完整句子,记得海豹的名字,说明这项新科技有效改善长者的心理、生理、社交能力。”服务站主任陈瀚儒说。 特区政府也大力支持安老事业的科技发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去年10月发表施政报告时指出,政府会预留10亿港元成立基金,资助安老服务单位试用及购买科技产品。 老童有所乐 香港市民谢珍珠退休后数年间以打麻将耍乐度日,自从接触音乐后已经很少再玩。她加入了“消化饼”乐队担任鼓手,打鼓之余还学习弹电子琴、吉他、低音吉他。谢珍珠说:“我不介意别人说我们是长者乐队,我的人生下半场活得非常多姿多彩,最重要的是每一天能够开心生活。” 香港有很多像谢珍珠这样的人,心态开放,富有生活热情,退休后能像“老顽童”一样,轻装出发,开启另一段人生。 现年72岁的关文田工作了47年,56岁那年从香港电话公司采购经理的岗位上退休。之后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当了3年讲师,把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到60岁时,他开始另一种生活:穿戴上远足装备,登山涉水,接触大自然。“与其他人一起远足登山,结识同道中人,可以扩大社交圈子。而且远足可以令身体健康,保持活力,又可以欣赏郊野景色,心情变得开朗。”关文田说,接下来他打算挑战需要穿越美国3个州共4286公里的太平洋屋脊步道,用挑战筹得的慈善款帮助弱者。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角色,在职场上是他人的同事,在家庭中则是经济支柱,然而退休后角色转换。当退休人士失去这些角色时会感到空虚,有可能影响自信心及自我价值认可,出现焦虑情绪。”香港临床心理学家李智群建议,临近退休年龄的“新中年”要做好心理准备,包括正视身体机能衰退的事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兴趣,如摄影、远足等,从中找到与工作有别的另一种乐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