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4月5日电 题:港人清明节寄追思 新旧共存中西互融 中新社记者 杨??/p> 清明节到来,香港纸扎品店铺老板杜千送也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接订单、取货品、待顾客,即使在店里几个伙计帮忙下,杜千送也难找到可休息的空隙。 资料图:香港。 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中国人讲究孝道文化,所以每到清明前后,我这里生意都会比较好。”杜千送说,“无论什么宗教、文化背景的人,都希望借此寄托自己的追思。近年甚至有不少外国人也来店铺询问了解这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前往先人的墓前拜祭供奉,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传统习俗,纸扎品则是重要的祭品之一。在香港,这一习俗也得以保存下来。同时,近年来纸扎祭品的样式不断推陈出新,从美食美酒,到麻将棋牌,甚至于房屋车辆、电子产品,可谓应有尽有。 港人称扫墓为“拜山”,每到清明期间,一家人携鲜花、瓜果、香烛、纸扎品等登山祭祖,被认为是家庭与先人沟通的重要仪式。香港大部分坟场墓园都有公共交通连接,但清明期间仍会加开临时线路以及交通管制满足需要。 5日的香港气温颇高,街头一早便已可见不少手提祭拜物品的民众,准备前往相应墓园祭拜。在位于香港仔的华人永远坟场,不少香港市民携带鲜花祭品排队等候,依次入场扫墓,亦有长者在家人搀扶下缓缓步入。 带孩子一同前来拜祭的陈女士告诉记者,“拜山”主要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思,也希望孩子能借这样的场合了解传统,了解亲人。 与此同时,位于跑马地的天主教坟场、回教坟场以及位于柴湾的佛教坟场也不乏扫墓者,墓前被摆上鲜花。不同文化、宗教共存的香港,民众却往往都会在清明节期间进行祭拜。 香港大量居民都是从内地移居香港者或其后代,祖籍福建、广东等地的香港人往往都会在清明节前后北上返乡,与亲人一同祭祖。内地出入境管理局亦为清明节回乡扫墓的香港居民提供通关便利。5日的罗湖口岸,便可见不少香港市民携带鲜花等准备过关回乡拜山。 据内地与香港出入境管理部门预测,今年4月5日至7日,深圳香港毗邻口岸通关旅客流量将达24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3%。 此外,也有民众为避免人多拥挤,选择错峰祭拜,而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亦逐渐倡导民众改变繁杂的传统祭扫形式,以一束鲜花、一段寄语或是网上的方式,表达对已逝亲友的怀念。形式虽有不同,不变的却是对逝者的追思,以及对传统的尊重。(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