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有效期的回乡证收费达390港元,遗失补办的费用增加1.5倍;通过中介申请创业补贴或者创新补助,中介要拿走申请资金的30%至40%;内地社保与香港强积金、澳门社会保障基金不能互通对接;港澳子女不能享受内地义务教育,只能入读私立学校或者回港澳上学…… “青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最活跃的力量,但现阶段,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仍然存在办理证照手续烦琐、福利落实有障碍、从事行业受限等五大难题。”日前,广东省政协委员、团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青联主席张志华在广东省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打通壁垒,逐步推动港澳地区青年来粤创业就业的建议》,提出探索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打破壁垒。 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联2017年对近300名港澳青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各地虽然一直在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但仍有60%的受访者认为在内地居住就业的手续办理过于繁琐。另据统计,2016~2017年,由团广东省委、省青联组织的港澳青年到内地实习见习交流项目参与活动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真正在内地实现创业或就业的不足100人,比例低于5%。 张志华认为,虽然港澳青年有留在内地创业就业的意愿,但是由于存在制度、文化等壁垒,使得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率仍然不高。 “我建议向不在广东省定居,但在粤创业就业并缴纳社保金一年以上的港澳青年发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卡’。”张志华介绍,该卡具备身份证明、金融、公交、工商登记、医保社保等功能,通过一卡通的管理方式使更多港澳青年在出入境、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金融、购房、税收等方面享受内地居民待遇和优惠便利服务。 同时,探索建立与香港强积金管理局、澳门社会保障基金的合作,出台在粤港澳居民社会福利细则,明确“港澳居民回到港澳工作后,将其在广东缴纳的社保金纳入强积金、澳门社会保障基金征收范围,所产生差额由缴纳人补足”。 港澳青年在粤创业就业的问题,同样引起了广东省政协委员、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的关注。“香港学生真地需要到内地来,感受内地的生活,了解内地的发展状况。”霍启山介绍,自2015年起,仅通过粤港两地政府共同实施的“粤港暑期实习计划”,就有超过2000名香港青年在内地实习。 在开放岗位数量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开放行业限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港澳居民在政府部门、银行、新闻广播等共26个行业受到从业限制,港澳与内地对人才资质认证体系不同且互不相通,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在香港获得的资质得不到内地认可而无法执业。 针对这个问题,霍启山在提案《一以贯之的态度深化青年交流工作》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鼓励开放更多行业的实习职位,如律师事务所、媒体等,并允许香港修读教师专业的学生到广东省重点学校等实习半年至一年,让香港青年有机会通过相关行业,接触内地社会,对国家有更深刻的认识。 “可以探索在大湾区内政府机构的非机要核心岗位设置部分聘任制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供港澳青年报考。”张志华还建议,在创业上,放宽港澳居民在内地创业的业务范畴及工商限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扶持基金”,为来粤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本报广州2月4日电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