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记忆中的暖炕

2016-11-8 13:54|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0| 评论: 0|原作者: 天堂尕保

摘要: 天上有又飘起雪了,天祝的冬日似乎来得特别快,也特别冷。走在大街上,看路人个个抖擞发冷,突然就想起了母亲的炕。 想起儿时,在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每每放学,都恨不能一步跨到家里。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差,身上的 ...

天上有又飘起雪了,天祝的冬日似乎来得特别快,也特别冷。走在大街上,看路人个个抖擞发冷,突然就想起了母亲的炕。

想起儿时,在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每每放学,都恨不能一步跨到家里。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差,身上的棉衣也不知是哪个表姐穿了淘汰给我的,穿在身上总没有暖意。母亲的炕,总是煨的特别烫。回家之后,我脱鞋上炕,开始做我的作业。母亲忙着煨炕,进来的时候头巾上都粘满了雪花。她去场上背牛粪去了,为了煨炕,为让我们睡的更舒服。

睡觉之前,我们有捂炕的习惯,在饭后早早的把被子铺开,我们姐妹三从来都是轮到谁了,谁主动去捂,睡觉的时候脚一伸到被子里就是热的,那个舒服,无言于表。

睡热炕舒服,但这个煨炕的活确实不好干。我记得母亲,无时无刻不在为此做打算,她爬山到林子里扫落叶,耐性的把牛圈里的牛粪用榔头捣碎,背到场上晒干,又或者拿个筛子把煤渣滓筛出来,这一切都是为了煨炕。煨炕的时候,母亲都是看炕灰是不是满了,满了的话,就得把炕灰从炕洞里挖出来,然后背到粪堆上,来年一起被父亲运到地里,母亲说那是最好的肥料。她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到地里烧灰,烧成的灰就成了肥料。

在落雪的冬日,我们嚷着母亲给我们烫大豆。母亲一边吩咐二妹去仓里挖两碗大豆来,一边在炕洞门口扫出一片空地。她要看炕里的灰是否足够烫,如果不烫,大豆也是烫不熟的。她先熟练地挖出两铁锨烫灰,集中的倒在地上,抛出个小窝窝,让妹子把大豆倒在里面,再从炕里挖出两铁锨灰盖上。我们姐妹三就这样期待中,听着无数大豆在灰里嘶叫、怒吼、然后喯开。母亲烫大豆的时辰掌握的特别好,等声音微弱后,两铁锨把灰带大豆铺开在地。我们开始欢呼,开始趴在地上拾大豆,把黄橙橙的大豆一股脑儿装在兜里,去上学了。这些大豆被散播到老师同学手中,成了我童年美好的记忆。

那个时候,村里开始放电影了。一片白布频幕一挂,大喇叭一唱。男女老少就待不住了,开始搬着凳子,揣着大豆,去场上看电影。那个冻啊,脚丫子都不是自己的了,现在想起来还刻骨铭心。但有电影在,电影是美好;有炕在,回家躺在炕上回忆电影中美好的画面,成了享受,仿佛世界上自己就是那个最幸福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看看窗外乱飞的雪花,克制不住的思念,那一盘暖炕。

那个时候谁得了感冒,就让吃了药。让躺在炕上,盖一床被子出汗,一出汗,感冒就好了,以至于小小的我们竟不知药的功效,竟把所有的好处,都归了这暖炕。

那个时候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周末。等我睁开眼睛的时候,母亲的炕已经煨过了,父亲把屋子的火炉烧的正旺。炉子上茶烧的滋滋之响,这是父亲母亲一辈子的习惯,砖茶。吃过早饭,母亲开始做她的针线活,我们坐在炕上写作业、或者看书。炕成了冬日里不可或缺的取暖工具。 家里来了亲戚、邻居,必要让他们上炕,不能让客人受冻,这是庄稼人的待客之道。

谁家盖新房,娶媳妇都是要砌炕的,有石板做底,上面抹上泥巴。父亲砌炕的手艺是村里最好的,每每叫去给邻居们砌炕。当然也有失误,比如我们自家的炕,可能是石板太薄,又或者泥巴摸得太少。有一次,炕实在太烫,我们姐妹三开始挪窝,挪到不太烫的地方,睡到半夜,嗓子被浓烟刺激,才得以醒来,发现炕上烧了一个大洞,我脱在旁边的毛衣和裤子也都烧了洞。

只可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炕越来越少了。母亲也买了床放在客房,她说这个干净,你们来了,睡一夜,身上也没有炕烟味了,亲戚家现在都把炕拆了,近几年不种庄稼,不养牲口,煨炕的东西也没地收拾去。

那炕,成了过去,停留在我记忆里的某个季节,那个季节叫冬日。

首发散文网:http://www.sanwen.net/subject/3876303/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1 1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