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历史名楼之首的黄鹤楼,是中华文化史册里一个有着超高人气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是一个一览众山小的文化制高点。千百年来,霸气而又理所当然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俯瞰着泱泱中华千年来来去去的诗酒浪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有点文人情怀的人,早就或明或暗地将这座楼建在了自己的心里,登楼思古,一亲芳泽,也定是这个国度里大部人心中一个隐晦不宣的潜在趋向。际遇使然,近十年内两次结缘黄鹤楼,零距离身心触抚这座让我怦然心动的文化丰碑,实乃人生幸事。 八月底,正是全国高校开学时段,姨姐的儿子以优异成绩被武汉某军事院校荣录,趁开车送外甥上学机会,顺便全家去武汉旅游一下,想想是个不错的主意。想想外甥入学后定是十分紧张,故打了两天提前量到达武汉,以便带着大家在市区一些景点玩一下。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名片,自然首当其冲。 高科技是个好东西,原准备开车去黄鹤楼,早餐时手机百度地图,发现离黄鹤楼并太远,有直达公交,于是临时决定坐车前往,半个小时就到目的地,省心方便,免却了想象中诸多路况不熟换乘转坐之苦,顺利得有点小幸福。 黄鹤楼位于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蛇山顶上,与对岸的龟山遥相呼应,毛泽东曾在其著名的《菩萨蛮 黄鹤楼》一词中有“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生动描述。其实公交车刚转上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引桥段,便远远地看到了对面蛇山之巅巍巍耸立着的黄鹤楼,车里也定有一些初来武汉者,当有人惊呼“黄鹤楼”之后,明显的噪闹了一些。上午可能因长江江面湿度相对较大原因,视野便不是十分的通透,空气里有些似有似无的雾气,远处的黄鹤楼便显得影绰灵动,飘渺在轻纱之间,似有点娇羞妩媚的感觉,犹如一位婷婷玉立的新妆楚女,临风而立,以一种掩饰不住的魅力牵引着我的目光,牵引着我的灵魂,不由得令人浮想联翩。心随车行,空气逾来逾薄透明净,黄鹤楼楼体也逾来逾清晰雄伟,悬于顶层光照古今的“黄鹤楼”三个琉金巨字象给车内注入了一针吗啡,各种的议论各种的激动,有人按捺不住地闪起了相机的镁光,还有人居然情不自禁地诵起了崔颢的千古名诗《黄鹤楼》。我虽已是二度黄鹤楼,但依然免不了的心潮翻涌情绪激动。是啊,面对历史文化馈赠给我们的这份丰厚大礼,有几个人能做到心如止水,坐怀不乱呢? 一下车,大家俱疾步蜂拥,急切之情可见一斑。待到山门,驻足仰望,一座镌着“江山入画”四个金色巨字的牌坊昭示着我们即将与这座千古名楼零距离接触。饥馋的目光透过牌坊,但见山门之内巍峨耸立山巅的黄鹤楼,雄浑又不失精巧,庄重而又富于变化,韵味十足,美感丰盈,好一座江南名楼,真无愧“天下绝景”之美誉。 哦,黄鹤楼,十年之后,我又来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购票进入核心景区,又一次细品黄鹤楼。黄鹤楼并不是一座孤楼,而是一个建筑群。进得主门,便见东西两侧是一些金瓦琉璃建筑,各种流光溢彩的轩廊、亭阁、牌坊,俱呈对称型布局,阶梯式延伸,承上启下,层次分明,众星拱月般的拱卫着主楼,为游客拜会这座名震古今的名楼做足了烘托和铺垫。眼前美景皆不见,一心只思黄鹤楼,只因心里一直有着某种惦让,粗线条象征性的领略这些附属景物之后,便直奔主题。行百十米,迎面见一座龟蛇鹤一体的高大修长铜雕,风姿灿然,栩栩如生。目光越过铜雕,悬于主楼一层的“气吞云梦”四个遒劲有力繁体大字告诉你,没错,眼前的便是你朝思暮想的黄鹤楼。 随楼仰视,只见一座高大的塔楼伫立在巨大的石台之上,外观五层,最顶层一块镌着“黄鹤楼”的琉金巨匾穿越时空,更象是整幢楼的眉目,激起了她的灵性与神韵,让我等凡夫俗子顿时渺小起来。楼的每层都是金色琉璃瓦面,下隆上锐,攒尖楼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各层排檐形如鹤翼,仿若随时展翅欲飞,与楼名紧密呼应。这种四面套八边形构造风格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一种建筑形式,喻“四面八方”之意,颇具易经风水之意。中国古建筑注重数目的象征和伦理的表意,这些精巧的在设计构思中嵌入数字和喻意的建筑风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艺术特色,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被感染,被折服,被熏陶,被骄傲。其实,眼前矗立的这座黄鹤楼并非古楼,原楼由于频历兵火,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屡建屡废,光绪年间一场大火把建于清同治七年的最后一座“清楼”烧得仅留一座高3.4米的青铜铸就的黄鹤楼楼顶,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直至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10月开工又原址重建,举全国能工巧匠,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在1985年6月落成了今天眼前的这座高达49米“当代黄鹤楼”,它比历朝的黄鹤楼都高大雄伟,巍峨壮观。 迫不急待地踏入楼内,跨过那道门禁即又一次被震憾。黄鹤楼外观虽只五层,可内却分九层,寓九五之尊,显示历代帝王皇族尊崇之意,真是步步有玄机,处处皆文化。楼内每层均采用圆周回廊建筑形式,层层风格不同,以便游人浏览观赏。底层为高大宽敞的大厅,正中藻井高达十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约摸三层普通楼房高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瓷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高达七米的楹联,左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右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画中一楼一鹤,形神俱备的仙鹤在墙上翩翩欲飞,黄鹤楼被烟雾缭绕,彷佛人间仙境,生动地描述了传说中黄鹤楼的来历。相传黄鹤楼原地为一对姓辛的老夫妻开的小酒馆,有个道人经常喝了酒却不给钱,老两口心想出家人嘛,到哪里不是化缘吃饭,也从不向他讨酒钱,每次仍然热情招待。有一天,道士喝完酒,说要出趟远门,数年才回,为感谢两老千杯之恩,临行前用桔子皮在壁上画了一只黄灿灿的仙鹤,告诉他们如有客人来,拍拍巴掌黄鹤便能下地起舞助兴,从此老两口的酒馆宾客盈门,生意兴隆。一晃十年,道士复来,一语不发,取笛吹奏,跨上黄鹤飘然而去。老两口为纪念这位帮他们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这种关于黄鹤楼诸如此类的的神话、故事、诗句、传说等不胜枚举,目的就是把游人引入一个更高更远更深的意境,不只是人们的一种美丽想象,也是人们憧憬美好愿景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孙权筑城”、“周瑜设宴”两幅壁画,值得一提的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表述黄鹤楼和武昌城诞生的历史。实际上黄鹤楼当初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事设施,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希望“以武治国而昌”,故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这也是“武昌”的由来。后来由于这座瞭望台地势颇佳,适宜抒心观景,慢慢就成为了诸多文人雅士结伴游览把酒赏月进行文学探讨的胜地,最后变成了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的“三大历史名楼”。一座原本透着杀气与坚硬的军事设施,在历史的导演和际遇的碰撞下,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座写着柔和充满浪漫情怀的文化高台,个中意境,绵软回味。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结果与初衷总是相去甚远,许多的经典,往往都是无心插柳之作,这许是一种自然和社会规律吧。除此之外,还陈列有历代黄鹤楼的复原模型图,座座风格炯异,精巧别致,每一种风格都附牵着一段历史风云,历经世间沧桑。看着这些大部俱毁于战火的古黄鹤楼,虽只是模型,却仍能让人真切地感受这座名楼屡毁屡建的多舛命运,千年的沧桑风雨赋与黄鹤楼顽强的生命力,历经数次劫难而又数次重生,以一种无法想象的张力盛开至今天,足见此楼之奇,亦是传统文化之幸。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绣像画。黄鹤楼声名鹊起盛于唐宋,当年为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之处,文人骚客尽显于此,抛笔撒墨,留下了诸多留芳百世的华丽诗篇,给黄鹤楼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所以,当我移步至满墙装裱着的那些历朝历代吟咏黄鹤楼的名诗佳词时,便如磁铁般被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去。我心里一直固执的认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山峰,而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就是一条通往山顶的蜿蜒小路。走进一段历史,往往都是从一首诗文入手,黄鹤楼正是有了大量的传世诗文的附加,而身价菲然,独领古今风骚。面前眼前传世经典,许多游人激情澎湃地大声朗颂着,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也不由得激情起来。你看,这边崔颢正感叹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边的诗仙李白就来了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绝唱,贾岛抚琴轻吟“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陆游仗剑高歌“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范成大看来是喝多了点,醉问“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白居易驾一叶扁舟踏浪而来,提笔写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呵!这些千年不朽的佳句名篇,一下子就把我们穿越回了那些把酒吟诗对月当歌的浪漫时代,不由得跟着当了一回诗人,醉了一江风月。 四楼是接待厅,用屏风分割成了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这里亦是诗文的擂台,厅内设有案台和文房四宝,可供游客即兴赋诗题词,泼墨作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作一回诗人。在此,不得不想起千年前李白见颢诗而搁笔的典故。相传崔颢题《黄鹤楼》诗不久,李白也再一次登临黄鹤楼,放眼楚天,同样诗兴大发,提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抬头,发现墙上崔颢的《黄鹤楼》诗,李白吟颂后,大为折服,认为自己如果再写黄鹤楼的诗肯定不如崔颢的《黄鹤楼》,于是搁笔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看来名人也有名人的负累,而一些内心高洁的人其实也会心存敬畏的谦恭。普通老百姓可就管不了那么多,到了黄鹤楼,有些人也会自娱自乐,潇洒捉笔,挥毫题诗,体味一把诗人的感觉,好与不好无所谓,不求超越,不为认可,只为直抒胸意,做一回自己内心的快乐使者。 顶层大厅陈列着《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其临江回廊是黄鹤楼的最佳观景之处。凭栏极目远眺,清洌的江风扑面而来,让人顿时心生豪意,神清气爽,浊气全无。楚天空阔,白云飘浮,似仙似梦。山色苍茫,江水拍岸,声动古今。此时雾气散尽,但见让天堑变通途的万里长江第一桥长虹卧波,身姿曼妙的京广铁路依山逶迤而过,对面的龟山与所处的蛇山遥相顿首,有如牛郎织女隔江相望,琴瑟合鸣,而千古不休的万里长江如一条桀骜不驯的狂龙,摇头摆尾滚滚东去,江上舟楫往来如梭。不知为什么,没有刻意,由然就吟出了孟浩然的代表作“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千年前诗人送别友人后,孤影凭栏的惆怅思绪与今日江面繁忙如平路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关公战秦琼的旷古意境放在时空里相较,倒也有些特别的意味。此刻,武汉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文化名城,在黄鹤楼面前一览无余地舒展着全部的风韵,那些林立的现代建筑在这个文化巨物面前,居然就有些猥琐而小家子气了,甚至似可不值一提。武汉地处广袤的江汉平原东缘,黄鹤楼刚好处在这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汇点,天造地设的绝佳地理位置,让满目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人是种很容易膨胀的动物,站在这里,感觉就像自己一下子站在了世界的最中心,站在了历史的最高点,也站在了豪情的最顶端,似一眼便可望断古今,而我苍茫辽阔的神州山河也可一眼占尽,突然就让我体味到了“极目楚天舒”的真正内涵,腹胸蓦地一下便有诗意涌动热血沸腾,若不是心肚文墨有限,也定会如历史深处的那些文人墨客提笔一抒胸臆了。我一个细如尘埃的凡夫俗子,面对此情此景,尚且都有冲天豪气四起,更何况历史长河里,那些众多心怀天下壮志凌云的文人志士呢? 游黄鹤楼,由于观赏点很多,每个人侧重都不一样,比如孩子们喜欢蹿上蹿下,体会其精妙的建筑形式带给他们的快乐;妇女们则侧重于其物饰的雍容华丽,和藏品的珍贵精致给她们的视觉冲击;而如我这样稍有些文人情怀的人,则会侧重于其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带给内心的舒展。可以说,走进黄鹤楼,就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传统文化。正因为此,所以我们连带孩子一行六人,并不是并头参观,因有现代通讯工具辅助,不惧迷失,于是大家四散取舍,各取所需,各得其乐。十年前游黄鹤楼,因当时急于事务,时间紧迫,是一次计划外的被动行程,来去匆匆,对黄鹤楼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多年的时光稀释,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那时我尚不到三十,心绪浮躁,真正的内心触动并不铭心刻骨。十年后,再回此地,人近不惑,多年坎坷的阅历,让心绪多了几分厚重与积淀,加上时间充足,之前又做了些功课,再登此楼,心境自然不一样,居然找到了一种时空对接,人楼合一的感觉。不知不觉半天时间已过,大家腹中空空,急着要下山吃饭了。虽然还有些未涉足之处,但还是大局为重,收兵回营。 回时一步三望,黄鹤楼渐行渐远,心里思绪连翩。我想,这座今古传承的建筑,其实并不仅仅只是以一种楼的形式存在于世,也不仅仅只是荆楚大地的一种文化象征,它还是一种寄托,用千百年来凝结其上的历史、文化,以及代代踌躇满志的文人墨客的心情故事,寄托着人们始终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景;它更是一种信仰,千年的风雨里,一次次倒下,却一次次坚毅地站了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挺拔,一次比一次壮丽,在浪花淘尽英雄的长江边,以其独有的风骨,宠辱不惊地笑对这片古老大地的枯荣兴衰。 刚子哥哥,本名戴志刚,湖南临澧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叶,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澧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解放军文艺》、《散文百家》、《中国公路报》、《湖南散文》、《湖南日报》、《广西日报》、《战士报》、《常德日报》、《桂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风雨起心澜》和《踏歌而行》,曾获第八届丁玲文学奖和常德原创文艺奖。 首发散文网:http://www.sanwen.net/subject/387638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