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平民化”无人机用于作战 ■杨 建 曾几何时,那些身形各异、呼啸云天的无人飞机,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纷纷加入到战斗行列。“高精尖”的军用无人机已不再是军方专属的“斗法”手段,“平民化”的无人机已经跃跃欲试,试图在战场上一展身手。 2017年9月,乌克兰一个重要军火库受到捆绑有易燃物质的无人机袭击,引燃了存放在军火库露天场地上的弹药,造成至少5万吨以上弹药受损。同年10月,叙利亚军队在代尔祖尔体育馆的临时弹药库遭到“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无人机袭击,无人机搭载的自制炸弹造成了连环爆炸,数千万美元的武器弹药被毁。 就在今年1月6日,俄军驻叙利亚基地遭到大规模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称,当日俄防空系统发现两批共13架小型无人机,飞抵俄军驻叙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俄军电子战部队利用技术手段夺取了6架无人机的操控权,并成功使其中的3架降落在基地外围,另外3架无人机则在降落时坠毁,而剩余的7架全部被俄军防空火力击落。 在这些袭击事件中,我们可以透过表象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变化: 一是民用无人机实施军事行动越来越多。袭击事件中使用的无人机,并非军方的专业化武器平台,而是在民用无人机基础上稍加改装就能执行50公里以外、甚至更远距离的作战任务。这既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无人机运输、无人机航拍等现实应用的普及。可以想象,以后空中的无人机将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是非曲直”则更加难以分辨。 二是挫败无人机攻击的手段在不断丰富。此次俄军使用电子战部队夺取了6架无人机的操控权,使用防空火力击落了7架无人机。从效费比来说,电子战的优势更加明显,通过电磁领域的接管干扰等技术,从控制层面进行反制确实起到了“打蛇七寸”的效果。相较而言,防空弹炮系统的作战消耗开销则大得多,特别是一枚防空导弹的价格相当于民用无人机价格的几十倍,因此在作战成本控制上也需要进行权衡。 战争形态的演变总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看似寻常之时,也可能正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际。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新手段的不断普及,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在作战领域和作战对象方面,由与高速度、强火力敌人在有限范围战场进行交战,拓展为在广阔的有形和无形空间与低速小型、无人化的敌人进行交战;在力量运用方面,由于敌人使用的很可能不是同质的武器装备,单纯以机械化装备所支撑的机动、压制等战术手段使用效能大幅下降,而多样化作战力量的模块化、集成化运用效益凸显;在作战组织方面,作战行动由按照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方式,演变为针对现实威胁、依托基本预案、应急组织实施的方式,自主化侦察发现、自动化计算评估、工程化指挥控制成为发展的重点,计算机模拟和智能化实施成为提高组织指挥效能的有力辅助工具。 面对新形势,我们不仅需要敏锐地发现战争形态的变化、作战样式的更迭,更需要通过战争学习战争、应对战争,为打赢未来战争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针对民用无人机在作战应用中的特点,我们需要在作战方法、应急处置、力量运用、手段选择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并不断创新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在实战中以有效防御手段进行“反制”。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