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题材电视剧《虎啸龙吟》今日收官。司马懿蛰伏多年,终发动“高平陵事件”,从曹爽手中夺回朝堂大权,随后诛灭曹爽三族,但此后不久,司马懿的一生也画上了句号。《虎啸龙吟》有意突破历史正剧的沉闷感,虽是从史实出发,但添加了许多合理想象来丰富人物形象,设计了颇多有隐喻的细节,让不少观众观剧时,不时会心一笑并沉迷于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新京报记者盘点了《虎啸龙吟》中七大疑惑性细节,独家专访该剧导演张永新解读为什么设计这些细节。 背下皇帝位 为何曹?绷偎狼叭盟韭碥脖乘??/p> 想以一个互文的方式,为他们两人画一个句号。司马懿与曹?痹灯鹩谀惚澄疑匣实畚唬??栽到崾?惨?崾?谀惚澄蚁禄实畚弧6??比盟韭碥脖掣鹤诺模?彩撬?哪畹拇笪禾煜隆K?嵌?咧?涞墓叵迪褚桓鲈玻?淙辉?愫椭盏阆嗤???奔淞鞅洌?锸侨朔牵?礁鋈吮舜嗽缫巡皇亲畛醯哪歉鋈恕K?浴氨诚禄饰弧逼涫凳侵档猛嫖兜囊?鳌?/p> 扇子 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军对阵时,关于扇子有一段很搞笑的情节,之后正式相见时,司马懿非常想要诸葛亮的扇子。为何要加入这样一段戏? 这个是我们现场做的尝试,我们希望把这个司马和诸葛的关系做得更具有现代人能理解的逻辑。司马懿对诸葛亮是欣赏的,那假若我们把司马懿就设定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诸葛粉”,那两人见面的时候就会有粉丝见偶像的逻辑关系。一旦形成这种关系,司马懿在诸葛亮面前就会诚惶诚恐,以至于有的放矢。而扇子就是非常好的物化道具。因为扇子是诸葛亮的标配,从粉丝的角度,诸葛亮的每一个物件在司马懿眼睛里都非常“神圣”。“我虽不能至,但是我心向往之”。所以后来在司马懿的梦境当中,他也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那把扇子。虽然最后还是让诸葛亮抢了回去,但却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且能折射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细节。当然,真正的历史并没有记载“论扇”这一笔。 空城计 “空城计”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神交”创意来源于何处? “空城计”是我们最纠结、也是耗时最长的一场戏。我们从剧本阶段就一直在改写,有几次都下到拍摄通告里了,但又觉得不成熟,直到杀青我们才把这场戏彻底拍完。 历史上并没有“空城计”,它完全是《三国演义》的戏说。而我们保留这场戏,是因为一个人、一张琴、一座城,竟然吓退15万军,非常具有可看性。但假如双方真是这样悬殊,为什么司马懿不进城呢?所以我们还是从司马懿的角度来审视这场“空城计”。他和诸葛亮的“神交”,其实完全是司马懿个人的主观想象,这个想象里涉及了学术界关于司马懿所讨论的“鸟尽弓藏”观点,即事情成功后,曹?被岵换岫运韭碥补?硬鹎拧V徊还?吧窠弧笔峭ü?罡鹆林?凇⑼ü?饺说亩曰埃?阉韭碥驳墓寺潜泶锍隼础N颐腔雇?巴平?艘徊剑?尤肓怂韭碥哺鋈说亩曰啊J导噬系搅死夏辏?韭碥不岱⑾终驹谒?悦娴哪歉鋈耍?悄昵崾焙虻淖约骸!翱粘羌啤笔导噬喜皇撬韭砗椭罡鸬摹吧窠弧保??撬韭碥沧约旱牟┺摹?/p> 幽默 除了“与诸葛论扇”,这部剧中也有司马懿“急赤白脸”地让司马昭唤其将军而非爹、“陈群挪脚”的神走位以及曹?苯?乐?保?勘?褰??棉限巍扒老贰钡榷喝さ南附凇N?裁匆?庋?杓疲坷?返敝械乃韭碥舱娴暮苡哪?穑?/p> 这是我们的叙事策略。我们不希望把历史古装剧做得十分死板,所以我们力图去做情绪化表达。例如街亭之战时,司马懿“气急败坏”地跟儿子说“去晚了,什么功劳都是人家的了!”我们就想用这种直白的方式,把司马懿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把他从神坛打回为一个正常人,因为只有在儿子面前,他才有可能不修饰自己。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说,他们不仅会会心一笑,而且也比较认同这种设定。 正史当中的司马懿其实好像没有幽默感,非常沉默寡言。他留下的诗歌也很少,唯一我读过的歌功颂德的一篇诗歌,也是写得毫无才气,与曹丕、曹植相比,简直天壤之别。但我们的剧毕竟不是正史,所以还是要考虑到戏剧性。包括我们也结合吴秀波老师自身的特点,合理改造了司马懿的性格,我认为在戏剧的范围之内是允许这种创作的。 鹰视狼顾 在最后,司马懿和司马昭曾经有一瞬间“鹰视狼顾”的对视,这个细节想体现什么内容? 这是我们有意识设置的扣儿。因为在《军师联盟》里,司马懿曾经有一个经典意义上“鹰视狼顾”,而如今竟变成司马昭也有这么一次“鹰视狼顾”,其实这两者可以作为一种互文来看。我们在解读司马昭的时候,曾经设想过,司马昭所反映的某一种状态,其实也是司马懿诸种性格因素当中的一个。加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假如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鹰视狼顾”会有传承关系,也是体现了司马昭的狠戾与野心。 反串何晏 为何要找女演员饰演“何驸马”何晏? 何晏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号称“三国第一美男子”。当时我们也考虑过请男性演员,但最终考虑到历史记载的何晏明眸善睐,“傅粉何郎”,皮肤极其的好,加上权衡一些综合因素,我们试着邀请女演员来扮演。其实女演员在生理上和男演员还是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也费了很大工夫,从言谈坐卧走,声态形表,都请了专门的老师来辅导。 心猿意马 为何会设置“心猿意马”?这只乌龟有什么隐喻?为何在“上方谷”之战时,诸葛亮射中司马懿,我们却安排“心猿意马”放在胸口,救了他一命? “心猿意马”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它跟司马懿是互为镜像的。这只乌龟象征了司马懿一生的隐忍。而到这部剧收官的时候,我们也为“心猿意马”设计了最终结局,即司马懿在将死之前,在洛水河畔打了一套五禽戏,并放掉了“心猿意马”,并在人生的最后说了一句“去吧,我的心猿意马。”其实这句话就是一种隐喻,“心猿意马”代表着司马懿一生的隐忍和抱负,在弥留之际,他才最终放开了自己。 整版文字由张永新口述 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赫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