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痕,以文寄情。——题记 十三岁时初相见,他便惊她“才思隽秀”,表明心志非她不娶,于是双方约指缔姻。再相见,他更叹其她素雅不群,神采飞扬。十七岁那年,有情人喜结连理。从此他们相处甚欢,亲同形影,患难与共。但是天妒红颜,在四十岁那年她“赍恨以没”,留下无尽的心痛给他。可是,他难以忘怀那些共同的岁月,把他们共同生活时的欢愉和愁苦都诉诸文字。于是,文学史上多了一个女子,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林语堂语)。 她叫陈芸,字淑珍。他叫沈复,字三白。他与她同岁,小她十个月,是她姑家表弟。 浮生清苦,可以说,陈芸沈复夫妇的人生是这句话很好的注解。 陈芸曾有言于女儿青君:“汝母命苦……”这确是实情。说起来实在可怜,陈芸四岁失怙,和寡母弱弟相依为命。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稍大点,她即凭十指女红供养三口,以及弟弟金昌的修脯。十七岁,和表哥沈复结婚,她侍上以敬,处下以和,满望努力成为一个好媳妇,他亦想与她长相厮守。不料天不遂人愿。婚后“一室雍雍”的家庭生活过了没几年变故即接踵而至。先是沈父自己慷慨任性,家里经济出现问题,沈复夫妇无奈偶尔典当,却招来家人非议。然后,因为沈母不让陈芸代写家书,陈芸被误解受责于翁;继而因为沈父讨侍妾又让陈芸被误解失欢于姑。陈芸和沈复夫妻间的一封书信,被沈父误会儿媳无德,盛怒之下将他们逐出家门。万般无奈只能寄居朋友家,经济上委实困顿。 两年后知道真相的沈父虽让夫妇二人复归于家,孰料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陈芸因欲替夫觅一色韵俱佳的小妾而错盟妓女,最后人、情两空,这给“情痴”陈芸了莫大的打击,触发了陈年血疾(陈芸因为弟亡母没悲伤过度而生此病)。久病之人,本已羸弱,各种议论和厌憎让陈芸不堪其苦。而丈夫沈复,连年无馆,仅靠一画铺支持,入不敷出,一家四口饥寒交迫。贫贱夫妻百事哀!身染沉疴的陈芸“誓不医药”。本已穷困不堪的家庭恰此时又遇到了雪上加霜的事情。性格豪侠的沈复替友担保,不想友人不义,负债潜走,债权人上门咆哮索债。这些事情被沈父知晓后怒不可遏:“汝妇不守闺训,结盟娼妓;汝亦不思习上,滥伍小人。若置汝死地,情有不忍,姑宽三日限,速自为计,迟必首汝逆矣。”万般无奈,大年底一家四口骨肉分离,14岁的女儿青君给人去做童养媳。12岁的儿子托人学贸易。陈芸和丈夫则趁夜去了盟姐华家。当是时,他们还梦想着有一日能骨肉团聚,谁知,那一夜竟是母子的生死之别!“时庚申之腊廿五也!”痛哉,斯时斯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夫妻二人寄人篱下,生活难以为继。幸得奔友得职,移居扬州,生活略略好了一点。但是,老天不知为什么总不肯放过这对可怜人。很快贡局裁人,沈复再次“散闲”。而好友赠送的小奴阿双的逃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陈芸的精神身体被又一次的背叛彻底击垮了。癸亥仲春,陈芸血疾大发,三月三十日客死扬州,留下深爱的丈夫沈复“寸心欲碎”! 都说人生如寄,浮生若梦,单从上述这些清贫苦难坎坷悲愁的人生经历来看,陈芸沈复这对布衣夫妇的浮生不啻于一场噩梦。可是在弥留之际,陈芸回顾夫妻二人相扶相携的二十三年却说“此生无憾”了。而沈复回顾起来亦是难舍难忘。 为什么?箪瓢屡空,饥寒交迫还饱受颠沛之苦的生活,人大都不堪其忧,为什么他们却不改其乐?陈芸曾讲:“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原来,浮生纵清苦,有你则欢!因为正好遇见你,所以诚觉诸事尽可接受。 读《坎坷记愁》,我们看到他们夫妇二人二十三年来布衣蔬食,流离困苦,但是在《闺房记乐》《闲情记趣》我们却深切地感觉到他们的生活哪怕清苦却从不苟且。相反,他们用自己的洒脱、情趣把清苦的人生活出了诗意,活成了让后人羡慕的远方——一种烟火神仙的清欢生活。 沈复出身于“衣冠之家”,长于名胜之地。他少尊父命习幕僚,也几次经商,不过未曾慕求过“仕途经济”。他本身是个艺术修养极高的人,工诗文善画刻,喜欢养花种草,对盆景园林也有很深的造诣,好游山水。他和妻子寄居萧爽楼时,与朋友宴饮交游曾有“四忌”“四取”。所谓四忌:谈官宦陞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而四取是: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这“取”“忌”之间足见其性情,也看得出他是厌烦科考官场的。沈复自言“一生爽直,胸无秽念”“性爽直,落拓不羁”“爱小饮”“素爱客”“好洁”。他与“为人慷慨刚直,直谅不阿”的顾金鉴倾心相交,说“此余第一知己交”。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可想而知,沈复亦是这样的人。 陈芸呢?陈芸是个极聪敏灵慧、多情脱俗的女子,更是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古代女性。沈复曾评价妻子说:“芸一女流,具男子才识。”陈芸为人淡泊爽直。尽管出身寒微,却决不像一般女子那样小家子气。听说弟媳催妆缺珠花,她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纳采的珠花呈出来。沈复友人缺钱,她甚至典钗相助。哪怕是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她也“未尝稍涉怨尤”。她不在乎那些珠玉外物,只在乎精神和情感的东西。她追求的幸福是:“……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沈复说:余深然之。沈复说妻子陈芸:“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借用钱钟书的话来说他们是集夫妻、情人、朋友于一身的彼此。 相同的志趣,由衷地赏识,相互的懂得,使他们在漠漠红尘里,是情深的伉俪,更是难得的知己。二人是无比的契合。可以说,红尘里他们彼此成全,使对方都各自成为最好的自己,获得灵魂的自由,精神的惬意。两个人的生命也都因此焕发光彩,熠熠生辉。 他们都性格淡泊豪爽,却也都生性多情。丈夫沈复风流不羁,但他视妻子为“闺中密友”,待她百般体恤,温柔缠绵。陈芸说丈夫“待我甚厚”。尚未结婚,二人即情投意合情意绵绵。沈复感叹陈芸的聪慧才思,喜爱她的俊秀脱俗。陈芸亦私情蜜意地藏粥待婿,听闻沈复出痘则发愿吃斋。成亲时,二人比肩调笑,恍若密友。婚后暂分,他怅然不已,犹如林鸟失群;得允还家,如同戍人得赦。相守的日子,夫妻二人琴瑟和弦,耳鬓厮磨,鸿案相庄,年愈久而情愈浓。与妻子消夏我取轩,两人卿卿我我,你侬我侬,恍若天堂里的神仙眷侣,“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沉浸在幸福中的陈芸每每对丈夫感叹:“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沈复带妻子中秋观霞赏月沧浪亭,妻子感慨“今日之游乐矣”。他无视世俗,与妻子同行并坐自然而然。为了满足妻子出游开阔眼界的愿望,帮她女扮男装看“花照”,带她观赏太湖。每当妻子和家人出现误会矛盾,他都努力调停,体谅保护她。最感人的是那次因为误会,沈父派人持信赶走陈芸,听闻消息,沈复“觅骑遄归,恐芸之短见”。在那个封建专治的男权社会,能宠妻如此,真是绝无仅有的。难怪陈芸说:“忆妾唱随二十三中,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寄言众儿女,嫁人当嫁沈三白。 不过沈复对陈芸最深的多情是让她释放天性,把本性中的活泼烂漫,聪明才智展露出来。陈芸原本沉静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如腐儒一样迂拘多礼。沈复“如蟋蟀之用纤草”般慢慢调教,使之渐能发议。他还帮她出游观光赏景,见天地之宽,看风物之盛。在萧爽斋沈复甚至让她和自己一样参与朋友聚会考对。他无时无刻不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去影响着这位挚友一样的爱人。也正是在这些有意无意直接间接的影响下,陈芸的艺术修养和情趣也得以熏陶有极大的提高。 陈芸纯善多情,被丈夫多次说成是情痴。的确,这“情痴”两个字恰如其分的点明了陈芸的特点。陈芸她太痴情:她痴爱书画、玩石,每有所得,如获至宝;读《西厢》觉作者形容太尖薄;为《惨别》断肠,不忍卒看;修剪盆景,惜枝怜叶,不忍畅剪;为婿觅妾,诚心相待却被人愚弄,受伤至深竟成心病。而对丈夫不管贫富,始终如一的相依相守,真是最大的多情。 多情伉俪,情深似海、坚比金,并不鲜见,但是能不管生活是丰裕还是困苦都不苟且,依然相濡以沫,共享清欢,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而这恰恰是这对夫妻最令人羡慕的地方。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所谓美好就是摆脱了功利之心。沈氏夫妇留给彼此和后人的美感就是超脱于世俗功利之上的美好。沈复虽是未进科场谋得一官半职,但是在喜欢的艺术之路上却舒心畅意,这离不开妻子全力的支持维护。陈芸在坎坷凉薄的人世,却可以醉心地享受艺术的生活,这离不开丈夫的影响与帮助。最能展现的就是他们在沧浪亭,萧爽斋时的生活了。陈芸曾说:“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沧浪亭时期尚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两个有情人成了眷属,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岁月的甜蜜。他们两人课书论古,联句射覆,品月评花,拜天孙,邀月饮,生活如诗般美好。 但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从来都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婚后很快等闲平地起波澜,二人因为家庭矛盾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沈父粗暴地逐出家门,无奈寄居在友人的萧爽斋。但是在这个寄居之地,陈芸与沈复经济拮据,但精神享受,他们自由惬意的遨游在艺术的殿堂。凭双方的智慧和情趣,他们度过了他们生命中第二个黄金时代,也把萧爽斋打造成了一个可以比美于宋代苏轼黄州雪堂的幽雅的艺术会所。说起萧爽斋的岁月,活脱脱就是《陋室铭》的真实上演。屋子环境清幽——晦明风雨,远眺怡情;庭中木樨,清香撩人。沈复风流洒脱,好客喜饮,很多名士来投。沈复那来去如燕的三五知己都是风流不羁的高人雅士。这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更无人心虞诈,有的只是艺术雅趣。沈复和他那些雅友在萧爽楼酣饮畅叙,品诗论画,考对以会。 古诗有云:“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陈芸的慧心巧手就是窗前月下的那株梅花,让简素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风情雅趣。陈芸既参与其中,又用自己的智慧助他们尽兴,“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轻放过。”和他们共同享受这风流岁月。陈芸的才智在生活里时时得以体现。斋内略嫌暗淡,于是白纸糊壁使其明亮;夏夜去窗无阑嫌其空洞,于是竹帘系竹竿遮拦饰观。陈芸慧心巧手,不仅仅绣工一流,做饭手艺也不一般。她的巧手能将普通的瓜蔬鱼虾做出不一般的滋味。她特为不喜菜蔬的丈夫做一梅花食盒,甚是新巧——合则墨梅覆桌,启则菜充花瓣,既美观又实用。还做有一随处可摆移掇亦便的矮边圆盘配合使用。春天时,几个才子们想对花宴饮,但苦无酒家。聪明的陈芸灵机一动,妙计即出。她为他们精心准备好食材,雇了馄饨担子随他们而去。结果众人那天春游陶然尽兴,回来时连连称赞:“非夫人之力不及此。”更妙的是陈芸撮茶叶置于荷花心,隔夜后取出泡以雨水,茶香花韵,妙不可言。她助丈夫做盆景,与之欣赏品题神游其中。她别出心裁地建议丈夫给插花添点昆虫,使之更加栩栩精妙。她的慧心巧手每每让身边人赞叹不已。就是如今我们读来也是感佩不已啊。大师林语堂称赞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应该主要是因为这种妙手慧心的情趣吧。 后来移居盟姐华家时,陈芸沈复已是疾病颠连,身心俱疲。但是夫妻二人在这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亦没有苟延残喘,她教她们做活画屏,既简单实用,又美观怡人。可谓是独具慧心。 最后侨寓扬州,住处局促,他们也没有将就。沈复对房子巧妙处理,居然在两间房里,卧室厨房客厅应有尽有还绰然有余。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从不肯让岁月草草而过,哪怕在有限的条件下要俭省,也要雅洁有情趣有品位的生活。就想有个人说的,雅之为雅,不在条件,而在人骨子里的风致。有了这样的风致,走到哪里,什么条件都是会活出风情韵致。 这对红尘知己,他们曾经有金风玉露的乍见之欢,他们更有相濡以沫的久处甚欢。因为今生刚好遇见你——懂我怜我的你,我的生命便如此的与众不同。所以: ——纵使浮生清苦,有你则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net/subject/395420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