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鹏)G20伦敦峰会的主旨原是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对抗全球经济危机,但由于各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分歧显着,已演变成一场多方博弈。 奥巴马参加G20峰会的最大目的是寻求各国继续实施经济刺激措施,他相信只有靠加大财政刺激才会尽早结束全球性的经济危机。3月初,奥巴马的经济顾问萨默斯呼吁各国效仿美国扩大财政刺激力度之后,白宫也于3月11日再度公开敦促G20其他成员加大政府刺激规模,使今明两年的财政刺激金额占到各国GDP的2%。 然而,当奥巴马抵达伦敦后,发现自己已被孤立。虽然英国首相布朗对此表示“同情”,但英国央行则警告说,工党政府已没有财政空间:先是财政大臣达林承认英国实施第二轮经济刺激的空间有限,接着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3月24日更是发出严重警告说,政府将无力承担更多的财政赤字重负。如若实施第二次经济刺激,英国很有可能将会沦落到向IMF伸手申请援助的境地。 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本周发出报告指,加拿大也没有财政空间去进一步实施刺激措施。加拿大总理哈珀参加G20峰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金融机构的监管,但是他仍向奥巴马伸出援手,强烈呼吁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系采取更大行动,刺激经济。但事实却是,在G20峰会这样的国际重要会议上,加拿大的影响力有限。 最后,奥巴马先生不得不降低自己呼吁的声音,因为他的建议受到了其他国家,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反对。更糟糕的是,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即使峰会上达成了经济刺激方案,代价仍然是纳税人的钱,这是美国普通民众不愿接受的,尤其是他此前总值7,870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迟迟没有奏效之时。 政治家就是政客,G20国领导人在伦敦所寻求的是一种消耗自己政治成本最低的,可以让全球经济尽快复苏的方案;国家即使是国家,也有自私的一面,国家里的每个公民都希望本国可以尽量减少赤字,但却允许和希望其他国家实施大规模的、以高赤字为代价的经济刺激方案。出于这两种原因,奥巴马成为本次伦敦G20峰会的最大输家。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