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应急产业:守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屏障

2017-12-19 20:48|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7| 评论: 0|来自: 解放军报

摘要:   应急产业:守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屏障   履带式医疗救护车行驶在复杂地形如履平地,机动救援车集指挥、救护、炊事等功能于一身……前不久,在京举办的应急产业军民融合成果展上,70余种应急救援系列装备集结 ...

  应急产业:守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屏障

  履带式医疗救护车行驶在复杂地形如履平地,机动救援车集指挥、救护、炊事等功能于一身……前不久,在京举办的应急产业军民融合成果展上,70余种应急救援系列装备集结列阵,展示出我国应急产业的重要成果。

  应急产业作为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科技先导产业。自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应急产业呈现井喷之势,应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维护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应急产业,民心所向正当时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灾害史最长的国家之一。频发的自然灾害酿成的灾荒不绝于史书,因此,过去有西方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

  灾害事件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还深刻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据民政部《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9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032.9亿元。总结这些灾害事件的教训,人们不难发现,针对灾害事件提高防灾应急、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能力,与提高国土安全、国防安全等领域的传统安全威胁抵御能力一道成为当务之急。

  记者翻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了解到,我国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应对过程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阶段。而应急产业,正是应对上述灾害事件并提供物质支撑的产业。

  当前,发展应急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把应急产品和特种技术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予以重点支持。“而目前,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应急能力却相对薄弱,这个现状对提升基础设施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突发事件救援能力、全社会抵御风险能力和维护国家公共安全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朱跃年认为,培育应急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可谓民心所向,正当其时。

  拥抱新蓝海,“潜力股”变“绩优股”

  某山地突发泥石流,居民被困家中,一款轻型应急悬索车克服沟壑障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架起一座索桥,将居民渡送至安全地带……2016年11月,在湖北随州,一场应急产业联盟组织的模拟演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应急产业联盟的成立,带动着全社会共同参与灾害事件应急体系中来。”在工信部办公厅主任莫玮看来,这个由100家从事应急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自愿组成的全国应急产业联盟,整合了国内政、产、学、研、用优势资源,正加速推进应急产业的发展之路。

  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体系的“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对我国应急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一连串利好政策,让应急产业这支“潜力股”变身地道的“绩优股”。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应急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囊括了监测预警产品、预防防护产品、处置救援产品和应急服务产品4个领域,细分为包括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产品、事故灾难监测预警产品等在内的15个发展方向,包含无人机监测设备、各类机器人、云计算安全服务、地震台站等266个产品和服务。

  记者从“2017年全国应急产业发展推进交流会”上获悉,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社会对应急产业的需求、各方面发展应急产业的积极性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态势。“应急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应急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产值已有近万亿元规模,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地区,都是有应急需求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际刚说,应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公众的应急救援意识也正日渐提升,无论从硬需求还是软需求上来看,应急产业的发展都值得期待。

  机遇蕴含挑战,发展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伤后1小时之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在去年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联盟秘书长孙守军提出的“伤后1小时抢救”概念耐人寻味。他说:“我国目前仅有10余架专业救护用飞机,医学救援提出的伤后1小时抢救概念很难实现,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发展滞后将会成为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一大梗阻,发展‘空中120’刻不容缓。”

  “尽管我国应急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仍然任重道远。”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巡视员景晓波表示,目前我国应急产业体系不全,应急产品和服务还分散在现有相关产业中,只有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遵循就近就急原则,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共安全应急。

  “谁掌握关键技术,谁就能决定救援效率。”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参赞孙成永看来,我国应急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科技资源分散,缺少统筹和整合。如大深度大吨位沉船快速打捞装备、超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装备等装备技术缺乏。

  而在今年的上海国际消防与应急产业展览会上,市场需求不足也是企业提到最多的问题。景晓波介绍说,有效激活全民公共安全消费需求,不仅能够推动应急产业市场的发展,更能带动应急物资储备、重要设施和应急队伍建设等应急末端的发展。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与展会现场先进的消防应急装备相比,民众对消防应急概念的理解、对消防应急设备的有效应用能力却显得有些落后。

  “我们统计国民应急救护的普及率,我国是1.5%,前几年是1%。首都机场安装了很多AED心脏除颤仪,对心脏有问题的进行紧急救助,几十台机器虽然布起来了,会使用的人却不多。”民政部副部长姜力表示,要不断增强民众应急意识,实现全民参与的国家公共安全。

  据了解,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对2020年前应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所需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产业结构、促进集聚发展等6项主要任务,以及产业标准、财税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5条政策措施。“这些任务和措施更加侧重指导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景晓波说。(何楚洋 中国国防报记者 徐晶晶)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8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