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亩生态光和景 走进新农村建设标杆村——昌坊 作者:谭晔 今日重阳,众人登山,我却独游昌坊。 早听说新余有个昌坊,胜过人间天堂。如今岗位缺员,很少有空休闲,既然有如此好的去处,又何必随众人去爬山浪费时间? 从抱石大道乘坐公交经劳动路,穿越赣西路口、沙新路口,出新纺便走出了城镇的繁忙。向北折西,一路青山绿水从窗口滑过,让人留不住,抓不着,这样的风景早已调动了我的闲情雅致,约45分钟公交车就到达了昌坊车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出公交,眼前是一片光影的世界。在我的正前方,“昌坊村”三个镶金大字从一片绿色的植物中弹跳出来,忽然间嵌进了红色的门牌。门牌上,一头猛牛雕塑弓背顶角,似乎在作一次搏击,又像在作起跑前的冲刺,这也许就代表了昌坊人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门牌后,左右两棵树分立在马路两侧,像迎宾少女撑着两把绿色环保的遮阴伞夹道欢迎过往游客。放眼望去,一条洁净发亮的柏油马路像流水一样由近到远在一片绿影中消失。 由于时间还早,我没有直接走进村里,而是折向右边的马路去看看田园风景。在我的印象中,许多旅游点为了招引旅客,不断增加人为景观,往往把最具有吸引力的原生态给破坏了。像我等人,长居城镇,外出旅游只想图个清静,呼吸新鲜空气,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像城市菜市场那样的景区,我从来就不愿去凑那个热闹。一阵晨风吹来,夹带阵阵清香,这时我感觉到风清气正,突然感叹道:“这才是回归自然的感觉!” 我一边呼吸着乡间的空气,一边享受着田园的风光。这时,“唧唧”、“啾啾”传来了种种鸟声,我侧身一看,只见左边一片桂花林枝繁叶茂,树顶上有不少鸟儿在弹跳、嬉戏、追逐,它们一下子从树叶中钻出,一下子又隐没在丛林之中,就像五线谱上弹跳的音符,再加上圆润的歌喉,就像在开一次盛大的音乐宴会,令人兴奋、陶醉、激情。我很想跟它们一起娱乐、一起唱歌,但我不懂鸟语,也没有鸟的翅膀,只能看着它们的欢乐,陶醉于自己的心窝。走过桂花林,是一片黄橙橙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向我频频的点头,似乎对我的到来很受欢迎。我要是个军人,我绝对给它们会个军礼,只有军礼才是最规范、最严肃、最隆重的,因为我要面对的不是那片水稻地,而是培育高产水稻的科学家和辛勤耕种水稻的农民,所以我还不具备这个资格。 时间已是上午8点钟,又来了几辆公交车,我见有人走进了昌坊村,我也随之跟进。 走进昌坊,我的眼前豁然发亮,这个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新型农村跟我印象中的旅游点完全不一样。这里,山环水绕,鸟鸣兽叫,植被茂盛,800亩生态园绽放出奇光异彩。 我一人独行,没有任何外因的干扰和驱使,这样的旅游可以用心灵去感悟昌坊的经济、生态环境和旅游文化。 昌坊的山有仙气。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有清秀挺拔的竹林,苍劲傲霜的松柏,流芳千古樟树,乐于奉献的杉木以及各种各样的杂木和野花野草。这些原生态植被给昌坊人带来了好的风水,成了生态旅游的主要资源。据说昌坊的山上种什么长什么,而且长势很好,就像西头的太阳山,曾经是一座像太阳一样光头秃顶的露岩荒山,如今被昌坊人种满了橘子树,每逢十月,这座山就成了碧玉镶金蛋,多么诱人啊!还有马路右边山上的杨梅树和马路左边的葡萄园,这都成了昌坊生态旅游的资源。 昌坊的水有灵气。在这个群山环绕的昌坊村,到处都有涓涓溪流,然而,这些溪流并不是从山间岩缝流下来的,而是在昌坊的每个角落,只要人们所需,掘开一个泉眼就可以成为一个水井,一个水池,一个水塘。由于三面环山,昌坊村就处在一个山凹里,山上植被茂盛,山下地下水就很丰富。正因为如此,昌坊人利用水资源开发了洗衣场,养鱼塘,水上游乐场和雕塑龙头饮水井,这不仅方便了村民,也招来了不少游客。水资源也就成了昌坊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有水宜建村,有山有水宜居人,何况昌坊拥有好山好水,难怪成了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许许多多游客的青睐。 朝阳斜射,把昌坊的山水照得一明一暗,就像一幅层次分明的油画,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借着闲情雅致,我先后参观了生态农庄,走访了夏布坊,仰慕了严华寺,然后走上了环山公路。站在半山腰,远眺昌坊村,只见绿影丛中一栋栋琉璃瓦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俯首近看,只见山腰下斑驳的树影中种满了红薯和蔬菜,有农民正在秋收。于是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把粮食作物改成植树种花;有些地方搞新农村建设毁了良田建新房。而昌坊人实现了门前种花,空地种菜,荒地种树,耕地种粮,水塘养鱼,充分利用每个空间保留原生态,发展新生态,这才是真正的生态旅游景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标杆村! 2017年10月28日谭晔写于新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net/subject/3947593/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