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敬之.散文】陪护

2017-10-22 05:17|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4| 评论: 0|原作者: 巴蜀文学(敬之)

摘要: 【敬之.散文】 陪 护 敬 之 古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虽然,这句话语简,但意骇,含义却是十分地深刻。是啊,人生沧桑,世事难料,谁也说不准人这一生,要跋渉多少高山险阻,要经受什么样的风雨侵湿 ...

【敬之.散文】

陪 护

敬 之

古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虽然,这句话语简,但意骇,含义却是十分地深刻。是啊,人生沧桑,世事难料,谁也说不准人这一生,要跋渉多少高山险阻,要经受什么样的风雨侵湿和病痛的折磨啦?

人生,仿佛像一枚月儿,人们在赏月时,伴随着心情地愉悦,通常将悬挂在空中的月儿,描绘成圆圆的、皎白的、洁静的、美好的,寄寓了月儿团圆欢聚喜悦的诗意般的心情。甚至有:“嫦娥奔月”这样美好地神话传说,至今人们还津津乐道。既使是它月缺时,也常冠以:“钩月”,这种诗情画意般的词语加以形容和描述,无不寄托了人们向往着无尽美好的情绪和憧憬。

然而,当人们心情龃殤和秃废时,既使是再满弦而皎洁的月儿,也无好的心情去观赏它,甚至还认为,或许它与人们的内心感受一样,也是灰淡无光的。更别说以美妙的诗意去描绘它,赞赏它了。或许,简单地用视角去一瞽它的情绪,都全无兴趣了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公元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日的傍晚,当时,我们正在成都市郊美丽的“西蜀水乡一一三道堰“别院”休闲度假。这一晚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甚至对于我们这个大家族来说,它是暗淡的一个晚上。也正如上空的月儿,它是暗淡无彩的一样,我的心情自然是极度紧张地、迫切地、悲情地、秃废地,心绪也几乎糟糕到了绝望的边缘。

这一晚,当我的老伴傅中秋女士突患脑溢血重病之时,即让我真实地体验到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句俗语的真实含义,也体味到人生,尤其是当人生处在暮年而突患重病时,那种焦急、焦虑、无助时的心情,自然或不自然地会表露得淋立致尽,其他兴趣和情绪也已荡然无存了。所幸,好在现今社会制度非常优越,又有社会医保作保障,科学技术发达,医疗条件先进。加之,自已平时与人为善,为人处事也尚可,还做了大量地好事善事,在社会上,是人们普遍公认和赞赏的并获得了一个所谓的“好名声”的人。

因而,在危难袭来之时,有像:谭祥金、周继水、杨文型、刘美珍、王松吉、陈世垓、杨庆淑、崔吉凡、黄啟裕、谭文兰、谭茂萍、吴荣荣、成福应、陈光泽、杨国学、周兴智、马勤安、赵云凤,以及刘利山、严永旭。还有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的党总支副书记范世琼、院长助理任民、主任高见、院党办主任刘红梅,与彭伟、李倩、荀巍医生、蒯娟护士长等一大批川蜀内外的真挚朋友。事前事后真诚地关心慰问,及时伸出援手,热情帮忙相助,并及时护送到郫都区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经该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使她转危为安,并在两个月后治愈出院了!

自此之后,在我的晚年生活中,除了一如既往地要一边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并继续担任多个团体的会长职务,一边还要挤时间从事社会文学的创作工作。同时,也增添了一项新的既繁杂繁琐,但又无论如何也不可推缷,并且还要心甘情愿地担负起她的终身“陪护”的工作。

“陪护”她,或许是终身制,也丝毫不可缷贻,更是他人不可替代的。由此,而真实地印证了世人常说的:“少是夫妻,老是伴”,这样的说词,感觉是那样的真挚可爱,真诚可倚,人生伴侣的珍惜可贵,特别是人生处在暮年突患重病之时,那种渴望相互依存,相互扶持搀护的必要,惟有如此,方能彰显出“老是伴”的真实含义。至于说那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观点,在这里,自然是不可取的,也是让世人所不耻的行为。因为,一世的夫妻,犹如禅语所讲的:“千年修得同船渡,万年修得共枕眠”的道理一样 。人世间的一对夫妻,也犹如同乘一叶扁舟飘浮于大海一样,只有不离不弃同舟共济,才能到达人生的彼岸,倘若一人中途而弃,不仅不能顺利抵达彼岸,相反或许中途就会船翻人亡。

夫妻,数十年的相伴,相濡以沫,从青葱韶华时携手一路走来,如今都己霜染鬓发,人生实属不昜。无论是以何种原由何种说词,也无论是从情感、缘分、家庭、人道上讲,作为一名深受中华文化墨染一生的人,又岂可对此冷漠视之,甚至一抛了之?

虽然,对于我来讲,或许这项“陪护”工作,是我讫今为止,人生的首次承担,甚至是我人近“古稀”的暮年之际。在我人生从事了:“工、农、商、学、兵, 党、政、经、民、文等诸多行业和岗位后的, 一项既新颖别致又具挑战性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大姑娘坐轿, 头一遭”吧 。但它也恰如一个人进入了考场一样, 是必须要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的。陪护老伴依然如此,否则,既是一名不合格的伴侣。

如若,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也是一份测验一个人的品格高低, 一对夫妻情感是否深厚的答卷的话。那么,无论是一个人或一对夫妻, 平时如何标榜自已如何优秀,夫妻情感如何恩爱焉深, 但在危难的关键时刻, 他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或许就是一次真正地检验吧?尤其是,当他的老伴患重病生命处于埀危之时,更需要她的伴侣,以及亲人和好友,在各方面对她进行关心慰籍和精心地护理,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她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尽早地康复。

所以说,陪护,不仅是一项非常繁杂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非常耐心细致地做好大到陪同去治疗、检测,随时了解病情转化情况,而且对小到繁琐的又脏又臭的排大小便、喂水喂饭、洗脸洗澡、換衣洗衣、翻身拍背、照看点滳、昼夜陪床等等,每个微小的细节都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而且,还要将精神的慰籍,情感的传递工作做到位,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她的思想波动情况,鼓励她的意志,坚强她的毅力去配合治疗战胜病痛战胜病魔。与此同时,情感的陪护,时间的陪护,生活的照料等方面,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也可以这样讲,对一名患者而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是颇具哲理的,这也是经过医疗行业常年累月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而在“七分护理”中,主要靠:“精神慰籍、情感陪护、时间陪护、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工作。精神慰籍、情感陪护为主,时间陪护、生活照料为辅,这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辩证依存关系,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而精神慰籍、情感陪护,这是护理工作中,要贯穿于病人整个治疗和康复阶段全过程的。

总而言之,陪护的过程中,既要陪更要护,护理要贯穿于陪的全过程。而且,它必须要做到人性化,精神化,情感化,细致化。否则,一切的陪护将是空谈,自然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和目的。

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五日,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是老伴和我,以及我们的子孫与族人亲朋好友们,最艰难最难熬的日子。那时的她,入院刚进行了开胪手术,一直躺在医院的重病监护室,人也一直处于昏迷和半昏迷的状态。那时的我们,真是心急如焚啦,焦急、焦虑、悲情、秃伤、渴望、期待,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心灵,甚至左右着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寝食难安,精神憔悴,心神恍忽,使我的体重也一下子下降了12斤。为此,老乡们玩笑的对我说:“谭主任,您这是在自然减肥哟”!

尽管如此,我每天仍强打着精神,带领着儿孫们早出晚归往返于住地与医院之间。早八时按时等候在候视厅,等候高见主任和主治医生彭伟、李倩等医护人员,巡房后的病情通报。下午二时,又匆忙从住地乘车赶往医院,像肦星星朌月亮似的地朌望着下午三时开始的,可允许俩人进入监护室,享受半个小时的宝贵探视时间。然而,每当我看到枯瘦如柴的老伴,全身上下插满了各种管子,仍面无表情昏迷地躺在病床上。顿时,我的心都碎了,焦急中涌出的泪水沾满了我的脸颊……

此时的我,自然也顾不了暗自的悲情伤绪,只好悄悄地拭去泪水,一边全神贯注地察看生命检测仪显示的各项数据,一边用手去轻轻地抚摩她那已冰冷僵直的右手脚,试图使它逐渐温暖柔合起来,囗中还叨叨不停地给她传递亲人们关心、安慰、鼓励她的话语。那时,尽管热情地医护人员所介绍的有关情况的话语,我似乎也无暇听进去。偌大的重病监护室里,众多的病人和探视者,倒是视而不见,仿佛只有我与老伴在深情地倾述交谈。

然而,她待在重病监护室的日子,虽然处在昏迷或半昏迷状态,但我们每次去探视她,她还是略有感觉地。而我和我们的儿子儿媳和孫子们,是多么渴望她能尽早地从昏迷中苏醒呀,更期朌着她尽早全愈回到我们的身边。为此,我还在寓所的“听雨轩”书斋,专门为她抒写了一首现代诗歌,并附在她耳畔亲自吟唱给她听。此诗后发表于全国各地数十家网媒,以此来表达我们的深情,去深情地呼喚她,试图早日喚醒她:

亲人啊,我在深情地呼喚你

亲爱的人儿啊,

此时的此刻,

我的心在颤抖,

我的心在流泪,

我的心在滴血,

你躺在重病室已昏迷一周了,

这,

怎不叫我焦虑着急,

又怎不叫我悲伤。

每当晨曦初露,

每当夕阳西下,

每当夜深梦醒,

每时的每刻,

在我的心灵深处,

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们,

都在深情地呼喚着你。

衷心地祝愿你,

更期昐着你,

像,

仰慕高山,

肦望流水,

呼喚大海,

渴望绿洲。

我最亲爱的人儿啊,

醒来吧,

归来吧,

愿你早日康复如初,

尽早地回到,

我和亲人们的身旁吧。

让我们迎着夕阳,

执手迈向希望,

健步奔向幸福安康的坦途吧!

八月十五日,老伴从昏迷中苏醒后,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期,顺利地从重病监护室转入神经外三科病区继续治疗。之后的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虽然请了护工护理,但我还是与她形影不离,继续我的帖身陪护。

然而,在这个期间,老伴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翻身吃饭仍然十分地困难,面部及下体仍插着检测、吸氧、进流食、排尿的管子,完全要靠机械性行为和人工辅助,才能维持治疗和生理的吸排功能的需求。所以,这个阶段护理和陪护工作量大,不分白昼,一天24小时全天候的陪护,一刻也离不开人,生怕出现任何闪失。以护工为主,我和大孫子谭钦宇轮流值守陪护,陪她聊天,不厌其烦地将亲友们询问、关心、慰问她病情的视频给她看,及时转达大家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期间,不时有医院领导范世琼等党政领导,与来自省内外的向天葵、景昭晖、马泽碧、陈胜葵、王容、王欣、黄傅强、谭顺祥、谭中洪、谭长勇、马勤安、赵云凤、杨文型,以及犀浦镇珠江路社区党支部等近300名亲朋好友,带着深深地情怀和鲜花、水果、慰问金到病房看望慰问,给予了她无尽地安慰和极大地鼓励!

在医院科学而巧妙的安排下,推行了临床治疗与康复治疗同时并举的措施,不久,她的病情就有了根本性的转变。随之,我们的陪护和护理工作也作了调整。并先后购置了气垫床、轮椅、坐便椅等,早中晚分别不时推着轮椅,让她在外边吸收新鲜空气,晒晒太阳,观赏市容市貌。并针对她恢复身体的营养需要,经常买一些水果、营养品,煲一些鸽子、鸡、鱼肉汤,适时给她补充营养。

由于院方与患者家人密切配合,及时采取了综合有效地措施,在医院的精湛医治,精心护理,亲友们的精神慰籍鼓励,家人精心的生活料理下。使老伴的病情很快既得到了治愈,并能自主地下地走路,神智也较为清醒,还可以简单的说话会话,也可以自已免强地吃饭了。她在郫都区人民医院住院两个月后,于八月十八日正式出院。

对此,医院、家人、亲朋好友们都格外地高兴。大家说:“她能在短时间内康复这么快、这么好,真是医学上的奇迹啊”!

现在,她后期的康复治疗还在继续进行,毕竞由于后遗症所致,她与能自主地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她的后期康复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也还需要人继续照料。由此看来,我在人生暮年所承担的“陪护”工作,或许是终身性质的,或许,也是我无法摆脱和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既然如此,好吧,亲爱的老伴,那就让我继续甘当你的“拄路棍”, 由韶华时期的“比翼乌”, 转換为像自然界中生长的“连理枝”一样。相互依偎搀合着,满怀着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希望,在夕阳的辉映下,将我们长长的身影倒映在生命的长河之中吧!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一日

作于成都市西蜀水乡.三道堰

 别院

作者简介:

谭奇勇,土家族,大学文化,笔名:敬之、景之、巴蜀杜鹃、林涧子衿、南宾居士,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员,石柱民族区域自治开拓者之一,资深经济师,巴蜀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全国数十家网站驻站作家。

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石柱县作家协会顾问,石柱县老干部网宣员,《石柱报》、《中国.石柱网》通讯员,成都多个社团组织会长、顾问、荣誉会长等。

行云文坛四十余载,风雨兼程始终不辍。闲暇之余,喜欢将自己安放于淡雅的文字之中,以文化为伍,与文学结伴,执一份随意与清醒,携一路自然与灵性,许自己一份荣辱不惊。已先后在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等地报刋、杂志、书籍、网站等媒体,发表诗歌、小说、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游记、随笔、序文、杂文等文学作品680余万字,并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出版有传记著作和文集多部。

其“情怀巴蜀”之《敬之文集》作品集,已分别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部分院校图书馆,以及重庆市、石柱县等地文博单位收入珍藏,并将传之永世!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net/subject/3946203/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8 0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