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揭秘国宾护卫队:每天推摩托跑5公里是小菜一碟

2016-10-31 09:2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1| 评论: 0|来自: 中国国防报

摘要:   写在前面   国宾护卫队迎送是国家给予到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一种最高礼遇和一项严格安全保卫措施。G20峰会今年由我国首次承办,摩托车护卫作为第一道礼仪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大国礼宾的良好形象,被 ...

  写在前面

  国宾护卫队迎送是国家给予到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政要的一种最高礼遇和一项严格安全保卫措施。G20峰会今年由我国首次承办,摩托车护卫作为第一道礼仪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大国礼宾的良好形象,被誉为“流动仪仗队”。在这支“流动仪仗队”里,有一群年轻官兵,他们身材矫健、政治素质高、驾驶技术好,头戴钢盔、身着战袍、跨上铁骑,为外宾来华筑起了一道“钢铁屏障”,向世人亮起了中国武警的世界名片。

  本期视点,让我们走进这支神秘的队伍,挖掘武警护卫队员背后的故事。

  “流动仪仗队”是这样练成的

  ■本报记者 杜怡琼 王晓肖 通讯员 闫星辰

  前不久,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古城杭州,G20峰会隆重举行。一队身穿白色礼服、胸配金黄绶带、脚蹬黑色马靴的国宾护卫队员们驾驶摩托车,组成倒“V”字形,浩浩荡荡护送外宾安全到达会场,成为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

  国宾护卫队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五支队,2013年5月16日国宾护卫队正式恢复重组。恢复重组以来,国宾护卫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国宾护卫队员优良传统,形成“铁心跟党、铁骑当先、铁骨铮铮”精神,先后完成了APEC、“9·3”阅兵、G20等国家级大项任务,每一次在执行任务中,周围群众都投来羡慕与钦佩的目光,都夸赞这清一色的帅小伙威武雄壮,真是为国争光。谈到群众对国宾护卫队的赞叹,队员们莞尔一笑,又有谁知道台上短短的几十分钟,是台下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艰苦训练。

  苦练世上无双技,敢当天下第一骑。推车5公里跑是队员们每天必练的基础课目。一台执勤摩托相当于3个成年男性的重量,推起来都费劲,更别提5公里跑了,可对于护卫队员来说,这完全是小菜一碟。

  基础技能掌握后,队员们就要苦练起步加速、压线驾驶、模拟护卫等动作,近3年来,大家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上士白晓刚这样描述酷暑的煎熬:“护卫队员们一直在同高温和身体的疲惫斗争着。在炎热的夏季,队员们白天有12个小时左右在室外训练,跑起来的时候,还能感受到一丝清凉,停下来,瞬间又有窒息的感觉。”据他介绍,许多战士为了争取参加任务的名额,日夜苦练,感觉身体稍有不适就灌下两瓶藿香正气水,紧接着再跑到训练场训练。

  为了强化训练,护卫队排长与队长会经常找队员们谈心,根据大家的反馈及训练中的问题,革陈出新,改进训练方法。负责护卫队训练的排长赵卫国向记者介绍:“护卫队队员们平均年龄22岁,基础技能掌握较快,唯一的不足就是大家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尤其在正式开始训练时,队员之间车速、距离、排面都要按照任务标准严格执行,有些队员心理压力大,正式训练或选拔考核时就会掉链子。”列兵代欢乐从未参加过大项任务,平时训练成绩优异的他,一到考核就发生失误。为此,队里在经过研究后决定在训练时设立单桥窄路驾驶、高速行驶中应急情况处置等课目,人为制造混乱、拥挤、喧闹的场景,让队员们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队员们在训练和执行任务中既要做到平稳驾驶,又要保持前后间隔1.5米的队形,还要随时做好处置突发情况的准备,对他们来说挑战很大。”该队副支队长高彬说道。

  G20峰会,是国宾护卫队首次跨区域执行任务,队员们平日里训练是按照既定路线练队形、练排面,到达杭州后,面对的是陌生的道路、湿热的气候,除了克服地域、气候带来的不适外,他们还需要和当地的车队配合。从到达杭州的那一刻起,队员们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水,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谈到当时的情景,下士孙印龙说:“时间宝贵啊,能多练一会就多一分把握,我们要把最好的形象展示给世界。”和孙印龙一样,队员们都拿出了最佳状态,白天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就在闷热的车库原地练习上下车,晚上练坐姿、练体形。正是有了队员们不分昼夜、心无旁骛的苦练,气势磅礴的车队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由于需要长时间挺直腰板,在艳阳、大风、雨雪中练习技能,肩周炎等成了队员们的职业病。队员杨万通是国宾护卫队重组后的第一批队员,从训练开始就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有时疼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从没有因为伤病而掉队,反而愈加刻苦训练,生怕落在队友后面。

  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履行自己作为军人的使命,护卫队队员石鑫磊的母亲患病,他也不能床前尽孝,直至母亲去世也没能再看最后一眼;队员孙朋磊为了保障训练任务,几次推迟婚期;还有许多队员他们默默无闻,保障护卫队摩托车的安全、为国宾护卫队任务开道、培养训练护卫队新手……他们的完美表现永远不会被人们淡忘,他们挥洒的汗水将永远留在祖国大地,被祖国铭记,正如《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的歌词一样:“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王雷——“开路先锋”

  ■本报记者 汪 娜

  他是“9·3”阅兵中,第一个在地面上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人。

  他叫王雷,国宾护卫队队长,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小伙,3年多精湛的摩托车驾驶技能,为他赢得了“开路先锋”的称号。

  2012年,王雷从武警北京指挥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宾护卫队。

  “小时候的我曾无数次目睹护卫队穿梭在北京的街头,成为一名护卫队队员是我儿时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

  雁阵高飞看头雁。驾驶摩托,难的不是开快车,而是开慢车。在“9·3”阅兵中,车队的行进速度被严格限制在10公里每小时。“难度不亚于在钢丝上骑摩托车。作为头车,我的压力很大,作为队长我更要带好头,我要让跟着我的战士心里踏踏实实。”王雷认真地向记者说道。

  “我们都服他。”采访间隙,护卫队队员石鑫磊大声对记者说。

  “王雷是我们的男神。”队员李彪应和着,“队长的驾驶技术、应变能力是队里最好的,是最拿手的国家队标准。”

  集训期间,每当有新训课目进行试训时,作为队长的王雷总是第一个去挑战难度、挑战危险课目,所有人等队长成功了才继续展开训练。每天训练结束后,队长都带着几个骨干继续留在训练场,把课目都再过一遍,尝试着对训练方法进行创新。作为动作难度的调试者,王雷经常在加大难度的过程中受伤。

  采访结束时,王雷和队友们已经整装待发,稍后,队员们将执行护送葡萄牙总理科斯塔的任务。

  “所有队员做好准备!”王雷站在护卫队的最前端,下达指令。随即,10名队员迅速整理自己礼服上的每一个配饰。一切准备工作就绪,10名帅气的小伙子精神抖擞,骑着铁骑,驶向长安街。

  田耀宇——“扬帆的风”

  ■王双战 闫星辰

  “让我做一阵风吧,在你们前进的帆船旁,击打出美丽的浪花。”在国宾护卫队的营区,有一幅“王者风范”的光荣榜,挂着“推车王”“标齐王”“慢速王”等高大帅气的“王者”照片和他们的座右铭。在小伙子们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中,这句话显得普通了点。

  写这句话的人叫田耀宇,今年24岁,来自冰城哈尔滨,是2013年国宾护卫队重组时的第一批队员,8年的军旅生涯有一半时间在国宾护卫队度过。

  护卫队组建之初,没有专职教练员,在几个临时召回的老队员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探索训练方法,逐渐形成每月比赛一次摩托车技能,全员参与,每个项目的第一名接受大家的敬礼,他们称之为“向王者敬礼”。几场比赛下来,田耀宇看着室友尉楷淇、王警龙都跑在了前面,心里突然紧张起来。

  从此,田耀宇便把目标定位为“王者”,在休息时间他积极向老教员请教训练方法,总结心得体会:直线前进时如何平稳,拐弯时如何平稳迅速……找到方法之后,田耀宇加紧苦练技能,一步步也收获了“绕圈王”“平稳王”等称号,成了护卫队的技术大拿。

  2015年,又一批新队员入营,田耀宇被任命为教练员。一开始,田耀宇认为这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可当他看到新队员第一次推起摩托车狂奔时,他就仿佛看到了3年前的自己。田耀宇意识到,自己的那个目标该换换了,他要帮助更多的新队员成为“王者”。

  如今的田耀宇彻底告别了他喜欢的“王者”竞赛,但战友们都说,如果田耀宇在,别人没有机会。听到这样的话,田耀宇总是笑着跟他们说:“我一个人技术再好终究是一个人,为什么不做风,成为千帆前进的动力呢!”

  陈家俊——“逐梦王者”

  ■闫星辰

  今年19岁的陈家俊听到要前往杭州参加任务的时候,激动地欢呼雀跃。杭州是他的故乡,他多次向中队申请要参与G20峰会,他说:“如果能回到熟悉的家乡执行任务,便是给家乡人民争了光,没准还能回趟家呢。”

  陈家俊2015年9月入伍,当年年底正式成为这个光荣队伍的一员。

  第一次看到自己“坐骑”的时候,陈家俊就被深深吸引了,可他的“伙伴”却给了他一次至今难忘的“下马威”。第一个基础课目训练是推车5公里跑,他刚推了500多米就感到手臂酸软,不得不把车放倒在地上。休息了一阵,他想把车扶起来,却发现无论他使多大劲,摩托车始终如山一般纹丝不动。这时,他看到那些老队员推着摩托车轻松地向前跑时,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自己也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王者”。

  为了追逐“王者”的目标,陈家俊放弃了许多休息的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做俯卧撑、练长跑,每次推车5公里跑他总是尽力推远一点。两周后,他终于如愿跑下来第一个5公里。

  寒冷是来自南方的陈家俊最煎熬的事。有一次,所有的人都在训练场休息,陈家俊仍然一个人继续练习着各种动作和技术。战友们问他干吗这么积极,他挠着头笑着说:“休息后身上的汗就凉了,再次训练寒风一吹,我实在忍受不住那种刺骨的寒冷!”

  执行任务前几天,国宾护卫队踏上了杭州之旅。回到家乡那一刻,陈家俊激动无比。可没想到,下了车后迎接他们的便是封闭式训练。

  陈家俊希望在执行任务时能够好好看看自己的家乡,可真正到了执行任务的时候,精神高度紧张的他根本无暇顾及。任务结束后,所有人返回住处,总结经验、收拾行装,直到9月6日下午返京。

  陈家俊只在返程时匆匆见了父母一面,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分钟,但他说值了:“执行任务时,我们戴着头盔,虽然爸妈不知道我是哪一个,但他们告诉我,每一次摩托车驶过,他们都会感到骄傲!”

  刘琳——“幕后神医”

  ■王一菲

  叮叮当当……各种铁制工具交错碰撞的声音从修理车间传到了大门外。不远处,一名皮肤黝黑、身材削瘦的小伙子正在对一辆摩托车进行检修。

  他就是“摩托车神医”,国宾护卫队摩托车修理员刘琳。

  今年23岁的刘琳来自陕西渭南,入伍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黑虎”机车俱乐部担任过3年维修技师。因护卫队重组前期缺少摩托车维修人员,刘琳便主动请求到护卫队检修车辆,成为一名摩托车修理工。

  恢复国宾护卫队之初,总队打算把停放在仓库里的20余辆宝马摩托车作为训练用车。但没人能保证,这些“躺了”近10年的摩托车还能不能重新使用。

  刘琳建议,由他负责检查修理。起初领导有点犹豫,但刘琳信心十足:“我肯定能修好!”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刘琳当场对一辆老旧的摩托车进行全面检修,不一会儿,轰轰的发动机声音就响彻了整个营院。就这样,两周时间,刘琳将20余辆摩托车全部修好。

  用于执行任务时的护卫车是新配发的国产摩托,零配件以及构造都与以往的摩托车大相径庭。为了尽快掌握新车型的构造及维修技能,刘琳利用空闲时间向同行朋友请教、与厂家技师沟通,白天苦练修理技能,晚上挑灯研究车辆构造,很快便掌握了新型护卫车的性能和运行原理。

  刘琳还根据大家训练时的反馈,及时排除车辆故障,并把每一次维修的过程记录在本上,哪个零件需要经常检修,他逐渐烂熟于心。

  作为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虽然镜头中不会出现他驾驶护卫车辆驶过长安街的场景,但在刘琳的内心仍然感到无比自豪,他说:“战友们为国宾保驾,我为车辆护航。”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1 1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