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中德卫勤实兵联演不求场面好看震撼 但求贴近实战

2016-10-31 09:2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5|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

摘要:   10月20日上午,“联合救援-2016”中国-德国卫勤实兵联合演习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机动卫勤力量训练基地拉开帷幕。这是解放军与欧洲国家军队首次卫勤联合演习,标志着中德军事卫勤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   此次 ...

  10月20日上午,“联合救援-2016”中国-德国卫勤实兵联合演习在第三军医大学全军机动卫勤力量训练基地拉开帷幕。这是解放军与欧洲国家军队首次卫勤联合演习,标志着中德军事卫勤交流合作开启新篇章。

  此次演习以地震灾害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为主题,假定某地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德分别派遣卫勤力量进入受灾国指定地域,共同设立联合指挥中心,负责责任区内医学救援的组织指挥。中方参演部队主要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德方参演部队主要来自德军卫勤保障司令部快速反应团。中德参演部队分别参加过地震救援以及维和、难民救援等行动,在灾害救援方面均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前方废墟发现受困人员,立即施救!”10月25日,“联合救援-2016”中德卫勤实兵联演进入实兵演习阶段,一场历时8小时的全要素全流程连贯式救援行动展开,全程模拟在第三国地震灾后实施联合医学救援的一天。

  随着搜救队员的指引,中德联合医疗队立即赶赴“地震救援现场”,只见垮塌建筑物交接处有一名“幸存者”,其“右腿被死死压住无法脱身”。

  废墟中砖块、混凝土混杂交错,残垣断壁随时可能被“余震震塌”,“伤员”沙哑的呼救声焦虑而急切。多次参加灾害救援的队员李世超躬身靠近,见“伤员”身上多处“擦伤”,脸色苍白、烦躁不安。正当他准备施救时,这名“伤员”一下子紧紧抓住了他的腿……这一幕仿佛把他拉回到当年战斗过的地震灾害救援现场。

  地震灾害现场的逼真还原让医疗队员们仿佛真的身处地震救援一线:此次演习设置的伤情都来自真实的灾害救援案例,队员的操作必须和实际救援一样,做全、做细、做实。中德双方卫勤专家组成评估组现场评估打分,检验队员们的每一步操作是否符合救援要求。

  队员李世超发现这次演习的“伤员”和以前的演习大不一样:他们不再只是简单地配合医生的救治“做做样子”,而是随着救治进程同步进行“伤情演变”,精确地反馈呈现相应体征。换句话说,救治操作一旦失误,伤员随时会“死亡”!

  “立即进行伤情评估!”队员们仔细检伤后判断“伤员”右下肢已“缺血坏死”,必须现场“截肢”!

  以往不少演习中,类似手术往往是“比划一下动作”就进入后续环节,但这次却必须完成所有手术流程:输液、清创,模拟切开皮肤、骨膜分离、快速锯骨……在与“死神”赛跑的抢救中,队员们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格规范、不能搞省略。

  笔者在演习现场看到,曾经的卫勤演习中动作连贯有型、流程顺畅衔接、救治一气呵成的“精彩场面”不见了,演习进程仿佛加了个“慢放键”,甚至感觉队员们的施救操作有些“费劲吃力”,实在缺乏“可看性”。

  演习不好看了,这是参加此次演习观摩人员的共同感受——

  在“地震引发的爆炸烧伤救援现场”,队员们的处置小心翼翼:伤情评估、及时补液、创面保护、局部降温……所有操作都精确到位,远远看上去救护队员“半天没挪窝”。

  在“地震引发的交通事故救援现场”,队员们转运被卡在车中的“重伤员”一丝不苟:安装护颈制动和脊柱保护装置,轻轻转运至担架上……每一步操作都科学规范,从外围看上去似乎“让人等得心急”。

  在二级医院批量伤员分类现场,10余名转运后送来的“伤员”检伤分类,过去几分钟就完成的场面不见了,只见医疗队员仔细问诊、反复检查确认,有的复合伤要经过会商才最终确定准确伤情类别,整个过程“不抄近路、没有跳跃”。

  按说这次演习的救治阶梯和运行流程设置并不复杂,从医疗队灾害现场紧急救治,到后送到就近的德方一级医院,再根据伤情将“重症伤员”后送至中方二级医院……双方医疗队都有多次灾害救援的实践经验,本来应该轻车熟路的操作,为啥没有想象中的流畅快捷、精彩纷呈?

  缺少“看点”的背后,源自中德卫勤联演导演部的指导思想:按实际救援要求设置课目,按实战化要求组织实施,让联合救援演习最大限度地贴近实战。

  “看点”少了,实战味儿浓了。笔者现场观察发现,救援的“慢”源自演习的“真”:伤员专业化、情景真实化、全程实战化,使演习更符合灾害医学救援的真实情况,也更加贴近战场。

  这次演习中,模拟伤员全部由三医大临床本科实习生扮演,经医学和卫勤专家进行伤情演化专业培训后,在演习中真实演绎灾区医学救援情景和伤员病例,使救治变成“内行与内行”的专业对抗。

  演习中的伤情是依据临床病例、灾害救治病例、地震灾害救援实践经验等信息,由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实战性特点,以伤情难度提升演训实战化程度。

  另外,此次演习无脚本,导演部不失时机下达指令,给参演医疗队发出干扰事件、制造“麻烦”。但每次只下达事件和伤情,不预设处置方案和标准答案,由参演医疗队根据现场救治需要临机处置、自由发挥,最大限度营造真实救援场景。

  不求场面好看震撼,但求演习贴近实战。两军救护车优势互补、科学调配,呼啸疾驰转运伤员;两军队员同抬担架、快速登机,直升机铁翼飞旋紧急后送危重伤员……

  这样的演习无“看点”,但却是队员们走上明天灾害救援现场和未来战场的高效“磨刀石”。

  笔者在现场看到,中德双方队员通过共同训练生活,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通过组织整合训练、桌面推演、实兵演练、演习观摩、学术交流、评估总结等系列活动,重点开展地震灾害现场伤员急救、批量伤病员救治、危重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防疫消杀、联合指挥、自我保障等课目演练并进行联合评估,共同提高了应急医学救援和协同合作能力。(高志文 赵杰)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1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