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新体制新编制下,一个合成旅的作战能力有多强

2017-9-13 20:27|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2| 评论: 0|来自: 中国青年报

摘要:   新体制新编制下,一个合成旅的作战能力有多强   9月中旬,一场持续10余天、备受瞩目的“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接近尾声,尽管硝烟已散,但对参演的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官兵来说,他们心中的狼烟仍在升 ...

  新体制新编制下,一个合成旅的作战能力有多强

  9月中旬,一场持续10余天、备受瞩目的“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接近尾声,尽管硝烟已散,但对参演的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官兵来说,他们心中的狼烟仍在升腾。

  “当兵10余年,先后参加过七八次大型演习,火药味儿从未如此呛人!”连续3年分别以不同角色到朱日和参加演习的该旅副参谋长刘坦克深有感触地说。

  此次演习是陆军部队重塑重组后,首次组织合成旅基地化训练。作为新体制新编制下扮演红军的某新型合成旅,官兵们要在此次基地化训练中历经烽火硝烟,探索“一个合成旅的作战能力到底有多强”、部队“距离‘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还有多远”等问题。

  陆空联合,立体突破黄河天堑

  “黄河大桥被毁!”8月30日凌晨,经多昼夜持续奔袭的该旅正向预定地域机动,突然在黄河岸边遭遇“敌情”。集团军决定,配属该旅的舟桥分队迅速在黄河某河段开设浮桥渡场,保障部队强渡黄河,完成作战集结部署。

  随即,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突破黄河天堑之战打响。

  薄雾笼罩之下,滔滔黄河横亘眼前。陌生水域,水情不明,让人头痛不已。更棘手的是,两岸滩涂全为淤泥地,重型装备难以通行。但军令如山,官兵们闻令而动。测控水文气象、选择渡场区域、准备物资器材……笔者看到,官兵们积极建言献策,指挥组认真研究部署。很快,一套科学开设浮桥渡场的方案新鲜“出炉”。

  8时许,在武装直升机的空中掩护下,数十名特战队员搭乘运输机抢占桥头有利地形,冲锋舟劈波斩浪运送先头分队渡河展开搜索警戒,为舟桥官兵架设浮桥扫清障碍。隐蔽于河岸滩头的防空兵群迅即构建起防空天网,担负隐真示假任务的官兵乘坐冲锋舟施放烟幕、构建“假浮桥”。

  近200米宽的黄河上,身着橘红色救生衣的官兵动作娴熟地将浮桥编成门桥单元,数艘冲锋舟推着门桥依次展开锚定作业,他们以“两侧开挖排水沟、束柴铺垫隔离淤泥、路基回填石料硬化”的造路方法,确保重型装备顺利通过黄河淤泥岸滩地。

  5分钟,10分钟……随着最后一节门桥在河中扣紧,一座钢铁浮桥横卧河面,用时约20分钟。数百台混编的装甲战车和轮式车辆借着烟幕,在武装直升机的空中掩护下从浮桥上鱼贯而过,滚滚铁流向着预定地域全速前行。

  据悉,这次基地化训练,将战场机动和远程机动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立体机动、军地联动保障机动、重点掩护安全机动、昼夜兼程快速机动等方式组织远程投送,这既是对合成部队在复杂战场条件下兵力远程投送能力的有益探索,也是对陆军部队整建制全要素高强度全域作战能力的一次全新检验。

  “导演部采取临机导调、实情导调、伴随导调、复合导调的方式,让战场环境融入远程兵力投送全程,一路上‘敌’情不断,对部队官兵考验很大。”该旅旅长张革强说,此次远程立体投送,开创了首次空地一体合成旅整建制强渡黄河、首次大型超限装备铁路输送倒运320公里等七项记录。

  集约保障,“一家人”共下“一盘棋”

  渡过黄河后,部队正向集结地域有序开进。突然,一辆步战车遭遇“事故”。远程机动装备收容组接到报告后,命令勤务保障营副营长孙长海立即调动卫生救护、装甲器材和修理方舱等6个类型8台车辆赶赴现场。

  救“伤员”、修“战车”……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抢修,“伤员”得到有效救治,“受损”步战车起死回生,重新恢复战斗状态,火速跟进编队,实现了当天受损、当晚归建。

  “新编制下,勤务保障营把各种保障力量全部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各专业间壁垒,使得保障渠道非常顺畅,力量调配非常便捷。”勤务保障营营长康海春介绍说,就拿“抢修”这辆步战车来说,至少需要6种不同专业的骨干人员参与,涉及更换的配件达40多种,而现在一名副营长就可以拍板解决,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以往,这些保障力量专业种类繁多、人员成分复杂、布局高度分散,且分别归属不同部门,协调、使用、管理不太容易。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各专业缺一不可,但要连起来、拢起来、用起来,需要多方协调,费时费力,容易贻误战机。”在装备保障战线工作32年的该营技术室主任、装甲工程师张德有告诉笔者,“现在都归属于同一个营建制下,力量随需随调、器材随要随取,用起来非常顺手。”

  “新编制的另一个特点是收放自如。”旅装备维修科科长程天祥介绍,除了勤务保障营所辖的保障力量,各合成营也编配了相应的支援保障力量。平时,营属装备的一般故障可自行处置,处置不了的再由勤务保障营协助解决;战时,勤务保障营又可主动派出力量编成数个不同的伴随保障组,加强到各营实施伴随保障。

  原本高度分散的力量被整合于同一个营的建制下,这恰如散落的“棋子”归于同一“棋盘”之中,掌棋者便可根据当前任务、汇总多方情况、评估手中力量,而后科学调配资源,直接实施指挥,形成精确保障。

  采访中,该旅政委崔海旭对新编成的保障力量在这次近似实战条件下表现出来的优势赞不绝口:“部队走出营门,经多昼夜长途机动,能保持装备100%按时到达集结地域,勤务保障营功不可没!”

  立体攻防,合成营有了陆航引导员

  硝烟弥漫、黄沙漫天。9月7日上午,战场上红蓝双方对抗厮杀激烈。正当合成二营企图向蓝军主阵地实施迂回包围时,突遭对方一个加强机步连反冲击,两辆步战车瞬间被“击毁”,遭到“重创”后,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请求陆航空中火力支援!”关键时刻,营长李天鹏直接将命令传输给同车的陆航引导员郑海涛,只见他拿起指挥信息终端,对照现地地形,迅速标记“敌”火力点坐标。

  几分钟后,两架武装直升机飞临上空,在陆航引导员精确指引下,实施精准打击。顷刻,蓝军3辆步战车和两辆坦克被“击中”。

  “今年,给合成营配属陆航力量,有效促进空中和地面的立体配合,真正打出了立体攻防。”入伍16年的李天鹏营长参加大小演习20余场,但这场演习让他感触最深,“空中和地面协同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立体空间内一股奔涌的信息流虽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明显感受到。这一仗,我们打出了一种新的作战思想,打出了一个新的作战理念。”

  据该旅参谋部领导介绍,以往作战,陆航都是旅以上单位统一调配使用,营长只涉及地面上的攻击力量,在作战中往往是单一的地面推进,而不是空中和地面立体配合。若遭遇紧急情况,需逐级向上申请,再由旅指挥所统一安排,指挥层次多、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作战效能。

  “现在陆航力量直接配属到营,由营长直接指挥,同时旅里也可统一指挥,既增强了旅指挥的灵活性,又发挥了营一级的作战效能。”据了解,此次基地化演训,旅指挥所单独设置了陆航席位,由陆航一名营长和陆航参谋担任,负责统一协调指挥武装直升机行动;每个合成营派一名陆航引导员,可直接召唤两架武装直升机行动,由合成营营长统一指挥使用。

  “陆空共织一张通信网,让作战指挥更加扁平顺畅,作战行动变得更加迅捷高效。”旅信息保障科科长高勇介绍,他们依托战术互联网组网建链,实现对诸军兵种联合行动的实时指挥控制,更加隐蔽、高效和快捷。

  为最大程度释放“合成”二字的战场效能,该旅反复强化官兵“抬起头来打仗”的理念,要求各级指挥员用足、用好火力,用精、用巧新质作战力量。

  走下战场,张革强旅长感叹说:“这次基地化训练,地面与空中一体、信息与火力一体、作战与保障一体行动,使新型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得到有效检验。”吴科儒 仲崇岭 董坤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7 0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