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浩 韦启位 写在前面 在中国版图上,很少有河流是用人的情绪来命名的,西南边陲的怒江是个例外。 怒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咆哮着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之间劈开一条深深的峡谷,落差大,水急浪高,素有“一浪接一滩,一浪高十丈”的说法。峡谷两岸的山岭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原始森林间常有猛兽出没,一年四季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舟车不通。 官兵携手涉水?激流。韦启位摄 勇闯怒江巡逻“四道关” 有一群勇士长年驻守这里,守护着中缅边境云南怒江段的40块界碑,他们就是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官兵。 官兵们执勤的巡逻路可谓“天险”——由于界碑大多矗立在奇峰峻岭之上,这条线路绵延数百公里,沿途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荆棘丛生。为了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确保边境人民安居乐业,保卫国土毫厘不丢,官兵们滑溜索过江、穿原始丛林、战蚂蟥毒蛇、攀悬崖峭壁、越沟壑激流,每一次执勤短则几天,长则需要一周时间。 在这条巡逻路上,官兵们吃了多少苦,克服了多少险难,谁也说不清。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选择坚守,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防线,无怨无悔践行边防军人的神圣使命,将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镌刻在巍巍高黎贡山之巅。 今天,让我们跟随“怒江勇士”的脚步走进怒江峡谷,亲历边防巡逻的险峻与艰苦,感受边防军人的豪情壮志和血性胆气! 第一关:险过溜索 清晨,官兵们天不亮就从连队出发,1小时后抵达阿路底村,怒江就在眼前。 “战友们加把劲,要想到达31号界碑就必须渡过这条江!”队伍前方传来该旅19连连长黄仕刚的喊声。 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第一次执行巡逻任务的列兵杨春犯了难——只见一条铁索横于江上,随风摇摆,弯弧下坠……听说必须溜索渡江,他怔怔地站在江边,不敢迈步。 怒江峡谷地势险峻,当地许多傈僳族山民家住江这边,田地、学校和集市等却在江那边,在无法架桥的江面上,山民只能溜索渡江。“对于边防官兵来说,溜索是最节省时间的渡江方式,好在现在的溜索都用钢丝制成,固定在两岸坚硬的岩石上,安全系数高。”黄连长看出了杨春的顾虑,一边鼓励他,一边为他和几名新战士示范溜索动作。 有过多次溜索经验的中士李小青却是一脸兴奋,他说:“对于新战友来说,溜索最能锤炼血性胆量和心理素质。” 在溜索台上,李小青熟练地将溜索架挂于溜索上,再将安全绳从溜梆孔中穿过,系于腰间和臀部;确认安全牢固后,他身体略微后仰,双手紧握溜梆,两脚一蹬,纵身一跃,飞速滑过江面。 随后,几名巡逻官兵依次溜索渡江。杨春望着对岸向他招手的战友,在黄连长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套上锁扣,双手紧紧握住安全绳,顺着铁索向对岸滑去……几十秒后,杨春安全抵达对岸,战友们禁不住为他鼓掌叫好。 紧接着渡江的是新战士关泽浩,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当他滑到江心时,溜索突然卡住了,连长和战友立即传授他自我解困的方法步骤。在战友们的鼓励声中,关泽浩拽住铁索一点点向前挪动,顺利抵达岸边。 第一次溜索渡江,百余米的距离,关泽浩耗费了十几分钟。意外的险情让他额头渗出了汗珠,心跳到了嗓子眼,但他始终提醒自己:“只有战胜恐惧,才能到达那令人魂牵梦绕的31号界碑。” 依次:官兵溜索横渡怒江。官兵翻越担当龙布龙山。官兵勇闯蚂蟥谷后,清理吸附在身上的蚂蟥。韦启位摄 第二关:勇斗蚂蟥 过了溜索难关,巡逻官兵来到素有“吸血峡谷”之称的蚂蟥谷。 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蚂蟥谷位于两山之间,谷深达两三百米,加之长年不见阳光,谷内蚂蟥无处不在。树枝上、草丛中、溪流里……人们一旦进入这座山谷,便如同进入了蚂蟥的“伏击圈”。 每次巡逻队途经此地,官兵们必须“全副武装”,从领口到裤腿包裹得严严实实……尽管如此,还是有些官兵躲不过蚂蟥的“袭击”。 进入蚂蟥谷之前,黄连长要求大家认真整理巡逻装具。初次参加巡逻的新兵罗国华明显经验不足,他悄声报告,自己忘记携带雨衣和绑腿。黄仕刚闻讯脸色一沉:“没有这些防护措施,徒步穿越长达2公里的蚂蟥谷,肯定会成为蚂蟥攻击的‘靶子’!” 随即,黄仕刚脱下自己身上的雨衣递给罗国华说:“雨衣你先穿上,我比你有经验。” 40分钟后,官兵们顺利通过峡谷,在一处空地稍事休息,清理掉落在身上的蚂蟥。下士何洪永解开雨衣,下意识地用手扯住一只吸附在胳膊上的蚂蟥。只见,蚂蟥如同橡皮筋一般被拉长了20厘米,竟还能牢牢吸在皮肤上。班长高伟赶忙从衣兜里取出一包盐,抓了一把往小何胳膊上一搓,蚂蟥便像泄了气的皮球,乖乖“投降”。 此行,没穿雨衣的黄仕刚成了蚂蟥“袭击”的重点,战士们从他的脖子、肩膀、大腿等部位,清理掉十几只蚂蟥。穿越蚂蟥谷,每个人身上都留下了被蚂蟥叮咬的血渍,但却没有一人抱怨、叫苦。 第三关:徒涉激流 巡逻道上的“拦路虎”接踵而至。巡逻分队来到气候恶劣、鲜有人迹的邦唐河谷,37号界碑就矗立在河谷上游海拔3997米的邦唐山山顶。 由于河谷两侧地势险要,官兵们需要来回数次徒涉邦唐河才能到达山顶。这条河由山顶积雪融化而成,河水冰冷异常;倾泻而下的河水十分湍急,稍不留神便会瞬间被河水卷走。 “大家抓紧绳子,跟着我走!”黄仕刚身上系着一根背包绳,左手拄着一根竹竿,右手摸着河里冒出的石头,踉踉跄跄向对岸走去。在连长的指引下,队员们抓紧绳子,扛着背囊,一步步向对岸挪动。 “当心!”突然,中士张园脚下一滑,整个身体跌入湍急的河水中,在他身后的战友紧紧拽住背包绳,张园顺势抓住一块岩石,顺利上岸。 这险象环生的一幕,让张园想起了“无言战友”——旋风。2年前,张园牵着军犬旋风渡河,自己突然一脚踩空跌倒了,旋风见状立即挣扎着扑向张园,帮助他向对岸游去。不料,即将抵达河岸时,旋风的绳套松动了,瞬间被河水冲下了悬崖。 “两年了,每次巡逻至此,官兵们都会想起旋风。”下士刘福川在背包中取出两根火腿肠,摆放在旋风牺牲的河岸边,他拍了拍张园的肩膀安慰说,“旋风永远跟我们在一起。” 河水冰冷刺骨,巡逻路依旧险峻。官兵收起失去“战友”的悲伤,继续向界碑进发。 第四关:越过刀脊 爬上担当龙布龙山山顶,更为难行的“刀背山脊”横在眼前。 “刀背山脊”因形状酷似锋利的刀刃而得名,整条山脊宽度不足1米,长约200米,山脊两侧是万丈深渊,可谓绝壁千仞。官兵们巡逻至此,经常手脚并用谨慎前行。 “把登山绳系紧,老兵先上!”黄仕刚嘱咐官兵们拽紧登山绳。上士陈国平走在队伍前面,只见他一只手拉住登山绳,身体微微下蹲,另一只手则扶着地面,沉着地在山脊上挪动,很快便平稳地到达指定位置。 陈国平回忆,他第一次通过“刀背山脊”时,那真是险象环生。当时大雾弥漫,根本看不清脚下的路。有些“恐高”的他,顿时感到两腿发软,迈不开步子,多亏老连长紧紧攥住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讲述巡逻路上的趣事……这才顺利越过刀脊。 从那时起,倔强的陈国平开始注重针对这段巡逻路段展开训练。他专门选择一些陡峭、险峻的地方行走,锻炼高空适应能力。从一次10分钟,到一次20分钟,逐渐增加训练时间……随着巡逻次数的增加,他的“恐高”症状逐渐消失,锤炼出了沉着冷静的性格。 与峡谷为伴,与寂寞为伍,“怒江勇士”一次次勇闯巡逻“四道关”,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确保祖国边陲中缅边境北段防线的安宁祥和。他们用青春戍守边关,用行动默默践行“请祖国放心,边防有我”的铮铮誓言。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