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北京连日的雾霾,让英国媒体十分关注。60年前,伦敦也曾饱受雾霾之痛。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又有哪些痛定思痛之后的教训? 1952年12月25号开始,英国伦敦连续数日极近无风,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由于逆温层的作用,而且那几天又预报可能下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气体,污染物背后厚厚的云层,引发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据记载,从12月5号到8号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在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虽然毒雾逐渐消散,但是在此后的两个月之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根据1954年比佛委员会发布的著名比佛报告指出,家庭供暖的煤炭燃烧是烟尘最大的制造者,若按单位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烟尘来计算,家用排放是工业排放的两倍,而且其排放高度也比工业低的多,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伦敦的机动车数量猛增,当时的检测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占大气污染物比例在持续增加,并且成为伦敦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在此情况下,伦敦控制污染的治理重点开始转向了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对此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措施,包括推广公共交通,步行骑自行车等节油和污染的出行方式,转化交通战略结构,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同时还设立了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线网路,加强交通管理等等。 而进入新世纪之后,伦敦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仍然高于国家空气质量目标限定的最高含量,为此从2000年起,伦敦提高了停车费用,室内原油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而在2012年8月,伦敦举行奥运会前夕,以“绿色和环保”为主题的伦敦也在打着一场针对PM2.5的战争,伦敦开始运行经过修订、改善和细化的空气质量指数评价体系,继续改善空气。其实纵观历史的经验,依法治理污染是英国政府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 首先立法是英国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其实也以国家立法为主,早在1863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了第一个工业发展环境法,控制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11年之后又颁布了第二个工业发展环境法,第一次制定法定的氯化氢最高排放量,1906年在以上两个法规的基础上又颁布了《制碱法》,控制化学工业制造工艺排放有毒气体,其次就是改造无烟区住户造炉以适应新的燃料,并在冬季采用集中供暖,同时还对烟尘标准做出规定,超过林格曼二度的烟尘是黑烟,而超过林格曼四度的则为浓焰,许多烧煤炭大户的发电厂和重工业都迁往了郊区。 在50年代的雾霾事件之后,到1965年,有毒烟雾终于从伦敦销声匿迹,但是英国也并没有放松治理的脚步,1967年,英国政府发布有关提高烟囱高度的报告,规定工厂烟囱高度必须为建筑物的2.5倍,高烟囱有可能使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此外在1974年,英国政府又颁布了污染防治法,这个法案也全面的规定了对于空气、土地、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的保护以及对噪声的控制条款,其实到目前英国的环境状况也是长达半个世纪治理改善的结果。(《全球华语广播网》英国观察员侯颖)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