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漫话英伦:伦敦面临21世纪“大雾霾”威胁

2015-11-27 07:30| 发布者: Long| 查看: 53| 评论: 0

摘要: 从中国来的朋友到了伦敦,一个几乎无一例外的疑问是,“雾都雾都嘛,咋看不见雾呢?”。雾还是有的。天气渐冷,我家门外Blackheath大草甸子上,清晨总是笼罩着一层或薄或厚的雾气,每天清晨趟着雾奔车站,雾朦胧、人 ...

从中国来的朋友到了伦敦,一个几乎无一例外的疑问是,“雾都雾都嘛,咋看不见雾呢?”。

雾还是有的。天气渐冷,我家门外Blackheath大草甸子上,清晨总是笼罩着一层或薄或厚的雾气,每天清晨趟着雾奔车站,雾朦胧、人朦胧。

但这雾是空气中的水遇冷凝聚而成,吸一口沁人心脾,太阳一出云消雾散。

中国朋友寻找的“雾都”,是狄更斯笔下的伦敦。

狄更斯生活的工业革命大潮中的伦敦,店铺林立、人口爆增。从工业生产到家庭烧饭取暖,从地上跑的火车到地下跑的火车,烧的主要是煤。

烧煤排放的大量粉尘与湿润的空气混在一起,就形成了致命的“雾霾”。狄更斯笔下的“雾都”,污浊的空气对伦敦人的健康乃至性命构成了巨大威胁。

清洁空气法案

进入20世纪,“雾都”伦敦多次爆发因雾霾久聚不散导致的危害公众健康事件。其中最重大也因此导致最根本变革的,是1952年的“大雾霾”,the Great Smog。

1952年12月5日至9日,连续的高气压、超低温和无风天气因素碰在了一起,导致伦敦城上空被厚厚的雾霾笼罩。大白天能见度几乎为零,伦敦城完全瘫痪。

前伦敦市长列文斯通当时是一个9岁的男孩,他对“大雾霾“的记忆是学校关闭,他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可以不上学了。但是,对许多伦敦人,“大雾霾”的记忆是痛苦的。

因雾霾直接致死的伦敦人达4075人。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这是由空气中的粉尘引发的,而粉尘主要来自燃煤排放。

英国人痛定思痛,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在伦敦城划定“无烟区”、淘汰开放式燃煤炉、普及中央供暖、用无烟燃料(碳、天然气等)取代烧煤等等,逐渐消除了燃煤造成的粉尘排放,还“清白”于蓝天。

“雾都”渐渐的重归浪漫,忘却了狄更斯笔下的污浊。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1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