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宗教仪式(转贴)/ C+ T. M" Q/ i* p$ n6 [
# r5 K% w0 Y9 ?* n" B
——犹太逾越节晚宴亲历记
0 O0 B! R* K* ?; @- ^ P$ { 以乌利教授家的餐桌真漂亮!长桌上铺着白纱桌布,桌上摆着明晃晃的刀叉、亮闪闪的玻璃酒杯、精致的碟子、雪白的亚麻布餐巾。桌上放了一大盆红红绿绿的蔬菜色拉,立着两瓶深红色的葡萄酒。酒瓶旁边有一个碟子,里面放着一大叠烤饼干似的东西,我认出那是逾越节专用的无酵面包。桌上站着两支烛台,上头插着雪白的蜡烛。以乌利教授头戴深红色的小帽,坐在餐桌一头的主人位上,他面前放着一叠小册子。! E( ]$ N$ g0 ]4 N3 u% d
以乌利教授的先祖是从东欧来美国的犹太人。东欧犹太人多奉行保守派犹太教,以乌利教授一家也属于保守派。平时教授是不戴犹太人的小帽“契巴”的,今天还是第一次见他戴,想必是由于节日的缘故。
5 g; ?$ m3 f) \ 那天是逾越节,犹太人的三大主要节日之一。虽说我这个“葛夷”(希伯来语,“非犹太人”)在这所以犹太人为主的大学里已经泡了三个多月了,也被同学们拉去参加过好几次安息日晚餐,以及各派的安息日祈祷,但逾越节是怎么回事还真没有领略过。因此,当我的指导教授以乌利教授邀请我去他家参加逾越节晚宴时,我立刻答应,存心要来领略一下“文化震撼”。4 u% D! T' Z) S( P& m+ |
桌子中间有个大银盘,我瞅着它直愣神儿。大银盘里头有六个小圈儿,当中的那个圈儿里放了个白布包儿,里头不知藏着什么。围绕着那个白布包儿,依次是一个鸡蛋,一小撮绿油油的意大利香芹菜,一小碟看上去粘糊糊的什么酱,一小碟液体,不知道是水还是酒,还有一小碟绿色的酱——那会儿我不知道,这绿色的酱不久就要让我大出洋相,还有一根什么动物的骨头。那骨头洗得干干净净,显然不是作为食物放在那里的。
% o! U) D: f0 J) i8 f 我捉摸要不要向教授太太请教银盘里那些东西是什么,有何特殊意义,还没来得及开口,以乌利教授站起来,宣布逾越节开始。他点燃蜡烛,同时用希伯来语说了一句祈祷词。接着,他坐下来,发给每人一本小册子。$ A5 ? ^0 X: _9 H: x. [
我有点懵:敢情开吃之前还要先进行一番仪式啊?看我迷惑不解,以乌利教授解释说,逾越节晚宴希伯来语叫做“西达”,即“次序”之意。晚宴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必须一丝不苟地按照程序进行。整个晚宴照例由一家之主,也就是家中的男主人来主持。小册子里记载着晚宴的过程,以及所要用的祈祷词。我翻开小册子,祈祷词是希伯来语和英语音译,这可帮了我大忙,我那点儿扫盲班程度的希伯来语,哪儿能应付得了今晚的这个特殊场合啊。
& F) `8 r% ~2 E8 p% f3 J 说罢,他为在座的每个人斟酒。大家站起来,举杯,教授又说了几句祈祷词,然后说道:“勒哈因!”(希伯来语:“致生活”),大家同声回答“勒哈因”。我才学了三个月希伯来语,也就刚过了字母音标的坎儿,祈祷词一句也听不懂。好在安息日晚餐蹭过不少,这句犹太人最常用的祝酒辞说的倒还顺溜。+ R1 @! U6 s0 k! T( {+ a1 q' \, t
我见大家全都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也赶紧把自己的那杯饮下。我不常喝酒,几乎全无酒量,好在葡萄酒很甜,而且教授只斟了不到半杯。
2 {( ~, S l2 h9 J' d; q* ?. H8 p+ q 放下酒杯,大家落座。以乌利教授向我解释说,在逾越节晚宴中,每人必须饮四杯酒,每一杯都有特殊的含义,而且必须在特定的时候饮。刚才的第一杯酒,就是逾越节晚宴的15个步骤中的第一个。他说的那段祈祷词叫做Kaddesh,为的是祝福今夜这个特殊的夜晚。- H* n5 K2 y# x# i& j# i2 f3 h% |
说着,他又为大家斟了第二杯酒。这时,教授太太端来一只盛了水的大碗和一条毛巾。她走到教授身边,递上碗,教授把手伸到水中,象征性地沾了点水,然后用毛巾擦干。在座的每个人都如此象征性地洗过手。洗罢,坐在我旁边的教授小女儿杰西卡告诉我,这是第二道步骤,叫做Urechatz。
& c: f- q- X4 O# i* O 接着,教授从餐桌中间的大银碟里拿出一根意大利香芹菜,在盛着液体的小碟里沾了一下,笑问全家:“你们谁来向江月解释一下?”
* p d5 B5 Z+ c$ X: l. z 教授的大女儿,正在康乃尔大学法学院读书的蕾切尔说:“这是盐水,象征犹太人在埃及当奴隶时的眼泪。”“为什么要用意大利香芹菜?有特殊意义吗?”我问,伸手拿了根意大利香芹菜,在盐水里沾了一下。“不一定非要意大利香芹菜不可,只要是绿色蔬菜都行,”教授太太说,“不过,意大利香芹菜本身有点苦涩,加强了象征意义。”我把沾过盐水的芹菜放进嘴里嚼。味道确实不怎么好,苦苦咸咸的,还加上点涩。尝罢“眼泪”,也就完成了第三个步骤Karpas。
/ H7 q, h: N7 e0 i 教授拿起银碟中间的那个白色餐巾包,打开,原来里面是三片饼干似的逾越节无酵面包。他拿出其中的一片,一分为二,把其中的一半交给蕾切尔。蕾切尔起身离座,杰西卡嚷道:“别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大家全笑起来,只有我莫名其妙。9 ^' c# n5 F4 H4 Y1 p4 V" M$ V7 b. V% T
教授太太笑着对我说,这是逾越节晚宴的第四个步骤,叫Yachatz,也就是分无酵面包。那一半面包必须藏起来,在晚宴结束时,让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去找出来领奖。教授把剩下的那一半掰成小块分给大家。
' {3 }% }: U3 T7 S! J, F) s 我尝了尝,无酵面包又干又硬,既不甜也不咸,淡而无味,幸亏一年只吃一次——当然,我这样想,是因为我毕竟不是犹太人,这又干又硬的无酵面包对于我并没有任何特殊意义,充其量只是一次文化体验,旁人怕是也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何过年一定要把得来不易的钱换成鞭炮,热热闹闹地放得欢天喜地,这就是文化差异了,而文化差异往往是由历史的差异造成的。正想着,只听教授问道:“谁来讲故事?”讲故事?晚餐桌上还要讲故事?+ x; M, g1 [2 a+ e# Y' S) D
我看了一下小册子。第五个步骤叫Maggid,重述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以及逾越节的来源。传统上,必须由家中最小的孩子唱出著名的“四问”,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也就重复了出埃及的故事。同时,“十瘟疫”的传说也被重复了一遍,每提到一个瘟疫,大家就把小指点到酒杯里,沾一点酒,点到桌上。好歹我也学了三个月犹太历史了,古代部分刚学完,这段历史我还算了解。我对教授说:“我来讲讲吧,您听对不对。”
0 f- Y& m8 \( l# }7 a$ Z6 Y& k 逾越节是犹太历法中尼桑月的第十五天,纪念古代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离开埃及,出走西奈半岛。在西奈沙漠流浪了40年后,12个部落的以色列人终于来到了迦南,上帝许给他们的“流淌着奶和蜜的土地”,在此建立了以色列国。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埃及这个事件标志着犹太民族和犹太教的诞生,逾越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历史事件的。+ d9 D3 Q5 d7 k
逾越节的“逾越”则来自《旧约·出埃及记》第十二章中的记载:上帝要以色列人用羊羔的血涂在门上,当上帝击杀埃及人的长子时,将越过涂了羊羔血的门。逾越节必须吃无酵面包的习俗也来源于此。另有一说是,以色列人被勒令离开埃及,匆忙间无暇等待面发酵,便将揉好的面团压平了直接在火上烤熟而食。千百年来,离散四方的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要在逾越节重复叙述这个故事,借此重返民族之源,同时也把民族意识传给子孙后代。
( Q3 Z& t0 b, E/ ]7 F/ `3 V 这么惨烈的传说,我在餐桌旁淡淡地、三言两语道尽。为什么一个民族诞生的同时却带给另一个民族痛苦?这个故事,从埃及人的角度来看,又是什么滋味呢?9 J) ^* A& A# S
教授赞赏地朝我微笑,看来,如果这是考试的话,我算是及格了。
; m3 I [3 [" K/ k1 b 故事讲罢,大家齐唱了一首歌。我当然跟不上,只好仔细认真地听。可那希伯来语还是太难了,只听见每一段的结尾都是同一个字:达耶奴。从小册子里的英文翻译里,我读出了这段歌的意义,它是在赞颂和感谢上帝对以色列人的特殊荣宠。3 b! x. \7 B( n2 H$ F0 h% k/ i# [
我又想起桌上的银盘。“银盘里的鸡蛋和动物骨头象征什么?”我问。教授说,鸡蛋很可能象征着新生,因为,去掉宗教传说的话,逾越节实质上是一个农业节日。鸡蛋在许多民族的文化里象征新生命的出现,因此,在逾越节的各种象征里,鸡蛋应该是象征着犹太人的新生。动物骨头是羊羔的肩骨。在神殿被毁,犹太人流散世界之前,逾越节时以色列人必须在神殿里向上帝祭献羊羔。当犹太人离散世界之后,逾越节的仪式也随之改变,仅以羊肩骨来代替昔日神殿的祭典。他还告诉我,根据传统,逾越节期间,家中不能有任何甜的和发酵的食品。这些食品必须在逾越节前处理掉,或是送给非犹太人的邻居,或是义卖。说罢,大家同时念了一段祈祷词,祝福第二杯酒,然后一饮而尽。饮罢,大家再次洗手,这是第六个步骤,Rachtzah。到这时,一个多小时已经过去了,我已然饥肠辘辘,正餐还不知道何时开始呢。
+ y7 ~# h/ @) X& O& ` ]6 z, S) J 第七个步骤,Motzi,大家共同祈祷,祝福谷类食品。然后又是一段祈祷,祝福无酵面包,那是第八步,Matzah-Matzah正是无酵面包的希伯来文。随后,那一盘无酵面包被分而食之。我可真饿了,也顾不上无酵面包好吃不好吃了,先垫垫饥再说。到这会儿,我也记不住还有多少个步骤了,只管晕乎乎地跟着做吧。& d$ S, Q& E5 L
当下大家又开始祈祷。教授非常投入,身体轻轻摇晃,希伯来语的祈祷词带着音乐的韵味。我偷眼看看杰西卡手里小册子的页数,翻到位,吭吭吃吃地用英文音译结结巴巴、勉为其难地跟随。逾越节晚宴对于我,成了一个纯粹的宗教仪式,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客人,我很努力,也很客气地参与着,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教授的感情投入。
* ]5 ~6 ^$ K7 ?% p 祈祷罢,大家各自掰了一小片无酵面包,轮流去沾银盘里那一小碟绿色的酱,我也跟随。刚把那一小片无酵面包放进嘴里,一种难以描绘的滋味一下子从舌头传到鼻尖,接着,那麻麻辣辣的味道电击一般飞速传到眼睛。鼻子痒痒的,眼泪刷一下涌上来,说时迟那时快,我刚来得及双手捂住嘴巴,一个响亮的喷嚏冲口而出。一片笑声中,教授太太给我端来一杯冰水。“这是什么?”我惊魂未定地问。“日本芥末,”杰西卡笑着说,“象征以色列人当奴隶时的痛苦。”
' G- X: d& f) c& h; H9 x 我的天,这下子我可真体会到它的象征意义了!我用餐巾擦了擦眼睛,捎带瞟了一眼小册子,刚刚完成的,是第九步,Maror。我悄悄翻到下一页,原来要到第十一个步骤,才是正餐。胜利在望,我们已经到第十步啦。这一步Korech是“苦尽甜来”:用两小片无酵面包夹上银盘里的另一种酱,做成一个小小的三明治。教授太太解释说,那酱是由苹果酱、打成泥的坚果、葡萄酒和肉桂粉混合而成,象征以色列人在埃及修建金字塔时用的灰泥。
* _ ~" a7 Q8 @6 j" [ 好了,总算完成了大部分仪式,正餐开始了。我真饿得前腔贴后腔啦。
+ ]' V7 g* ?/ }9 p4 N2 o; o 原来正餐也是整个仪式的一部分,叫做shulchanOrech。教授太太说,逾越节正餐吃什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是要求必须要有用无酵面包粉加鸡蛋做的汤。汤是鸡汤,加上松软的无酵面包球,味道相当不错。接下去的主食并不特别,无非是蔬菜色拉和烤火鸡。正餐时,聊天的话题不再限于历史和传说了,大家轻松地说东道西。 z8 l3 y( R* Y, ?
用餐罢,教授太太和女儿们把桌子收拾干净,大家继续逾越节晚宴的最后几个步骤。第十二个步骤,Tazfun,是指派家中最小的孩子去找出藏起来的那半块无酵面包,大家分了,代替饭后甜点。随后,第十三个步骤,大家同声朗诵一段感恩词,饮下第三杯酒。放下酒杯,第十四个步骤,大家同唱几首赞美诗,加上一段祈祷词,祝福最后一杯酒,然后起身举杯,一饮而尽。最后一个步骤,大家互道:明年,耶路撒冷!
' l" M+ e) U* l 一个离散四方、受尽苦难的民族,就是这样通过融入生活的宗教仪式,把民族精神和民族的梦想代代相传。
# s5 S Y/ m5 ]4 r& | (江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