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8|回复: 0

英国政府多方案尝试 伦敦金融城喘过一口气

[复制链接]

221

主题

243

帖子

1696

积分

社区管理员

超级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96
注册时间
2009-4-24
发表于 2009-12-7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希望这种情况不再出现。”这可能是所有在英国经历过这场经济危机的金融人士的同感,尤其是对于英国银行系统的紧急援助而言。英国政府解救金融业的做法包括直接注资、收购遭冻结的资产、政府存款保证,以及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提供的流通资金等,金额相当于英国GDP的81.8%,总额高达惊人的1.227万亿英镑。虽然这些金额只是参考数字,其中还包括了一些政府提供的存款担保,实际上不太可能会被提领或索赔,但此一天文数字仍令人对这次金融海啸的庞大规模望而生畏,并连带对英国经济的稳定性产生疑虑,进而对伦敦金融城的信心难免忐忑不安。1 q: q! _' u+ u! l' V7 `4 v

5 I7 Z, Q! Q0 ?' Y9 Y  此前,国际货币经济组织曾多次对英国财政赤字规模发出警告,如今更指出英国在这次全球经济衰退中,面临G20中最庞大的预算赤字,明年赤字将膨胀至GDP的13.3%,同时期的美国财政赤字则相当于GDP的9.7% 。但三大信评机构之一的惠誉公司,却在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公布数据同时再次确认英国的债信评等为最高的AAA级,展望为正向。惠誉预期英国政府靠着银行业复苏的协助,解救金融业的最终成本,可望由最初的1450亿英镑降至400亿英镑。而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估计,在这波金融危机中,全球主要富国政府对解救金融业的总金额高达9.2万亿美元,而光是英国就占约五分之一。国际货币经济组织曾表示,这些政府虽然最后可能收回最初的解救金,但仍可能被经济的后续效应拖累,未来几年内会累积庞大赤字。" |1 C1 e5 x* i. I/ ]! B

0 K" M% B) [+ [( S  为应对银行损失,英国政府尝试了许多方案,包括对半国有化银行问题资产实行的担保计划。上个月底,英国最大的抵押贷款商——劳埃德银行集团通过配股筹募了135亿英镑,筹资总额超出了汇丰控股3月配股筹资125亿英镑的规模,成为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配股交易。此次配股正是劳埃德银行集团为避免加入英国政府实施的资产担保计划而采取的措施之一。如果该集团加入这项计划,则英国政府所持该集团股份将从43%增加至多数控股的比例。根据劳埃德银行集团发布的声明,集团将配售365亿股股票,其股东所持的每股股份都可获得1.34股新股。这些策略令劳埃德银行集团股价应声上涨了2.6%。
' x  q/ P* b, [% Q) t% u% s! {! J2 n
  而英国另一大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已同意参与英国政府的资产担保计划。根据该银行与政府最新的谈判条件,RBS将把受担保资产的整体规模从3250亿英镑缩减至2820亿英镑。英国政府将向苏格兰皇家银行再注资255亿英镑。这样,政府在该行的持股比例将从此前的70%提高至84%。" R' p' e- M& s! a/ G2 f7 u8 U* S
7 }# N' j4 c8 a! Y: [
  另一方面,伦敦金融城投行的顾问们也向政府提交了有关促进英国企业监管的报告,其中就包括了奖金发放制度。其中,摩根士丹利的高级顾问沃克建议,英国各商业银行应至少延后支付奖金,最长延长期为5年,并有权利追回已发放的奖金。若他的提议被推行,英国的银行将拥有世界上最严格的奖金发放制度。沃克还认为,除非薪酬政策被强制推行,否则银行不会自动执行该政策。沃克呼吁各商业银行平衡薪酬支付,并表示至少一半的奖金应被作为长期激励在三至五年间发放下去,另一部分短期奖金将在三年内发放,不到三分之一的奖金在一年内发放。若雇员有任何错报或渎职行为,应该允许银行追回奖金。沃克在报告中建议,银行在年报中应公布年薪超过100万英镑的雇员人数,并区分支付等级,包括红利和养老金分配,但不必公布员工姓名。另外沃克还建议限制银行非执行董事的权力;建立监督委员会管理资本和流动性风险。
8 X1 S3 A$ E4 s; S( p' r) Y; h) o; ]- q& F+ k& e& L3 Y: u
  目前,英国政府也在努力寻求平息选民们对英国银行的满腔怒火,因银行在接受政府提供的超过万亿英镑的援助资金后发放了奖金。依据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新的法令,则鼓励主要以股份而非现金的形式向雇员发放奖金。
4 Q9 D6 q9 ]  d, ^2 v  K  F# Z  P- k% q# p/ h- p0 b& D3 Z1 h2 t6 U
  英国的财政“黑洞”的确需要耗费几年的时间来弥补。但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在想尽一切办法希望确保其金融业的龙头地位,希望伦敦金融城能尽快恢复元气。当然,伦敦金融城也并不会就此“崩塌”,除了特定的历史渊源外,还在于伦敦金融城以其不断紧跟市场发展而完善的金融和法律制度乃至政策环境,总在尽力满足国际金融服务的需要。
  S% L  {! q# u7 s$ K8 o" @
0 D' W$ t: o/ H7 T2 X- C7 A& ~0 E2 ~  (作者系伦敦欧金投资首席经济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6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