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洋的名字起得好,这是记者对他的第一感觉。从二〇〇三年出国留学至今,刘洋已经“留洋”了六年。而刘洋三年前自己创业,他为公司起的名字就是“留洋国际”。( q5 H; |# p; D/ l9 I
+ d8 _; M6 Q* g
父母为刘洋起名时,未必预见到他日后会在海外发展,但“留洋”的刘洋显然没有辜负这个响亮的名字。% |: b5 v1 a6 S: Q9 G# e
) H1 b) u3 r" U第一次与他在伦敦华埠的一家快餐厅里相见,刘洋的年轻也让记者惊讶:这个东北的帅小伙才二十五岁!更让记者吃惊的是,刘洋虽然年纪小,但是做的事可不小。0 _; q# `3 q6 ]# w/ y. p
2 H3 s$ S/ P# Q& N: z二〇〇六年,硕士毕业的刘洋从做留学咨询服务开始,创办“留洋国际”,大获成功。短短几年中,他的业务从留学扩展到移民、房产、交友、电信等多个领域。
3 p, `6 a7 R$ F \' k
& l4 \! y" D9 [9 o$ U在刘洋的规划中,是把“留洋国际”做成为海外华人服务的连锁集团。而在诸多业务当中,最让刘洋自豪的无疑是二〇〇八年三月创办的中文周报《伦敦时报》。( w- a8 {2 W. C
4 o4 ^. O9 {" `2 l; v% ?4 C
为什么办报纸?刘洋说,留洋国际需要做广告,每年也是不小的开支,而自己做报纸,增加新业务的同时,也有利于集团本身的宣传与发展。' {. b+ Z" U/ |# L0 `; o
3 h: d' }1 ?7 U! {
刘洋解释说,“社会责任感”也是办报的动力,“相对于其它国家,英国的华文媒体发展相对较慢,身边的朋友和我都感觉没有什么好报纸可读。”
! p: W% Z4 M# v3 s2 C- `6 L2 k8 j
, ?9 b: C, ^9 X& {6 f* }$ i1 Y从一开始,刘洋就将《伦敦时报》定位成一家“认真的、高品味”的中文报纸,“不一样的报纸”。与一些海外华文报纸只有一两个人依靠网络粘贴而生存不同,刘洋聘了很多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充实编辑队伍,做原创的、深度的报道。
& e; {# H( o ~2 n7 _
$ x% r R' }. P) `9 y刘洋说,《伦敦时报》有四个不一样:初衷不一样,就是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要体现对华人社会的责任感;过程不一样,编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兴趣而工作,而不是为工资而工作;要求不一样,注重读者的反馈,看报纸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有没有扩大;风格不一样,年轻人的团队,在轻松的环境中工作。
O$ B9 w/ u8 F, n2 g6 D t/ E f* B# [
不过,在刘洋看来,《伦敦时报》最大的不一样在于:这是一家“八零后”的报纸,一份彰显海外“八零后”华人风采的报纸。
: Q* X$ K/ ^5 V; O9 y. _. l9 x* h( | v
与很多人将“八零后”作为贬义词不同,刘洋很高兴把自己贴上“八零后”的标签:“我们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是八零后,都是年轻人,思维活跃,出新,出奇。”
) L+ B" T4 d) f. ^$ j$ P9 N ^
9 e$ r. w7 ^# U7 t& q正在读博士的刘洋表示,从海外来说,“八零后”是留学生的中坚力量,有非常开阔的视野,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有非常高的学术背景。- T: Y/ l& Y" U* L; U
1 J4 }% y! c* w* _2 F8 R& m: j6 Z很多中国留学生名牌大学毕业,高学历,但是在英国却从事卑微的工作,低收入。刘洋觉得“这根本没有展现中国留学生的能力”,他因此自豪《伦敦时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可以聚集有才华的华人留学生,展示旅英华人留学生的风采。”
4 v" n+ K) W! U6 \8 o6 s0 \" {+ u! m
《伦敦时报》刚刚度过周岁生日,其新锐形象逐渐为英国华人所熟知。刘洋说,《伦敦时报》目前每周的发行量为三万份,奠定了其英国华人主流媒体的地位。
- B8 L6 \5 k& L, [
7 }! j' u0 N M% R$ j6 |“我们正处在为梦想和事业努力的年龄层,我们有闯劲、胆识和精力”,刘洋说:“我们必须用事业来证明我们‘八零后’有多强。” |
|